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作文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49W 次

篇一: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統計與概率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之一,在小學階段包括“數據分類”“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和“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三個主題。

與2011版課標相比,“統計與概率”領域有兩個變化:一是將小學階段“分類”調整爲“數據分類”;二是將原來“數與代數”領域中的“百分數”引導“統計與概率”領域。與此同時,將核心關鍵詞“數據分析觀念”改爲“數據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瞭解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感悟數據分析的過程,形成數據意識。下面我結合對課標的理解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數據意識”的認識。

一、兩版課標(2011版和2022版)對“數據意識”的描述。

2011版課程標準中,小學段和初中段在“統計與概率”領域中的核心概念均爲“數據分析觀念”,但在新課標中,小學段更改爲“數據意識”,意爲在小學階段,學生只需對數據的意義和隨機性有所感悟。形成數據意識有助於理解生活中的隨機現象,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2022版課程標準中,新增“數據意識主要是指對數據的意義和隨機性的感悟”,這是首次對“數據意義”進行學科界定,明確“數據意識”這一數學概念。同時刪去了“通過分析做出判斷”一句,弱化了小學階段對數據的應用與處理。概念解讀的最後,將“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一句改修爲“形成數據意識有助於理解生活中的隨機現象,逐步養成用數據說話的習慣”,與概念第一句遙相呼應,明晰“數據意識”的培養目標。

二、“數據意識”的內涵價值的理解

怎樣理解數據意識的核心概念呢?就從三個“知道”進行分析。

知道統計過程。“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感悟數據蘊涵的信息。”

知道按需選擇。“知道同一組數據可以用不同方式表達,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式。”

知道隨機性。“知道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以從中發現規律。”

我們再看看課標的描述:

“數據分類”的本質是根據信息對事物進行分類。學生經歷從事物分類到數據分類的過程,感悟如何根據事物的不同屬性確定標準,依據標準區分事物,形成不同的類。在學習統計圖表時,學生將進一步認識數據的分類,從中感悟對事物共性的抽象過程,不僅爲統計學習,也爲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包括數據的收集,用統計圖表、平均數、百分數表達數據。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受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數據,其中蘊含着有價值的信息,利用統計圖表和統計量可以呈現和刻畫這些信息,形成初步的數據意識。

“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是通過試驗、遊戲等活動,讓學生了解簡單的隨機現象,感受並定性描述隨機現象發生可能性的大小,感悟數據的隨機性,形成數據意識。

三、“數據意識”的培養策略

《標準(2022年版)》在統計與概率領域第一學段“數據分類”的“教學提示”中提出:“數據分類的教學。要重視對接學生學前階段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學會物體的簡單分類,在親身參與的動手活動中感悟分類的價值,在分類的過程中認識事物的共性與區別,學會分類的方法。鼓勵學生運用文字、圖畫或表格等方式記錄並描述分類的結果,體會如何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形成初步的數據意識,爲後續學習統計中的數據分類打好基礎。”

1、對接生活經驗,學會“事物分類”方法

低年級學生可以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如鼓勵學生參與家庭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分類意識和勞動習慣。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按照有關部門規定的垃圾分類標準對家庭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並與家長交流具體的分類方法。此活動就是按照標準做事,做一個守規矩的好公民。

教學中還可以引導學生經歷“初級”的數據分類,也就是“事物分類”,即分類的過程就是對事物共同屬性的抽象過程,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開展分類經驗,促進新經驗的再生,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會事物的簡單分類。例如,對生活用品、玩具、學具進行分類等,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活動中感悟分類的價值,學會分類的方法,爲後續學習“數據分類”積累感性經驗。

2、經歷統計過程,學會“數據分析”方法

教學中,首先要從整體性視角確實分類標準,做到不重不漏,通過分類提取有效信息,初步體會數據分類的必要性。其次,分類後初步感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學會數據的分類方法。如,在一年級學習“分類”時,既要鼓勵學生用合理的標準進行分類,同時還要用合適的方法把分類的結果紀錄下來(統計表和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目的是便於統計和分析。

3、應用“數據分類”解決真實問題,感受其價值。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是統計的開始。統計教學要培養學生收集數據的自覺,讓學生知道有些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調查研究,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其次利用“數據分類”發現數據背後隱藏的信息並作出合理決策,從而解決問題,感受數據的力量,發展學生的數據意識。如,新聞、報紙中的數據,飲料中果汁的含量,稅率、利息和折扣等、某城市天氣情況的數據等天。

4、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和記錄“數據分類”的過程。

《標準(2022年版)》在統計與概率領域第一學段“學業要求”中指出:“能根據事物特徵,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能發現事物的特徵並制訂分類標準,依據標準對事物分類;能用語言簡單描述分類的過程;感知事物的共性和差異,形成初步的數據意識。

在“數據分類”的教學中要重視多元分類和逐層分類,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文字、圖畫或表格等方式記錄並描述分類結果,有條理地敘述分類的過程,感悟“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意義。

