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作文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作文

 作者: | 閱讀: 6.03W 次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1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它們分別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這些文章分別圍繞教師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懷、態度、修養等方面,使教師的形象更爲豐滿和實在。

每每看完一個故事,我就會對照自己,自己是不是這樣的,或者自己沒在意這些,而忽略了。

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一文中,吳非老師第一句就指出:“爲了讓學生胸襟開闊,你應先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師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師之心境,如海洋一般遼闊,如長空一般高遠。作家柏楊早《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說: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窩裏鬥”。都在社會,到處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時不敢“冒尖”,有時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點成績,免不了要看小雞肚腸們的臉色……追根原因,教師對自身的作爲對每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面對的是一張白紙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處理事情,孩子們都默默地看在眼裏。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教師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和反應無不影響着孩子。看來,把自己的胸襟放開,合理處事,揚長避短。我們真是處處該爲孩子着想了。

在《老師,你最看重的是什麼?》中,吳非老師寫到,學生在學校學習,接觸新的知識,每個人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不一樣,用同一種考試標準,當然會有差距。學生在校通過學習獲取能力,他在以後的歲月中要持續發展這種能力,僅僅用幾次考試的成績衡量學生,是不準確的,也是沒有必要的。最好是全面看待學生,綜合地評價學生,學校教育要爲人的終身發展奠定人格基礎。有時班級裏看到孩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們會爲之大爲着急。其實沒有一個孩子是一樣的,我們不能一刀切,用一個標準去評價不同的孩子。在幼兒階段,應該讓孩子在快樂中生活和學習,纔是首選。

整本書中,吳非老師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學會等待學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學生豐富知識,要等待學生髮展能力,決不可一味地要求學生一下子就掌握我們所教授的東西。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長,急於求成。同時,他也說青年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也是件“慢”事,要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發展和提高。可見,雖然發展是一件“慢”事,但我們仍然要抓緊每分每秒,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才能真正地發展,如果一味地貪圖“慢”字,那麼,可能花費我們的一生,我們的專業水平還是得不到發展。

一遍遍品讀《致青年教師》,深深感到吳非老師是富有智慧的老師,總是在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他深感在“想到”與“得到”這間必須加上兩個字“做到”。因而,我們作爲年輕的教師都更應該成爲思想者、學習者、實踐者,要在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實踐,不斷創新,那樣才能不斷進步,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2

《致青年教師》是我讀過的吳非老師的第三本書,第一本是《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第二本是《不跪着教書》。

吳非老師的書,只看到書名或文章題目便能深深吸引我。他的文字酣暢中流露出濃厚的真情,淳樸中飽含着一顆真摯熱忱的心。有時是痛快、不留情面的斥責,有時是幽默、深刻的譏諷,更多時候是一位長者在用最樸實的話語表達自己最真實的內心,表達對青年教師的親切叮囑與殷切期望,表達對教育的責之切與愛之深。

吳非老師在序中說,教育工作,不過是依據常識並教會學生遵守常識,學會學習並養成好習慣。吳非老師在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常識”這個概念。閱讀整本書,也彷彿是學習、發現和審視教育常識的過程。

“教育是慢的事業,它的特徵最像農業和林業。”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卻難免着急、焦慮、浮躁。我們沒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一朵花兒慢慢綻放、一粒穀子緩緩抽穗。我們巴不得一棵小樹苗明天就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爲棟樑之才。我們被比作“園丁”卻沒有園丁的耐心與安詳,我們喊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卻做着竭澤而漁、毀林開荒的傻事。工業的大批量、標準化生產模式,商業的浮躁與喧譁在教育中卻四處可見,充斥耳目。教育何時能夠真正“慢”下來?

