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通用8篇)作文

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通用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84W 次

篇一: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通用8篇)

“未來不足懼,過往不須泣,只有時間才最懂人心。”未來的事兒不因害怕,過往的事兒是自己的一份經歷。最近在讀季羨林老先生的《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這本書,深有感觸。正是這樣的一位老先生,將自己大半生的經歷與智慧,融進這本書中,讓我明白了“歲月無言,但絕不會辜負任何一份努力,厚積薄發,終有回報。”

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人類莫過於一顆渺小星辰,對人類來說,百年已是長久了,然而歷史卻不以爲然。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的長河中,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鉅變。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何等熱鬧;雲譎波詭,何等奇妙。秦始皇統一四方,修築出令世界驚歎的長城。緊接着又登場無數名人,鐵馬金戈,血流成河。一直到了清末,帝制取消。這片經歷滄桑的國土又承受了百年戰火紛飛。最終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中國飛速發展。正是因爲有着幾十年如一日的沉澱、積累、創新,纔有今日的成就。

2022年是新時代新徵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杭州的亞運之年。今日中國杭州能舉辦亞運會,離不開多年的努力和積累。所以當機會來臨,才能一舉奪魁。季羨林老先生在書中曾表示,一個人生在世間,如果想有所成就,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才能、勤奮、機遇。而他認爲自己所有的成就,主要歸功於機遇歸功於恩師的欣賞、提拔。但我認爲,季老先生的成功也離不開他自己的努力。機遇是屬於有準備的人,書中的他,在嚴寒之中,白皚皚的積雪鋪滿十里長街,而他仍在堅持研究上過的課。杭州亦是如此,憑着自己多年的積累和努力,抓住了機遇,獲得了2022年亞運會主辦權,成爲繼北京和廣州之後,中國第三個舉辦亞運會的城市,杭州也成爲世界各民族人嚮往的地方。

此次亞運會以“中國新時代,杭州新亞運”爲定位,秉持“綠色、智能、節儉、文明”的辦會理念,其中“智能”體現了中國杭州的科技水平,而“綠色”也展現了杭州乃至整個中國注重環保的發展理念。回顧歷史,科技落後的清朝,洋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的土地被八國聯軍踐踏,中國人最重視的“面子”丟的一乾二淨,人們逐漸醒悟——國家科技落後就意味着捱打。新中國成立後,大批科技人才紛紛漂洋過海回到祖國懷抱,他們不懼畏自己國家是“末班車”,克服各種困難努力跟上國外的科技腳本,當荒野戈壁上原子彈的蘑菇雲騰起時,我們也踏進了科技大國之路。今日的中國也開始承擔起大國的責任,正視和解決的問題就是“環保”。季羨林老先生早在1998年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科技的發展給世界人民帶來福利,然而跟着來的卻是無窮無盡的氣象災害和自然資源衰竭。如環境污染、空氣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臭氧層出洞等等,不一而足。杭州亞組委研究編制了一系列綠色環保標準,涵蓋了綠色建築、健康建築、室內環境控制等方面,其中室內空氣污染控制技術導則的制定,成爲國內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場館建設的首次使用。場館建設注重場館和生態的有機結合,富陽、桐廬、淳安等錢塘江流域場館都把富春山水、千島湖景等元素充分和場館融合,既彰顯杭州獨特的人文底蘊,又保護了生態文明。今天,我們的祖國,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和危機後,攜手各國兒女,大踏步重走“絲綢之路”。領路走出亞洲,走向世界。杭州亞運會便是強有力的證明。我堅信我們的祖國會更加強盛!

篇二: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當時只道是尋常。”

季老先生說這是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話,卻道出了幾乎人人都有的感覺。所謂“當時”者,指人生過去的某一個階段。處在這個階段時,覺得過日子也不過如此,是很尋常的。過了幾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回頭一看,當時實在有不尋常者在。

似乎人人都有回憶往昔然後感嘆萬分的經歷。比如說我:上小學時學業較輕鬆,活動時間很多。當時只道是尋常,以爲以後的生活也能這樣輕鬆。可是上了初中以後,學習的任務慢慢變重了,作業也越來越多,自由休息的時間已經不到從前的三分之一。這時想起小學時豐富多彩的生活,甚是懷念。但只能感嘆自己的無憂無慮的童年已經過去,責備當年無知的自己不懂好好珍惜。然後又一次埋進書堆裏。我並不怎麼覺得學習任務重的日子很幸福,我覺得很平常,甚至天天想着玩,但爸爸很羨慕我們有整段的時間來全心全意地學習。他說:學生時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什麼雜事都不用考慮,管好學習就可以了,“所以你們呀,要好好珍惜現在的時光!”爸爸常常這樣提醒我。