篇二: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課程標準是教師的教學指南,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方向、有目標、有效益,就必須熟讀課程標準、研究課程標準。通過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對於《數學課程標準》有了以下幾點粗淺的認識:

1、新課程標準體現了“以人爲本,多元發展”的時代發展需求

2022年版的數學義務教育標準指出:數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數學課程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從獲取知識的首要目標轉變成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爲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新課程標準體現了新時代“以人爲本,多元發展”的時代發展需求。

2、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習過程

2022年版的數學義務教育標準與原來的課程標準有很大的變化,更注重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新課標標準將“雙基”變“四基”目標,目標要求更具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活動體驗。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加的重視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注重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活動經驗,並在各種豐富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思維,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進一步感受知識獲取的方法與過程。比如課標在《函數》一課教學要求中,要求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說情景,自己說想法,自己提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主動的學,創造性的學。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3、新課程標準學業質量評價多元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評價方式豐富:評價方式應包括書面測驗、口頭測驗、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後訪談、課內外作業、成長記錄等,可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每種評價方式各有特點,教師應結合學習內容、學生學習特點,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例如,可以通過課堂觀察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從作業中瞭解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從探究活動中瞭解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從成長記錄中瞭解學生的發展變化。評價的多元化既關注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關注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了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有利於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全面發展。

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學生、家長等。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考查。如學習單元結束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學習小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展示交流學習小結讓學生互評,以及讓學生自評總結自己的進步,反思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值得借鑑的經驗。評價結果的呈現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已有的學業水平與提升空間,爲後續的教學提供參考。評價結果的運用應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分析全班學生評價結果的變化,瞭解自己教學的成績和問題,分析、反思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能力發展和素質提高的原因,尋求改善教學的對策。同時,以適當的方式,將學生一些積極的變化及時反饋給學生。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篇三: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學業質量標準”中明確提出“第一學段(1-2年級)應通過操作、遊戲、製作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數學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識與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由此可見,在低年級數學課堂上實施遊戲教學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級數學學科,對於遊戲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們體驗到樂趣,而且能夠給他們一定的教育引導。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中要充分根據本班孩子的情況,利用遊戲教學策略來幫助他們學習,同時藉機完善各個課堂內容,讓他們能用輕鬆快樂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數學知識,從而使課堂生機勃勃,促進他們從被動認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爲我在教育一線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數學課堂上游戲教學存在的不足。

首先,遊戲教學目標不明確。任何一門學科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都應該是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再去實施教學環節,遊戲教學也不例外。只有確定了教學目標,老師們纔可以針對教學任務進行具體的遊戲設計。但是,目前的狀況是很多時候會產生數學知識教學與數學遊戲毫無關係的現象,這樣數學遊戲的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

其次,遊戲活動設計不合理。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們都是願意帶着孩子們進行遊戲活動的,但是大家會擔心孩子們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場,又或是隻顧着遊戲就不顧學習了,這樣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但這樣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師如果在備課環節,通過了解教學目標,經過思考,然後合理的設計遊戲教學環節,是可以有效避免這種現象的。

第三,在實際教學中其實遊戲教學應用得不多或者說很少。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天性好奇,這個時候正是應用遊戲教學的良好時機。但是,大部分數學教師還沒有重視起遊戲教學的重要性,認爲進行遊戲活動會耽誤課堂進程,會完不成教學任務。

接下來我結合我的實際教學經驗,來談一談低年級數學遊戲教學的幾點策略。

1、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計遊戲活動。低年級學生對一些數學概念感到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和遊戲結合起來,能夠起到寓教於樂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於小學生提高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教學時,首先老師要明確這一單位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然後老師再按照課程目標去設計遊戲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我是小小統計員”的遊戲方式,每個學生都扮演統計員的角色,記錄班級內一天的日常活動,包括出勤率,請假人數,或者每個人睡覺的時間或者同學們最喜歡的顏色、課外活動、季節、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別在哪個月等等,通過學生親身參與,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收集與整理數據的方法,知道畫”正”字是比較簡便的方法。

2、遊戲設計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在實施遊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防止教學流於形式,按照教材內容和要求科學的原則實施遊戲活動。如,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教學時,可以讓小朋友們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軌跡,感受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在第一課時《認識軸對稱圖形》時,可以讓小朋友們動手剪一剪簡單的軸對稱圖形,這樣第四課時再去剪4個手拉手或者頭靠頭的小人兒就可以根據之前的經驗去自己探索方法。總之在遊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要以教師的需要爲依據,以孩子們的需要爲基礎,合理有效的實施。