“教師和學生,從根本上來說,是人與人的關係。”

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夠從心底認同這一“常識”,或許,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便都能夠消逝了。站在講臺上的老師,如果能夠看到教室裏滿滿坐着的是一個個比我們年幼的人、需要我們幫助與指引的人,那麼我們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則可能少一些聲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誘,少一些頤指氣使,多一些春風化雨。同時,我們也能夠認識到,作爲教師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教會作爲人的學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應對生活的常識,爲學生補給終身發展的動力,而不僅僅將目光侷限於彼此的成績與分數。

“教師心胸博大,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有的老師爲了0。5分的成績,能夠當着學生的面與人爭吵。有的老師爲了“提高”自己任教學科的成績,“叮囑”學生“互相幫助”甚至親自給學生遞答案。的確有的老師爲了他看重的東西,連自尊與人格也丟掉了,而且還是當着學生的面兒丟的。即使他做足了裝飾、遮掩的工作,但學生還是能夠一眼看穿他那些小心眼與小氣量。這樣的老師教育出的學生,難免沾染上相似的氣質,也變得斤斤計較,不夠大氣。教師需要給與學生的那一桶水裏,不僅應該裝着知識點和應試技巧,還得有面朝大海的氣度和仰望星空的魄力。

“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終止。”

當我讀到這裏時,深深感到自責與羞愧。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只是在“吃老本”,教小學生識字、寫字還用得上多少工夫?即使我們能夠用熱熱鬧鬧的課堂教學糊弄得了小學生和學生家長,也能用遙遙領先的教學成績矇混得了同事和領導,但是我們沒法欺騙自己。有多長時間沒有讀過一本書了?多長時間沒有寫過一篇文章了?講過無數次的同一篇課文,有些許長進之處嗎?較之於幾年前的自己,除了年齡和皺紋的增長,還剩下什麼?這些問題,只有自己能夠作答。當“終身學習”淪爲一個熟悉的名詞而不是具體的行動,我們對着年幼單純的孩子講“好好學習”時,會不會感到臉紅?當我們真正成爲了自己不學習卻要求學生學習的人時,“以身作則”被我們置於何地?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能夠拜讀《致青年教師》,實數有幸。吳非老師對詩意人生的追求,對師者尊嚴的維護,對學生的仁愛之心,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無不令人動容。讀完整本書後的心情並不輕鬆,也不愉悅,更沒有“完成任務”後的灑脫。相反,心中彷彿隱隱有一股力量在壓制着自己,沉甸甸的。這股力量敦促着我,讓我開始反思:那些關於教育的常識,我留心發現過嗎,深入思考過嗎,努力維護過嗎?

——或者簡言之,我是有常識的教師嗎?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3

翻開《致青年教師》這本書,我不禁被他的目錄吸引了,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不要因爲這樣的話而自得”、“我是來欣賞同行的”“愚蠢者的“苦幹””……一個個獨特的標題就這樣把我帶進了這本書裏,書中平實的語言,真實典型的案例,非常貼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讀完這心靈記錄下的文字,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洗腦,走進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我明白了教師的胸襟能夠影響學生的氣度,也明白了我們現在從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徵是慢。同時我也知道了如何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課前緊張是正常的……等等許多往日困在我心裏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如在《做個有胸襟的教師》和《爲什麼你的學生缺乏氣度》中,吳老師啓發我們爲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爲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確,學生最易受外界的影響和同化,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勢必影響學生的一生。現今社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教會學生學會坦蕩,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壓力、調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會上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正是一些心胸狹隘、封閉的人所爲,可見,讓我們都做一個有胸襟的大氣老師影響我們的學生,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着重要影響的!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們碰到難教的學生時會急,當孩子聽寫詞語老是錯誤時,我們也會急,甚至有時會責罵他們。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同時,吳老師也坦誠地揭示了現代教育中如“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

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似乎這樣的學生比以前還要多一些,特別在一些非班主任的課上,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就愈加明顯。以前總信仰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因爲這樣,我們面對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會繳盡腦汁,想方設法證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轉變他(她)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常常這樣爲了這一棵樹,卻放棄了一片森林,有些得不償失。吳老師的在書中多次提到、滲透的“不要急”、“慢”讓我爲此鬆了一口氣,我想“盡力而爲”也許可以成爲我們對待“難教的學生”的準則吧。

讀着這本書我也時常反思我過去的教學生活,現在想想當時的我除了缺教學經驗外我還真的做着愚蠢者的“苦幹”。再想想我現在的教學我更重視學生了,教學過程也流暢了。這些經過挫折而得到的經驗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

我們經常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的習性會不自覺的影響學生,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行爲直接對學生起了一個示範。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指所說:因爲工作繁重,事務龐雜,許多教師的案頭總是堆滿了各種東西。如果擺放有序,關係不大;如果既雜且亂,學生看到了,他對自己的雜亂無章也會變得無所謂。在行爲習慣的養成上,教師常常是榜樣。看到一些青年教師注意辦公桌的整潔,書本擺放整齊,私人物品和辦公用品位置安排恰當,學生對他們的教學自然會多一份責任感。所以作爲一名教師,決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般的細節,因爲我們是學生的一面鏡子。