擡頭望向窗外,看到雨點落在欄杆上,濺起水花,細細的小水珠在臺燈燈光的映襯下飛起又落下。我不由得愣住了:一朵朵水花濺起,但這些水花都不是我看到的第一朵了。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只有一朵水花,這朵水花是唯一的、獨特的,不會再有與它一樣的另一朵水花了!我又聯想到最近聽廣播聽到的一段話:“其實看起來相似的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時間掌握着一切,今天會發生什麼,那就看你的了!”當時只道是尋常,其實看似尋常的每一天都不尋常,都是獨一無二的。

第十九屆亞運會將在杭州召開。生活在杭州,我們一天比一天更期昐它的到來。可是由於疫情的再次嚴重,亞運會延期了將近一年。

對於全國人民來說,期待的時間變長了,但興致依舊不減,亞運會能在杭州召開是可喜的,是令人自豪的。這對杭州城來講定是一個不尋常的機遇和經歷。我們等待的每分每秒註定是不尋常的。

對於運動員來說,平時的練習也許是枯燥的,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也是尋常的。但是看似尋常的練習都是不尋常的,因爲它們爲日後亞運會上的精彩積蓄力量,爲成功奠定基礎。正是有了平凡的練習,纔會有以後的勝利,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成功,但是每一次成功都是努力與拼搏的成果。延期對他們而言又是一個新的考驗,訓練的時間變長了,對手也有更多的機會超過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一刻也不放鬆,拼搏到底。我們期待着他們的成功,而他們在成功之路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和每一個腳印,都是獨特的,都飽含了運動員們堅持不懈、拼搏到底,積極進取的精神。每一次努力都是寶貴的,值得珍惜。若干年後,他們如果追憶起當年的辛苦拼搏,也許會覺得大不尋常吧。

當時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對於季羨林老先生來說,當時是1948年與胡適之先生的第一次見面。對於李清照來說,當時是年輕時與趙明誠在一起的恩愛生活。但相同的是:在當時,當事人都覺得很尋常,但之後回憶起來,甚是懷念。

這時如果也有人問我:“你認爲現在是尋常呢,還是不尋常呢?”我不知怎麼回答,因爲我雖然知道每分每秒都不同,但相似的每一刻給我尋常的感覺。也許我的想法和季羨林老先生一樣:到了若干年後說:“當時只道是尋常。”

如果這又是一個安靜的、適合靜下心來學習的下午,那麼讓我們好好珍惜並利用吧,如果這又是一個令你滿懷期待的早晨,也好好珍惜吧。不要當多年後追悔莫及,唉聲嘆氣責備“當時只道是尋常”。

篇三: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晴時有風陰有時雨。”時間總是那麼神奇,無論經歷多大的悲喜,它總能撫平內心的波瀾,讓你無悲無喜,迴歸平靜。這也是季羨林爺爺給我的感受—溫潤、平和。這本書收集了季爺爺各個時期的散文,跨度長達70年,他言自己“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也正是時間,撫平了這位九旬老人。

先前覺得時間龐大,縱觀歷史,100年內中國便自清朝開始,經歷了辛亥革命、“洪憲稱帝”、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直到改革開放。看啊,僅僅100年便能讓一個國家發生鉅變。經歷過這些的季爺爺卻不然,他將視線挪向了一個盛刮鬍子刀架的塑料盒與一株南極的植物。塑料盒陪了他整整60年,是這位望九老人一生坎坎坷坷的見證人。一株不過幾釐米的南極長城站的植物,每100年長1毫米,已有6000歲,中華民族的歷史也不過上下五千年。朝代興衰更替,上演了多少幕喜劇、悲劇、鬧劇,這株植物僅在冰下忍耐着長了5釐米。原來,時間也可以被具象。它可以是季爺爺的塑料盒,也可以是我的毛絨玩具;它可以是南極的植物,也可以是溶洞下的鐘乳石。它回答了九旬老人波折的一生,回答了孩子的童年,回答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至於用什麼事物具象時間,由我們自己選擇。我們可以選擇短視頻app,回答荒廢的年華;也可以選擇一張一張練習紙,回答那些奮鬥的日子。從這些事物中,時間的確無聲地回答了我們的生活。

時間,丈量我們來時的路。

歲月從來不言,卻見證了所有真心。

“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歲月是時間堆砌起的堡壘。情經歷時間的考驗,此謂歲月。熱情的印度一家,相見恨晚的日本女士們,溫潤祥和的章用一家,在季爺爺的生命中留下痕跡。幾年過去,季爺爺仍感受着國際友人熾熱的餘溫,老友的細水流長。

