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

 作者: | 閱讀: 7.52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

龍擡頭

作者:郗柯

二月,這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季節,正直春分,既有淅淅瀝瀝的春雨,也有柔情似水的春風,而在這一個溫柔的月份,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節日。

“二月二,龍擡頭。”在這個問頭的月份之中,有一個名爲“龍擡頭”的節日,這雖然並不是一個法定的節假日,但在我的心中,仍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地位。

“兒子,快起來裏頭了。”纔剛剛八點半,我的媽媽就講我從美好的夢境中給喚醒了,“哎呀,大早上的,理個什麼頭呀?”我的心情十分不悅,這好好的,媽媽怎麼就叫我起來了呢?“今天可是“二月二,龍擡頭”!”“哦!”這時的我終於緩過神來,收拾好了衣服,跟着媽媽,上了街。

來到了理髮店,裏面就好像是一座巨大的亂成一團的螞蟻窩。果然,不出我所料,理髮店真是人滿爲患呀!我和媽媽,只好坐在了店裏事先準備好的椅子上,媽媽和比人嘮起了家常,而我則想起了“龍擡頭”這個民間獨特節日的由來。

說到這“龍擡頭”呀,可是大有來頭,在傳說中,農曆的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僅僅是在我的家鄉——山西,這個幾日便已經流傳廣泛的一個不成節日的節日了,老百姓們都習慣在這一天理髮,而農村則是剃頭,寓意去掉往日的穢氣,從而迎接來年的興旺,一般農村,過這個“龍擡頭”不僅僅是要剃頭這麼簡單的,同事也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麻花、煎餅。

“孩子,孩子!”理髮店叔叔的聲音把我的思緒給拉了回來,我趕忙坐到了理髮的椅子上,叔叔幫我圍好圍布,理髮在這一刻便開始了。

“龍擡頭”的理髮並不像平常理髮一樣。它又名“剃頭”,有許多講究,比如不可以留太長,這樣穢氣去得不夠徹底,來年的福氣也就淡了許多,理完了頭,我到處找媽媽,卻不見媽媽的身影。“孩子,你媽媽在那邊呢!”順着叔叔的手指看去,我發現媽媽也在裏頭,奇怪了,難道大人也要剃“喜頭”不成?見到我不解的目光,一旁的奶奶悠悠地開口了,“大人理髮,寓意辭舊迎新,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我心中的疑惑這才解開。

這就是山西剃“喜頭”的習俗了,不過這只是山西“龍擡頭”習俗的冰山一角罷了,更多有趣的習俗盡在等着你們的探索。

篇二: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我的家鄉坐落在中原的一個小鎮,那裏建設雖然簡陋,但是那兒人情味十足。每逢過年,都會舉行“閤家包湯圓”活動。

每當在年夜飯前幾個小時前,全村的人都會先準備好麪皮、芝麻、食用顏料等材料,有空餘時間,還可以買青糰子的材料,包青團呢!到時候,整個小鎮都其樂融融、火熱朝天;氣氛紅紅火火,老大老小們都樂得不可開交。

我要先說說我家的情況。在下午兩點的時候,媽媽和姥姥就會一人拿着小推車,走出家門,這就是要出去買材料了,而我在家裏留守。要買的東西挺多而且要挑上好的,這期間肯定少不了討價還價,所以我要在家裏呆個兩個小時。離吃年夜飯還有一個小時,這時候姥姥和媽媽就會帶上碗筷盤子,我們聚在一家弄堂裏做湯圓,不然別人看笑話,我媽媽就會帶我溫故知新,手把手教我做湯圓。等一切預備齊後還剩下十分鐘左右,我們就去奶奶家,帶着她一塊兒去弄堂裏。一路上,我都在和小夥伴們瘋,大人們總會揪着我們的手,但我們總會掙扎着“逃脫”,大搖大擺地走在大街上,我感覺走的這條路,像是激素,不管多累,都會振奮起來。