“教育無小事”,“生活及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不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比知識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氣質,還有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了,我現在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就如他憧憬的那幅圖景:

“在早晨的陽光中,孩子們哼着歌向學校走去,有時能停下來看看太陽;學生能經常地向教師提出有意思的問題,課堂上經常能有愉快的笑聲;中午,他們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國城鄉同一標準的營養餐;學生能保有自己的愛好,下午4點起,他們在球場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在實驗室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晚上,做完作業後,捧起一本詩集,輕聲地讀給媽媽聽……“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4

在這個假期,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吳非老師的著作《致青年教師》。本書主要寫了吳非老師半生在學校,所見所聞,事事與校園有關,所思所想,事事難離教育,所以,本書是作者對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時,也是爲青年同行指引道路,期望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少走彎路,節省學費!在本書的第三輯中,《的確有很難教的學生》這一節內容引起了我的共鳴,在此淺談一些自己的拙見。

吳非老師認爲,“教育本身是科學,既是科學,就不可能有‘絕對’;既是科學,也就存在血多需要探索的問題,也必然存在我們暫時無法解釋的現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們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既是科學,它也將允許失敗(雖然所有的失敗也是相對的)。”

曾幾何時,這句話風靡校園,“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會上,教學講座上,更有的直接成了學校標語出現在校園圍牆上,作爲老師,家長,學生看到,聽到這句話會有何感想。

作爲老師,對於這就話的理解我想應該是,家長把孩子交給了我們,不管孩子基礎如何,性格怎樣,我們都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人,如若不然,就是老師的失職,老師的無能。而對於不同個體的每個孩子,因其家庭環境,父母文化水平,對於社會影響的自我控制力的差異,會出現極其個別學生違反學校紀律現象,更有甚者,出現違法行爲,這些都是老師能夠控制的嗎?

作爲家長的理解:我把孩子交給了學校,老師就應該負責孩子的教育,出現問題就是老師的失職,教育的失敗。理性的家長會體會到,一個孩子的教育成長是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教育培養方能成才,而不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校。

學生看到這句話,最多的是給自己開脫責任,我學不好,是老師沒有認真教,沒有對我盡職盡責,才導致我沒有學好。而自身的問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就像吳非老師所說,“每個人成長的環境不盡相同,而且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在你擔負教育任務的這一階段,學生很可能處在低潮;過了這道‘坎’,他也許意氣風發,突飛猛進,你憑什麼判定他無可救藥呢?”

總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有其積極的一面,但萬事不能絕對,其負面效應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客觀的分析、理解,多方的共同努力,學校教育才會盡其所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每個學生,而對於個別的害羣之馬,也需要家庭,社會的共同改造。

除了以上的內容,我還從吳非老師的書中學會了許多其他的道理。《致青年教師》這本書,真的很好。幾乎每一篇都有感受可談,讓我們始終記住我們是教師,是孩子成長的導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孩子的成長是教師的職責。讀吳非老師的書,很容易被裏面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打動着,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會,我們很容易迷失自己,確實需要常常讀上這樣一些書來盪滌自己的心靈,撥開身邊的迷霧,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堅持自己該堅持的,改進自己該改進的,然後讓自己的心安下來!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5

假期我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這本書,《致青年教師》是吳非老師把他30多年的教育經驗傾囊相授,對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細緻地解答,對大家在教學中可能忽視的一些細節進行叮囑,最主要的是希望青年教師們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放棄教育良知,做一些有益於這個民族,有益於家庭,有益於學生的事。

《致青年教師》這本書不像有的教育理論書籍一章章地說些空洞的理論,而是由一篇篇的短文連綴而成。每篇文章也就千字左右,最長的一兩篇也不過兩三千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教育散文集或者教育雜文集。讀這本書並不感到累。書中寫了很多教育教學的常識,吳非老師用平實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有些感慨和驚喜。讀了短短几十頁,心裏就有許多感受,作爲一名教師,我們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團結、正氣、奮進的集體,纔能有我們的進步,只有積極、向上、陽光的形象,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在書中吳非老師坦誠揭示了現代教育中的很多現實問題,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很長,成長的環境也不盡相同,或多或少有些體現某些獨特個性的學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教學,吳老師在書中多次提到“不着急”,“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吳老師啓發我們爲了我們的學生,讓我們的心胸開闊起來,因爲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師的胸懷博大,他的學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這些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爲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爲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至於“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說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說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爲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指引我在教育的道路上闊步前行!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會去努力的做到更好!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6