雖沒見過幾個國際友人,但讀着季爺爺的文字,不禁想起了小學時幫我止住鼻血的數學老師,多年未見的兒時舊友,熱心爲我指路的陌生人……打開記憶的閥門,驚異地發現這麼多人在記憶中留了很久很久。《尋夢環遊記》中說,人會死三次。第一次,心跳停止。第二次,人們來參加葬禮,懷念他的一生,他在社會上消失。第三次,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死亡不是遺忘的終點站,遺忘纔是。從現在開始,記住和珍惜身邊的每一個溫暖的人,讓他們在世界上留得久一點,再久一點。

歲月,見證路上的情。

篇四: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歲月滄桑的樹幹上佈滿着大大小小的金黃色花朵,一隻橘黃色的小貓正趴在那根樹幹上睡覺。瞧!擁有外橙內黃的翅膀的蝴蝶正在熟睡的小貓旁。沒錯,這就是《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的封面。我正是完完全全被吸引在封面的插畫上,才決定探求其中的奧祕。

何是用心交融

我翻開本書的《箱根》,放眼望去,竟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便從頭看了起來。季羨林與四名日本退休女教師用一句詩,兩封信,一盒點心,一張合影來離別,恰似“匪報也,永以爲好也!”。然而平淡無奇,普普通通,卻是他們友誼的亮點;心有所向,身之所往,則是他們友誼的永恆。他們再過不久豈不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嘛。想到這,我腦海浮現一句話——她的淚也引起了我的淚,我們相對而泣。這句出自本書的《咪咪》。咪咪是季老的貓,後來遭到不幸,被趕出家門。季老怎能不擔心難過,哎,這隻從此無家可歸的貓。他有時爲了它,竟大半夜打手電找它。動物與人類,無共同話語,卻能心與心的交流,互相陪伴呵護,這不就是季老與他的貓嗎?

看來無論人與人,還是動物與人,都能心與心交流,也恰似“換我心,爲你心”,這不就是用心交融嗎?這不也是杭州亞運會的一種精神嗎?我忽然明白了我們申辦世界運動會的意義所在。

何爲不畏挑戰

爲什麼要不畏挑戰?原因很簡單,爲了人生的不完美。反過來,就成了“所以我說,不完滿纔是人生”,這句出自本書的《不完滿纔是人生》。什麼是不完美?“人間萬事不如意,得失悠悠看塞翁”是不完美。“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不完美。那麼有人是完美的嗎?否。季老也曾遇上煩惱,可他在書中說過“要想前進,就是要想繼續寫下去,必須付出比以前大得多的勞動”。沒錯,不畏苦惱艱難,勇於挑戰自我,這就是季老。我也曾放棄過,害怕過,可季老出現在我面前,我有什麼理由不去重新挑戰呢?

挑戰?蘇炳添!對啊,他曾失敗過,可並未放棄,而賽跑前的一分一秒對他來說多麼重要,他不畏挑戰!我相信即將到來的杭州亞運會一定有更多不畏挑戰的運動健兒精彩亮相。我雖不是運動員,只是一名普通的學子,更沒有理由去放棄!我要時時不畏挑戰!

何謂自信樂觀

當我讀到季老寫的《走運與倒黴》裏的一句話“走的運越大,則倒的黴也越慘,兩者之間成正比”。那做事應該懷着什麼心態呢?自信樂觀。大多數人害怕死亡,可季老爲此寫了篇《笑着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季老。他談論自己的死亡,隨意,自由,毫無痛苦。他能夠說“我從不嘆老,也不嗟貧”。這,是樂觀。季老寫下的《不完滿纔是人生》,無非是告誡我們,要自信堅強,不畏挑戰。

每當我重溫本書的《笑着走》與《走運與倒黴》時,我都會告誡自己,凡事都自信樂觀。這又讓我想起了一位了不起的杭州運動健兒,李盼盼,她是杭州市唯一一名參加冬殘奧運動員。天生需要依靠輪椅生活的她,生理障礙卻無法阻擋她鏗鏘的步伐,她能夠說“老天就會支持,我能行!”。

“一團焜耀的光輝還留在我的心中”,就這樣,我關上了書,滿腦子都是季老的名言和一些爲國爭光的運動員精彩畫面,我覺得他們是一體的。

篇五: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又一次隨意翻開《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這行加粗標題跳入我的眼簾,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薛濤的兩句詩:“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表面上,這個標題充斥着苦澀,但細看其字裏行間,卻只有美與無私。