很快,炮竹聲響了起來,預示着這個活動正式開始了,我興奮的像吃了整整一包芝麻!一進大弄堂,燈光豔麗,把每個人的笑容都掛得亮亮的,大家對號入座,裏面熙熙攘攘,桌上擺的都是鍋碗瓢盆。坐下位子後,我們就開始搓圓子了,在這過程中,我我的夥伴們都會比誰的更有創意,不一會兒就會響起爆笑,各自把手、臉、額頭弄得白白的,還有年齡比較小的直接往臉上噴呢!看着對方的臉,我們都哭笑不得,等活動結束後,都會跑到門口洗手洗臉,要跑快點,不然排隊要排到最後啦!

吃了自己親手包、親手煮的湯圓後,感覺到溢出來的幸福和滿足,嘴裏都是軟糯香甜的芝麻,我和我的夥伴都會嘗一嘗別人的,然後就會來一句:“好吃麼?”看着漏牙不漏眼的表情,就已經知道了結果。

希望這個風俗能永遠地、祖祖孫孫傳遞下來地、家喻戶曉地流傳下來,讓甜甜的味道充斥每個人,團圓美滿!

篇三: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杭州,牙牙學語的小孩子,背上書包的大孩子,額上爬滿皺紋的老孩子,誰不是一看見高飛在天空的風箏就激動得不能自已。到了春節,隨着賣風箏的生意逐漸興隆,連小販也跟着樂。

話說放風箏還跟過春節有一定的聯繫。春節寓意着一個新的開始,所以要辭舊迎新,大家通過風箏來“放晦氣”。自古以來人們就希望以放風箏的形式避邪,而今大家更是借放風箏來表達對新年的祈盼。

據傳,第一隻風箏是我國巧匠魯班受到鷂鷹盤旋的啓發,“削竹爲鵲,成而飛之”。漢代時,我國發明瞭造紙術,人們開始用紙糊風箏,自此出現了“紙鳶”一詞。後來有人使紙鳶於鳶首,以竹爲笛,使風入竹,其身如箏,從此纔開始叫“風箏”,而杭州人又把它稱爲“鷂兒”。

春節期間,只要天氣好,南湖公園裏就不愁沒人放風箏。這不,今年春節不僅天氣好,還帶着幾分暖意,大家都成羣結隊的不約而同來放風箏,於是乎我跟媽媽也去軋鬧忙(湊熱鬧)了。

南湖塘上人真多,人們都仰着頭緊盯着自己的風箏。小孩子們看着天上芝麻大的風箏不住地拍手叫好;大人們拉着風箏線孩子似的一圈圈跑着;老人們坐在樹蔭下看着晚輩們盡情的玩耍,一根風箏線,彷彿把他們牽引回了孩提時代。

我也沒閒着,等風力適足時,拿着風箏的提線,逆風向前跑,一邊跑一邊不時地回頭望,直到風勁兒夠大,才慢慢停下來放線。

線剛放了一半,正舉着手機瘋狂抓拍的媽媽突然大聲叫道:“啊!風箏怎麼停了呀!風箏快掉下來了!”我快速收線,並給予了風箏“人工風”,這才讓它停止了翻江倒海似的大幅度動作。

我剛鬆一口氣,風又好巧不巧的突然轉強,風箏唱反調似的開始搖擺,我又手忙腳亂地開始放線,風箏才似利劍一般直上雲霄。這時我才發現天上到處都是風箏,好似滿天彩色的星斗。

其實放風箏不僅僅只是一項娛樂活動,更繼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遺產。“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篇四: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家鄉的元宵節

田燁霖

有的人喜歡春節,有人喜歡端午節,但我最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家鄉的元宵節比春節還熱鬧,人們在賞花燈的地方你擁我擠,誰也不讓誰。

關於元宵節,我的家鄉有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獵人無意中射死一隻神鳥,天帝大怒,命天兵天將正月十五來人間放火,懲戒人類。有個老人想出了個法子,正月十五讓人們放煙火,張燈結綵,讓天帝以爲已經放火了。後來,這個法子騙過了天帝,人們逃過一劫。此後,人們就在元宵節張燈結綵觀看煙花。