最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以往,總是覺得這種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太深奧,看得很累但收穫甚少。可是,翻開《致青年教師》一書,會發現它的目錄很新穎,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話,不禁讓我有興趣繼續深入閱讀。於是,一個個真實的案例浮現在眼前,這些案例都是曾經或者現在正發生在我身邊的。捧着這本書,就好似在與一位資深的老教師促膝而談,讓我一下子就把整本書看完了。

吳非老師主要通過“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這六個方面,結合自己的切身經歷,闡述了青年教師應該具備的理想和素養。作爲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新教師,我邊讀邊對照自己的教育過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發現和吳老師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吳老師提出的觀點,展示的事例,讓我牢牢記住在心間。

讀了《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高一時候的語文老師。他是一名大學剛剛畢業、長相陽光、性格溫柔的男老師,他從不向同學們發脾氣,即便大家認爲他“好欺負”,在他課上行爲放肆:有人吃東西,有人睡覺,有人換座位,有人坐地上聽課,老師也從來不發脾氣,只是默默嘆氣。直到有一天,老師終於爆發了,他居然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流淚了,我們都震驚了,一位男老師居然會對着學生流淚。老師說,他把對我們的放縱當成了放鬆,對我們很無奈。那天老師倒出了他的所想所思,後來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然一新,再也不是從前的雜亂無章。這件事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不正是吳老師所說的:不要在學生面前掩飾自己的情感,不要擔心在學生面前流淚,如果這一切有利於他們人性的甦醒。倘若你竭力掩飾,有可能會被學生誤認作是冷漠,也有可能會讓敏感的學生也去學習剋制和忍耐。把你的愛,你的悲傷和失望,甚至你的恨,都真實地袒露在學生面前吧!

作爲老師,我們還應該珍視自己的專業。在我的身邊,很多老師都很珍視自己的專業,他們從自己的學科中獲得教學的樂趣,也獲得生活的樂趣。因爲教師這份職業可以讓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滿足。一個連自己的專業都不愛的教師是不可能成爲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我們想要當這盞不滅的燈,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教師就要有一桶水。如果這是一桶幾十年不變的水,那必將是一桶死水。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須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後偶爾會習慣性地問學生一句:聽懂了嗎?有問題嗎?學生都會說:沒問題。這時,我會很滿足地以爲學生已經消化了知識,課堂教學進行得很順利。但是,讀了吳老師的書,我在想,學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嗎,還是他們缺乏問題意識,提不出問題啊?有句話說:沒有問題纔是的問題。記得以前有位老師,很喜歡學生問他問題,每天的作業就是讓學生對他的學科問一個問題。還有一位老師,要是學生問他一個問題,就獎賞一根棒棒糖。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基礎教育階段我們到底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呢?難道僅僅是學會解題和應付考試就足夠了嗎?顯然不是,鼓勵學生髮現問題,這纔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沒有問題”纔是大問題。

通讀吳老師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愛換來了愛。他不僅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吳老師很講究語言藝術,一般老師找學生談話,都會說:到我辦公室來一下或者跟我到辦公室去。但是吳老師則會對學生說:你願意到我的辦公室來玩嗎?這前後兩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聽了前者的表達,心裏可能會默默地緊張,是要到辦公室被批嗎?心裏踹踹不安。而吳老師的問法,不僅體現了師生平等,他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學生的尊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也就學會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吳老師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很尊重學生,心裏裝着學生的心。

合上書頁,默默回味着吳老師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都折射出吳老師的人生觀和教育觀。融入心中的同時我也被吳老師的理想深深感動,他的經驗爲我們青年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導,他的故事是我們青年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和理想教着、學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和吳老師一樣。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dhgzw/627361.html

  • 標籤: 讀書筆記 青年教師 我的讀書筆記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 《致青年教師》讀書筆記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