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期間,見德國人愛花,卻將它種在窗外,問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正是這樣!”他走上街,擡頭看,人們的窗匯成了花的海洋。許久之後,他又至德國,當別人問他是否有變化時,他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變。”

那一抹“美麗”在季羨林心裏紮了根,與這個國度緊密相連。窗邊的花海亦是構成了他心裏的燦爛。這種“美麗”不在花,而在於種花之人的熱忱、無私。也許每戶人家的心中,都種有一片花海。這不是苦澀,而是奉獻的快樂。“花枝笑迎南北鳥,碧葉歡送往來風”。

描摹着花海,我不禁想到了家門口錢塘江邊這些年來的盛景。六年前,“G20峯會”選擇了杭州,錢塘江邊便有燦若雲霞的櫻花綻放,不僅爲了展示杭州形象,更是爲了讓路過的人欣賞這賞心悅目的風景。

如今,杭州亞運會在即,前段時間,我在江邊跑步,忽見前方護欄上五顏六色,鮮豔奪目——是亞運主題的畫。它前面一位老人正蹲在地上,身邊擺着一個大水桶,左手拇指扣着調色盤,右手舉着一隻又長又粗的油畫刷。天氣炎熱,他的耳後灰髮下懸着汗珠,薄衫緊貼着後背,已經溼透。就連盤中的顏料都承受不住了,邊沿化成了水,暈染在一起,從旁邊滴落,可他臉上還帶着微笑。他畫幾筆又停下來,端詳着成果,微微點頭,感到很滿意,全然沒有注意汗水已經在下巴上凝成了水珠。這是敬業,是執守,是熱愛,是樂於“把自己的花給別人欣賞”。

此後一天,我們的美術老師召集了學國畫的同學,要求我們也要用國畫來展現亞運,“在亞運史上留下自己光輝的一筆”。因此,我們必須犧牲許多時間來完成畫作。每次我們晚自習去“加班”,總要在黑黢黢的走廊上手牽着手,對窗大聲叫着“假如晚自習欺騙了你……”最後,大家的不滿在被要求留到九點的一天噴涌而出,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開始抱怨:“作業都寫不完了!”“老師你欠我一節數學課!”而老師面對我們鋪天蓋地的抱怨和指責,只是淡淡一笑,轉身推開櫃子,在桌上將一幅畫卷緩緩展開。大家湊過去看,長卷上是老師密密麻麻的畫稿:焦墨凌亂地勾勒出體育場館的輪廓,淡墨一筆帶過奔騰而來的錢塘江水,有力的濃墨則細緻地刻畫出運動員奔跑着的矯健身姿,他們手上舉着五星紅旗,這一抹抹亮眼的紅綿延至卷尾……最後,老師用端正的楷書寫下了每位同學的名字。

“其實你們在畫的時候,我也一直在畫。”老師用平靜卻有說服力的語調開了口,“花是要給別人看的,我們只有認真對待,才能對得起這樣的亞運!”

聽到這話,我的眼前浮現出之前在江邊遇見的老人,他被汗水浸溼的背,他額上的汗珠,他調色盤邊沿滴下的濁水……但最深刻的,是他那真誠而又清澈的笑。做這樣一位“花開給別人看”的人,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此後幾天,同學們都不再有怨言。在現場畫的那一天,老師走過來,對我們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記住,你們是在開花!”

我挽袖落筆,儘管跪在潮溼又硌腿的草坪上作畫,但卻忽然感覺心裏輕鬆多了。水墨盡情在卷軸上潑灑,濺起水暈。或濃或淡的墨色肆意交融,蔓延進我的心裏。有攝像機在一旁,我卻絲毫不怯場。

畫完了,我們又回到了“奮鬥”近一學期的美術教室。老師走上講臺,笑着看着我們,我們也都笑了,看向她。

“同學們,一個學期的奮鬥終於有了回饋——”,她話音未落,我們就在下面爭先恐後地叫着:“我們是在開花!”“開一朵亞運的花!”

“沒錯,同學們”,老師點了點頭,我注意到她的眼角溼潤了,“我們是在開花,開花給所有人看!”老師話音一落,同學們都開始鼓掌,有的同學從面前拿了張宣紙,開始抹眼淚。我看着這個曾經抱怨過的老師,也流下了淚水,溫溫熱熱的,撫過我的面頰。她這是在教我們開花,把燦爛的花開給別人看!現在再回想那一幕,我當時似是已經懂了爲什麼“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作爲一名國畫老師,她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奉獻美的可貴!