去年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廣場看花燈,一來到廣場,就看到一個大花壇。上面有燈,用字寫出了一個元宵節快樂。

從花燈北面是一個展區,裏面都是小豬花燈,有小豬在躺着,有小豬在站着,還有的小豬在吃它媽媽的奶。還有一些小豬演卡通人物,有藍精靈、豬豬俠和小豬佩奇一家。

廣場的北面是一大邊燈籠,還有的燈籠上有龍、豬、有福字,還有的上面有西遊記、紅樓夢等名著。

其他花燈,也都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這就是我家鄉的元宵節,你也想來看看嗎?

篇五: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陳思語

是誰來了?城市被裝飾得五彩繽紛;是誰來了?人們臉上都洋溢着掩飾不住的笑容;是誰來了?街道變得熱鬧非凡。啊!是我最喜愛的春節。

臘月的初旬,家家戶戶都開始薰臘肉,那從鐵皮中跑出來的嫋嫋青煙,飄散到每家每戶的門口,彷彿在向人們賀年。把薰好的臘肉洗淨,切開,那一片片色澤鮮亮、色香美味的臘肉怎能不叫人垂涎三尺?

不久,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都要祭竈王,家裏人會做一大桌子菜。奶奶告訴我:“今天送竈王上天,拍拍竈王的馬屁,竈王就爲咱家給玉帝說說好話,不讓他給玉帝報告家中的壞事。”煞是有趣呢!

過了二十三,除夕眨眼就到了,大人、孩子都在買新衣,爲迎接新的一年做準備。

大人們等着,孩子們盼着,除夕終於到了。此刻,我的心情是激動的、興奮的。回老家的路上,我和妹妹一直唸叨着買鞭炮,毫不誇張地說,把爸爸媽媽的耳朵都念出繭子來了。

回到老家,經過一天的久久等待,終於開始吃年夜飯了。桌上擺着的各種美食,光是看看,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飯。一聞到飯菜的香味,在屋子裏玩耍的弟弟妹妹們,立刻兔子似的地從屋子裏跑出來,爭先恐後地說:“這盤是我的,誰也別搶!”“哇,看起來好好吃啊!”‘’哈哈,今天我要吃兩碗飯。‘’說完,又望向桌上的美食,口水嚥了又咽。吃飯時,孩子們這個抓滷翅膀,那個搶紅燒肉,一片歡聲笑語。爸爸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一邊說着賀語:“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大吉大利,萬事如意!”一邊舉杯暢飲,屋子裏一片祥和,團圓的景象。

吃過年夜飯,大人們開始觀看春晚,孩子們纔不管其他的,一直嚷嚷着放鞭炮,甚至在飯前就分配好了‘’這個是你的,這個是我的‘’。就在這個漆黑的小院裏,燃起了火龍一樣五彩繽紛的鞭炮,一炮接一炮,點燃了夜的激情。天空中,彷彿有一條條五顏六色的流星,劃破夜幕,把新年的美好願望寄託於天空之上。

我喜歡春節,因爲它是舊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是一年裏最熱鬧、最美好、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篇六: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伴着濃濃喜慶味,甜甜的味道瀰漫在幸福的大道上——春節到了。

在我的家鄉里,春節的風俗是比較重要的,我們的老祖宗可堅持了幾千年的歷史,存在的禮節也很多,甚至有趣,讓人意想不到。

拜年的那些時候,我們家好像總是第一個出來,滿大街上就我一個瘦小的身影來回亂竄,這裏冒出一頭,那裏伸出一腿,興奮地讓全村也不時得熱鬧起來,在要糖時就會不停地叫喊着:“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嘴裏的一些祝福話一個個都往外爭先恐後地吐露出來,就生怕漏掉了自己。在以後那雙有力的腿跑着跑着走着走着就有氣無力了,就只能一個個一步步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邊追。走不動啦,就一會兒要背,一會兒要抱的。當時的我還小,總覺得是萬聖節,只不過不恐怖而已。

湯圓再這個時候是最美味的佳餚,每一年我們都是拜完年再回家吃湯元的,據說這可以把福氣帶回家帶回自己的肚子裏,年年有餘啊!