我扭頭看向了邊上的廢稿,這也是我們一個學期以來的收穫。我們一步一個腳印,開出了亞運的花,開給來自五湖四海的國際友人看,也開給我們過去的自己看!

我能夠體會到季羨林先生看到窗邊花海時的心境了,我也能理解那位德國女房東把花“種給別人看”的原因了。錢塘江邊的櫻花謝了,我心底的花卻開了,一朵一朵,“花枝笑迎南北鳥,碧葉歡送往來風”,形成一片給“別人看”的花海……

篇六: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蹚過浮動着淡淡金輝的水波,我在這條名曰“歲月”的河流上,渡過了第十四載春秋。

正如其他同齡人,我帶着這個年齡獨有的焦慮與輕狂,邁進茫茫人海。我像一條河裏的魚,被一個又一個浪潮涌向前方。正當這時,一本名曰《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的書,邀我和它結伴而行。

我仔細地打量着這一本後來讓我感慨萬千的書,這是一本裝幀細緻、清麗風雅的散文集,作者是季羨林先生。輕啓此書,用手指輕柔地摩挲細膩的米黃色紙頁,簡單質樸的文字呼吸着,空氣中盡是瀰漫着季先生在青年留學時期、老年時期的一些隨筆、軼事。精妙的文字,在訴說着生活的哲理。

我正陷入沉思,一旁的書卻發話了:“少年,你願隨我,赴一場時間的溯流之旅嗎?”

我的心一驚。

“別猶豫,我問你,你是希望溯流而上、砥礪前行呢,還是甘願隨波逐流,在喧囂中沉浮?”

這本古怪的書又緊追了一句,讓我做出選擇。

“嗯,那好吧。”“抓着書脊,我們要啓程了!”我照做了。書頁翻飛。此刻,我只覺光影迷幻,抵抗着水流的衝擊,我和這本書飛也似的向上遊游去。

潛精研思,於淡然中播撒報國種子

書頁停止了翻動,旅程的第一站到了。

我揉揉雙眸,發覺自己身處湖畔,湖邊蘆葦長得正旺,連成翠色的一片。一陣微風吹過,點點水霧與蘆葦葉子撞了個滿懷。遠處樹梢上,幾陣清脆的鳥鳴甦醒了園子。

一位滿頭白髮、穿着簡單的老者,攥着幾張稿紙,緩緩踏過小橋,在一棵棗樹下的石桌旁坐下,提了提筆,伴着潺潺的溪流,枕着悅耳的鳥鳴,寫起什麼來。

看着這番歲月靜好之景,我心也不由得沉靜下來。悄悄拍了拍書,詢問“這是哪兒?”書頁翻動,一塊石碑倏地閃現在我眼前,“朗潤園”三個大字題於其上。原來這裏是位於北大校園內的朗潤園,那這位先生一定是季老了。想到這裏,心中便有了幾分緊張與激動。

“你可以走上前去看看,反正別人是看不見我們的。”那本書突然發話。我走到石桌旁,季羨林老先生已洋洋灑灑寫了大半面文章了。

“對少年同學們說幾句話:……我從不嘆老,也不嗟貧,認爲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這是自然規律,用不着嗟嘆。不過自己畢竟有了一把子年紀,遲早會向地球告別的。但是地球絕不停止轉動,人類也不會停止進步,光明就在前面,希望在於將來。二三十年以後,擔負起偉大建設任務的不就是今天的少年嗎?……”

讀着這段話,心中莫名的感動!

季老真不愧爲豁達開朗、淡泊致遠的國學大師。他那種不爲年齡、時間所羈絆的灑脫超然,他那種“不嘆老,不嗟貧”的人生態度,令人欽佩。同時,季老又對少年一代寄予無限厚望,他激勵少年們以偉大建設爲己任,盡展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但,令人憤懣慚愧的是,如今社會上許多青年與季老所設想的新青年不盡相同。他們對於家國大事不甚關心,只沉迷於奶頭樂中。溯其根源,是青少年們深受網絡毒害,陷入攀比與焦慮的世俗之中,從而促成了一種喧囂浮躁的社會氛圍。此實乃悲矣!

現如今,科技高速發展,短視頻行業蒸蒸日上。然,看似豐富多彩的短視頻背後,隱匿着的,是慾念的萬丈深淵。

曾幾何時,我也沉迷於網絡,大數據總是無止境地將我感興趣的內容推送給我,使我一直都沉溺其中,擺脫不了。直到恍惚間瞄了一眼時間,才恍然驚覺,始悔自己虛度了光陰。在不斷地和自己作鬥爭後,我終於選擇沉澱下心靈,迴歸現實世界。杭州亞運會即將舉辦,我拾起畫筆,爲自己對家鄉舉辦亞運會的無限憧憬描形繪色。一張白紙,一盒畫筆,一個美

好的期許,一顆沉靜淡然的心靈……正如繪畫,由打稿、勾線、染色、修整,到最後成就出一幅滿意畫作的過程中,究竟會融進多少心血?不可估量之。然而,時間會給出答案,它會拿出最終的畫作予以答覆。儘管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枯燥的,但隨着時間的延伸,我心中的充實與滿足,是刷短視頻獲得的所謂的歡愉所不能比擬的。

而這充實與滿足,正是淡然專注的內心所釀造的!

再看吾輩少年,若能走出虛無的網絡世界,通過讀書、運動等豐盈精神世界,關心國家大事,從而茁壯成長擔起建設重任,豈不美哉?

所以,我們青少年應該做的是,以季老爲榜樣,與嘈雜世俗的網絡世界告別,潛精研思,挖掘心靈的沃土,撒下一顆積澱着篤定淡然的種子。

讓時間,證明它能開成一朵褪盡鉛華的花,一棵擔負起建設重任的樹。

劈波斬浪,在平凡中打磨堅韌魚鱗

我思緒萬千,再昂首,季老先生已寫完稿子,踏着爬滿青苔的石板,緩步離開了。

“等一等,季羨林老先生!”我輕聲呼喚,想把季老追尋。

剎那間,手中的書又翻動起來,幾張紙飛舞在眸前,我眨了下眼,驀然發覺自己回到了原先的清河中,正溯着水流再次向上去。

速度漸漸慢下來,最終停住。

這次,我們來到了充滿異域風情的小鎮。置身於街道,兩邊都是漆着彩的建築。一個個掛着德文牌子的店鋪相互擁着,一溜串兒望不到頭。正在此刻,一位略顯青澀、衣着樸素的亞洲長相的男青年手捧書,在巷子裏穿梭。

應該是在德國留學的,年輕的季老先生吧。

我想着,拿起書,加快步伐跟上那位青年。

青年邊走邊看書,不時喃喃自語。

“此時的季羨林先生,正在哥廷根大學研究梵文、巴利文。他作爲一名普通學生,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汲取、研究這套冷僻的東西,打算在此方面發出自己的聲音。”手中的書沉聲解釋,話裏透着一股讚美與敬仰,“這軀看似平凡的身子裏,蘊藏着一顆偉大堅韌的心!”

“少年,想想你的身邊,一定也有這種平凡亦偉大的人吧?”

我,又一次陷入沉思。

我想到了家鄉杭州即將舉辦的亞運盛會。無數家鄉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不斷迎難而上,拼搏創造着。

我家樓下的工人叔叔,或許就是最好的發言人。

他們正夜以繼日地打通地鐵線路,爲亞運會召開的交通安全保駕護航——

從第一抹曙光招招搖搖地向人間灑落金色碎影,到最後一顆星辰湮沒在漫天雲海;從春天的第一陣雨盈盈地飄搖在工地上空,到最後一粒雪靜穆地掩埋黃土;從第一滴含着苦與樂的汗水從鬢角落下,到最後一滴泥水被破草鞋濺起,這些勇敢無畏的人,一直堅持着,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鑄就鋼鐵軌道。

然而,一些人卻對他們沒有足夠的體諒。多數時候,一臺臺濺着泥漬的打樁機會不停地往地裏打入管柱,震耳欲聾的聲音一層激起一層,一旁的樓房建築似乎會跟着晃動。一些居民有時候會很不滿,認爲地鐵作業擾亂了他們清淨的生活。但,換個角度想,工人們經受的噪音難道不是我們的好幾倍嗎?他們每天都在機械的敲打撞擊中高強度工作,卻依然無怨無悔,要高質量地打造地鐵軌道。即使他們的薪水微薄,生活艱辛,但面對着種種逆境,他們依舊笑着,前行着。

再放眼全杭州,許多條地鐵線路已全面開通,它們緊貼城市的心臟,像跳動的脈搏,向世人昭示亞運之城無限的活力。每一列車廂,都載着一羣懷揣着夢想的趕潮人,劈波斬浪,勇立潮頭。他們或許是遭遇工作瓶頸卻仍不願放棄的公司職員,或許是爲守護全城安全,不辭辛勞的核酸採樣員,更有可能是身患疾病卻堅持運動的體育愛好者……

在時代的洪流中,這些弄潮兒溯水而行,將乘風破浪的精神抒寫得淋漓盡致!