最好的是中午,雖然吃飯前總是要磕頭跪拜,但這總能使我想起那時愛笑笨拙的我在拜佛時,因爲調皮。有了一個突發奇想。故意把鐵盆往頭上碰。結果把頭上碰出了一個又青又紫的包,疼了一晚上都沒睡着,我也記得那也是最難過的一年了,自從我以後再也不敢這樣了。

可新年的壓軸戲還是禮物。期待中總是要驚喜,新的一年裏禮物是必不可少的。現在我收到的禮物就是我一直想要的許多糖。甜甜的味道里總是有幸福的味道。酸甜苦辣都是糖的味道。

在這個春天與冬天的間隙裏總有春節的美好,因爲風俗因爲家鄉的風俗才讓這個春節是最美好,最圓滿,最幸福的。這是我家鄉的風俗,爲清淡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快樂。

篇七: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裏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端午節的開始。

端午節的早上,媽媽開始包糉子,我看着媽媽先把漫泡了8個小時的葦葉,拿了出來。還把糯米淘洗了一遍,最後去把紅棗洗了一遍就把葦葉裹起來,依次放入糯米、紅棗然後用繩子一系就好了。

我黏着媽媽問:“媽媽、媽媽糉子什麼時候熟啊!”媽媽回答道:“那就要多等一會兒。”我又給媽媽說:“媽媽,弟弟同爸爸都吃不了太多甜的,要不爸爸和哥哥一人吃三個,剩下的我們兩個平均分。”媽媽說:“好的,就按你說的分。”我期待已久的糉子終於熟了,我嚐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在我們北方糉子都是甜的。

吃完後,我我便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有吃糉子的緣由,媽媽笑着回答:“其實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的消息後,抱着石頭跳進了汩羅江,楚國百姓紛紛去紀念他。擔心江中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糉子投入了,此就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我聽得津津有味。

通過端午節吃糉子這一習俗讓我明白了糉子的製作方法,還讓我知道了這是紀念詩人屈原的。正所謂“節分端午爲誰言,萬古傳頌爲屈原。”

篇八: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巨大的國度裏,包含着許多小的城市,這裏的每個城市都有着自己歷史悠久的風俗。我的家鄉——哈爾濱,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

說到哈爾濱,每個人都會想象到哈爾濱的冬天。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蕪的,但是哈爾濱的冬天卻是一片繁榮的生機。這生機的背後,正是哈爾濱最有特色的風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萬衆矚目的冰雪盛宴就會來到。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樣的冰雕,閃亮出衆的冰燈……

每個外地遊客來到哈爾濱,看到冰雕都會讚不絕口,爲何?只看那冰雕花樣奇多,別具匠心,一個冰雕,一個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個個如真的一樣,彷彿在訴說着古老的傳說,讓人身臨其境。這其中有一塑龍狀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條真龍悠然地盤旋着,這不僅表現了手藝者的高超技藝,更體現了華夏兒女對於龍的傳說的敬愛與嚮往。

說完冰雕,我們來一起看看冰燈吧!每到冰雪節的夜晚,光明隨着夜幕照亮了這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帶來光明的正是那精製而又小巧的冰燈。冰燈的起源,是早年間,靠近松花江的漁民和農民晚間用來照明用的。後來經過工匠們的改造,成爲了現在人人喜愛的冰燈。做冰燈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觀賞,見那冰白光四射,讓人不禁產生一種威嚴神聖之感,遠觀之,見那冰光晶瑩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貴寶石一樣,讓人不禁想去觸碰、欣賞一番。那冰燈,讓人在這深夜中毫無睡意,只抱着一顆激動的心,對它戀戀不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冰雪盛宴。因爲有了這些別具特色的風俗,我的家鄉變得更美、更迷人了。我愛家鄉,愛它的風俗。