我向手中的《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講述了我身邊亞運人的故事,倏地想到我們這一代青少年,雖然我們並未在社會上留下太多身影,但,時間不言,稚嫩而又平凡的我們,必能接受風雨的洗禮,打磨出屬於自己的堅韌的魚鱗,乘長風,破萬里浪,堅定地前行。

時光作渡,光陰再度輪轉。

手中的書帶我離開季老的故事,回到現實的河流中。“時間的溯水之旅,不會就這樣結束。”書又輕聲說,“少年,生活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波瀾壯闊的江河。前行之路,未必一帆風順,若遇逆水,便做一條勇敢的魚,篤定淡然地迎流而上,擔起時代的責任吧。不必彷徨失落,時間自會回答所有問題。”

我聽着,眼角不禁閃起淚花,默默點頭。是啊,逆流而上的魚,是在磨礪自己的鱗片。在時間的長河裏,即使是最平凡的,翻滾在浪花裏的小魚,也要奮力拼搏,溯水前行。

所以,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溯一灣歲月的清河。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擁有那身能褪盡世俗、劈波斬浪的金色的魚鱗!

篇七: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即使淋了雨,以後亦會知曉需撐傘——題記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話真說得又生動又真實,時間流逝,季老彷彿早已語重心長地向讀者們灌輸了“吃虧是福”的答案。

每每面對從前吃過的虧,總認爲自己的運氣多麼不測,更是再也不想去吃下次的虧,再遇到相同的情景時,心裏不免產生厭倦。而季老在其書中終於教會了我。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季老兒時便是窮困的情況,只有半畝多地,用又苦又澀“紅的”來維持生計。中秋節不容易所得的月餅母親卻一口也沒有吃。“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

若是多吃幾天“紅的”,便能多得這“永久的梅”之福罷。

落葉飄零瞬間,孩子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似乎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曾吃過的那些“虧”,似乎再也無法吃到,曾經的福,似乎再也無法想象。曾經那些很難熬的日子,再也回不去。

此刻,對兒子逝去母親的追悔莫及,這是多少人曾經歷過的。

在《回憶我的母親》中,朱德的母親是一位勤勞能幹,富有同情心的婦女。其愛子之切亦讓朱總司令發出“但我現身與民族抗戰事業,竟未能報道母親的希望”之嘆惋。

似乎世間之情就是如此,爲見到日日思念的親人,此時的他們一定願意再吃一次從前那生活窮苦的“虧”,爲了去感受那世間最純潔的愛的福分!

正值懵懵懂懂之季,無法去感受那“大虧”“大福”,這讓我想起記憶中的一件瑣事。

那時尚小,只記得外公模糊的長相。記得有一次正值夏季,外公出去上集市,回來已是夕時。他將香瓜買來放竈臺上撇開,只見裏面有一大片是黑棕色的籽,其他幾個亦是如此。外婆見了便高聲嘖道:“現在的水果商,總是耍這樣花樣,換來換去的,老頭,你明天再去換幾個好的回來。”外公便只是點着頭答應,再後來並沒有這事的記憶了。

只是到了第二年夏季,後院長着長長的幾條滕,葉下長的不都是那香瓜麼?外公便眯起眼,不常有的得意笑笑。農民心腸好,有了這種情況,就昭告四鄰:“今年你們的香瓜別買!”自此,我便常去後院摘了瓜,就用生了鏽的小鐵刀,一塊一塊的割着吃,慢慢的吃,要媲過水果店中的,不在話下。

農民的“吃虧”智慧確實令人讚歎,這樣的“虧心買賣”,在菜市場常有,但能做到“得福”的,我才只在外公身上領略過。

香瓜又成熟了,不知道外公吃時會不會感到比我們更甜?

這可能就是季老所說的“忍”吧,說到底,“吃虧是福”嘛!

即使不論最至真至切的親情,脫離生活中的小智慧,與鄰舍、與左右、與親戚,還與其他人,難道仍需“吃虧是福”的道理嗎?

至於人與人的關係,從季老那得出的結論便也無疑是“吃虧是福”了。“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倒放書本,喝起茶桌上的水,只見這寧靜小館的牆上倒也掛着一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雖不太懂賞析書字,但這也似乎營造了一種“忍”的氛圍了。讓人不由得想起唐朝張公藝的“百忍”的有名例子。似乎總在勸我“吃虧是福”的環境總能使我忍下、吞下,不必因小失大,失了朋友、家人和氣。

“吃虧是福”不也正是社交之道嗎?解之之方,唯有消滅私心,不如吃些虧。

若再論人需吃虧的緣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季老給讀者所呈現的,便是“不完滿纔是人生”。

人人有一本難唸的經,對己,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吃些虧並不是知己吃虧,人人吃虧之時,但這些福變不一樣了。仔細一想,不肯吃虧的,先得“福”,再吃虧,大哲學家馬克思曾說過:“愚蠢庸俗、斤斤計較、貪圖私利的人總是看到自以爲吃虧的事情。”當今社會這樣的例子還算少嗎?最過激的應已失去自由、失信法律了。反之,先吃虧再得福的,例如外公如此的,例如在學校裏拼搏的青春,不也都是麼?雖說學習不能說是吃虧,最多是苦,但吃的越多,“福”便是不太會錯過那些青春的影子的。

如此說來,不管是己還是人,都要諒解地去吃“苦”吃“虧”,不完滿的人生總會得福。但卻,江山終究是本無常主,“吃虧是福”是否爲常有的規律?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脫離現在,從歷史的鏡子來看,“吃虧是福”似乎已成定論。

中國曆代的詩人、文學家似乎不倒黴則走不運。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爲作也。”如此之多之例,古今中外,再說也不在話下。二戰時期的猶太民族被受壓迫,卻在那時層出不窮他們民族的偉人,發人深省。

“吃虧是福”似早已是人文常情,“虧”與“福”早不需對立,只是交融。落葉零落之時,人總多離別;落葉飛舞時,來年土地將更沃。有何矛盾對立?

再如此細想來,從身邊的情誼,再到處世之道,上到聖賢,廣到古今中外。

是啊,吃虧是福,何必去厭惡那些記憶。不管現在看起來那些虧吃得是多麼幼稚,甚至多麼荒謬,坦然的去面對,即便讓人笑話吃虧,不必在意。或許,看清楚自己的成長,也算是福罷。

此事不必再糾結。

立秋已過,接下來又會吃什麼虧,得什麼福。或許,時間會給我答案。

篇八: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

時間是最大的智者,將無窮無盡的智慧蘊藏在生活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的尋找和發現。季老深知時光的祕密,他穿越了人生的風雨和苦難,將一生經歷的縮影凝聚在這本書之中,是他人生哲學的精華。

其中有走運與倒黴,做人與處世兩則隨筆,令我感觸頗多。季老用自然清新的語言傳遞出質樸的人生道理。

走運與倒黴不是絕對的人生狀態,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會總是處於低谷,我們要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無論是在面對人生的順境還是逆境時才能處之泰然、從容不迫。在倒黴時要不斷鼓勵自己堅持下去,不必垂頭喪氣;在走運時,也要時刻謹言慎行、居安思危,不要得意過了頭。保持平靜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才能過上舒心,開心,順心的日子。

漢以後的所有文學大家,都是在倒黴之後,才寫出了震古爍今的傑作。像李後主、韓愈、蘇軾、李清照等一批人,莫不皆然,我就細講一下其中的大文豪——蘇軾。

蘇軾的一生,從少年時的意氣風發到晚年客死他鄉的悲慘境地,中間的幾十年他在宦海浮沉,幾經貶謫。但他從未意志消沉,試着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各種苦難。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恰好體現出了他的這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春日遇雨,同行皆狼狽,蘇軾卻毫不在意,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人的一生仿若一年的四季,如何度過春夏秋冬,看出的是一個人對待生活的人生態度;人生又如水上行舟,如何應對順流與逆流,體現的是一個人如何處理生活瑣碎的人生智慧。人生有順逆,有成敗,有榮辱,有福禍。但無論處於何種境地我們都要有坦蕩的內心和從容的氣度,像蘇軾一樣明亮豁達的活着。

“做人與處世”用精簡凝練的語句,圍繞三對關係進行了闡述,這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環境的好壞,關係着人類的生存與興衰。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共同的家園,但同時他也是無比脆弱的,需要悉心的保護和照料。自然界的包容是有限度的,如果只是一味的索取和開發,大自然就會反噬人類,人類將會自作自受;人與人的相處之道,莫過於兩個字:真和忍,交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真情實意相待,絕不可弄虛作假。在吵架之時,也需互相容忍,退一步海闊天空,若雙方都不冷靜,必會因小失大,後果不堪設想;個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多半是源於私心雜念,諸葛亮就是摒棄這種慾望的典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將他的人生態度和行爲作風展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樣的品行,才足以使他名垂千史,被後世所尊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與季老的跨時空對話無疑是一次獨特的人生體驗,爲我在遭遇人生困難時照亮了前方曲折的道路。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dhgzw/1367221.html

  • 標籤: 時間 讀後感 問題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通用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讀後感(通用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