篇九: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我的家鄉在臨潼,我最熟悉的其中一個風俗,叫“補天,補地”節,

農曆正月二十前不準燒乾鍋,要到這天才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烙幹饃,饃烙好後,先給房上扔一塊是謂“補天”,再給地上撂一塊,是謂“補地”。

中國神話傳說中有工共與祝融之戰,共工敗而怒觸不周山,遂使天柱折壞,天傾地陷東南,人間遭受了一場可怕的災難,女媧端來東海之水,澆滅了大地上的火,又從大江河撿來彩色石子練成石漿,擀成一個又一個薄薄的石餅,首先補好了天,接着又用同樣的辦法,正好二十日補好了地。

由於這位女神補好了天地,使得天地之間恢復了原來的美麗,也使這次災難中倖存下來的人們得到了拯救,並得以繁衍生息,傳宗接代,有了現在的美麗世界,人們爲了紀念女媧補天,補地,拯救地球人類豐功偉績,便把她尊爲“老母”,並在農里正月二十這天吃烙饃,過補天補地節,這個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篇十: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走馬燈

杭州市時代小學六(4)班龔語馨

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風俗文化,我最喜歡的是老家的“走馬燈”。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走馬燈”活動就開始了。

那天晚上,家家拿出幾個燈籠,讓人們提在手上。我和奶奶各提一個燈籠,走在鄉間的小碎石路上,向大禮堂走去。

正走着,一陣陣“咚鏘、咚鏘、咚咚鏘”的敲鑼聲由遠而近,原來是“走馬燈”開始了。一對“人馬”向我們走來,領頭的是一對孩子,孩子們臉上畫了各色的妝,無不洋溢着微笑,眼中映出紅色的火光。走在最前面的高個子,拿着一面大旗,身穿紅白色袍子,當着敬業的“趕馬人”。他的後面跟着一羣活潑可愛的“小馬”。“小馬”前面的肚子上繫着一個立體的、用竹子編成的馬頭和馬脖子,後面則繫了“馬”的後半身,“馬”裏面是空心的,放了一支蠟燭。燭光透過“馬皮膚”上不同顏色的油紙,映出不同的顏色,與孩子們身上穿的衣服顏色一致。他們一手握馬繩,一手拿馬鞭,時不時換一換位置,我們被多樣的顏色迷住了。等一隊人走過,我們才反應過來,向“馬隊”奔去。

等我們趕到,禮堂已被人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密不透風。我只聽到人羣的陣陣叫好聲,急得我拉着奶奶在人羣外圍狂奔,終於找到一個小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頭鑽入人羣。

哇!你看這表演,也是非同尋常啊!“領馬人”先來了個單手倒空翻,一匹匹小馬立刻跟上,音樂也“咚咚咚”響了起來,小馬們在人們的喝彩聲中,一匹匹向一個位置衝去,再猛地一躍,好像在越過草堆。緊接着“領馬人”領着馬兒原地轉圈,轉着轉着,小匹“小紅馬”似乎有點暈了,到了一邊打轉,忽地又向隊伍猛衝,隊伍中的“馬匹”也向“紅馬”衝去。“天哪,難道要撞到一起了?”我不禁爲“小紅馬”捏了把汗。不料,他們將“小紅馬”圍到中間,開始繞着“紅馬”表演轉圈,變花式。“小紅馬”趁着觀衆在周邊喝彩,轉入馬羣一同表演,各色的馬兒晃得人眼花繚亂,拍手聲一波又一波,一浪高過一浪……

漸漸地,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表演一共持續了三十多分鐘。等收了場子,表演者站成一排,向大家鞠躬,人們才意猶未盡地一邊討論精彩的表演,一邊走回家去。

正是村裏有了“走馬燈”這一豐富的風俗文化,才讓鄉親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xxzw/liunianji/1381558.html

  • 標籤: 家鄉 風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推薦1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