3、增加遊戲活動形式。在進行遊戲教學時,可以採取小組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讓學生之間互相討論,鍛鍊數學思維,另外還可以採用小組競賽、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種遊戲教學方式。如,《表內除法一》認識“平均分”時,課件上面的圖片或者數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佈置讓大家帶自己喜歡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課堂上自己動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義,時間可能會長一點兒,教學過程可能會“混亂”一點兒,但是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一定是雙倍的,教學效果也會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是讓孩子們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一般對孩子來說都是比較枯燥的,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在新知部分講授完畢之後,我們可以在練習環節讓學生們自己出題,還可以創設情境,就像講故事一樣,我相信這樣的練習形式孩子們一定很願意嘗試,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遊戲要具備競爭性。低年級學生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也具備較高的好奇心,同時在和同伴交往活動中還具備很強的好勝心,所以教師也需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希沃白板裏面的“課堂活動”就能夠很好的幫助老師進行有競爭性的遊戲活動,教師只需要把本節課的知識點總結出來,再選擇對應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每週都可以進行”計算小能手”的遊戲活動,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大畫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對簡單的計算題,然後讓小朋友們進行運算,最後針對在全班中運算的速度最快並且準確率又最高的孩子獲得了運計算小能手的榮譽稱號,然後再在班級優化大師中進行加分,利用這些競爭性的遊戲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低年級的孩子不但從遊戲中獲得了樂趣與成長,還在遊戲過程中增強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遊戲化的數學課堂一定會讓數學學習煥發勃勃生機。

篇四: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有幸成爲20XX年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培訓學員,我帶着疑惑和期望,聆聽了各位專家對新課程理念、新教材變化解讀的相關講座,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這次新課程改革主要從課標、教材、教學、學生四個方面出發,讓學生獲得“四基”,提高“四能”。新課程定位學科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該學科應獲得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不僅整合了之前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而且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考察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程度。這樣的課程標準引導教學更加關注育人目的,更加強調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把握“教”與“學”的深度與廣度。

在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發展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六大核心素養,讓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學有用的數學,學數學的文化。總之,新課程是以數學內容爲載體,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通過觀看視頻講座,聽取專家講解,我對新課程不再緊張,不再茫然,因爲心中已經有了方向。這次課程改革還優化了課程結構,對數學學科而言,把之前的課程分爲了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最大的變化就是文理不分了,教材也適當增減了一些內容,調整了內容的順序,注重了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性,使得整體內容更趨合理。在瞭解新課程講解時應把握的深度與廣度後,我們要把新教材與舊教材相對照,做好新舊教材使用的過渡。教師應教會學生怎樣深入淺出地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打通數學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常磊老師提出了四點建議:一、學習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二、研讀新版教材,理清知識結構;三、理解編者意圖,開展有效教學;四、實施項目研究,提升核心素養。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常老師講的第三點,尊重教材內容,完成經典例題。他提到,老師們有時不用教材中的例題而是另選例題,覺得教材中的例題太簡單學生一看就會,但學生是真會了嗎?後來我們也能發現,其實學生還是不會,沒有做到真正領會,如果換一道題,換一種問法,換一種背景就不清楚了,這不叫學數學,學數學要做到舉一反三才行。

新教材有很多這樣的例題,我們要領會編者爲什麼要這麼編。比如,第二章45頁例1要求x+1/x的最小值。我們老師會覺得出現了x+1/x,就是出現了對勾函數,就要補充要擴展,本來這麼簡單,就要變成ax+b/x,想着以後學生遇到這類題就都會了。其實我們這樣做,就把這個例題放在這裏的意圖沖淡了。在79頁又出現了x+1/x,前面是以代數式的值呈現,現在是以函數來呈現,讓用定義證明這個函數在區間上的單調性。其實教材45頁和79頁都是作鋪墊,後面92頁針對函數y=x+1/x的圖像和性質又做了專門的研究。如果我們前面就把這個結論講給學生的話,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負擔,就像張老師說的,我們新教材出現的知識要自然而然到達學生心裏。我們前面作了那樣的鋪墊,現在再來探究y=x+1/x這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學生也不覺得突然,會覺得很熟悉,這時候就跟原來不一樣了。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研究它,如果學生理解了x+1/x,就一定能做出2x+3/x,進而也就能弄清楚ax+b/x。之所以學生不理解y=ax+b/x的圖像與性質,是因爲他還不清楚y=x+1/x的圖像與性質。所以我們在使用新教材時,要尊重教材的內容,對經典例題一定要認真完成,這一點我感受頗深。

通過這次培訓,我意識到,教師要全面理解和領會新教材的編寫理念、主要內容,以及重難點。我們要做到,突出重點,把握要點,融匯貫通,把新教材真正吃準吃透。

總的來說,新教材全面體現與時俱進精神,爲教育現代化奠定基礎。我們要堅持教學改革大方向,統籌課堂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評價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掌握新教材的新內容、新教法,把握新變化,實施新對策。培訓只是新課程的開始,我們在以後的教研活動中要繼續研討交流,把握重點、梳理難點、掌握要點,才能順利實施新課程,提升高中教育教學新水平。

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教材、研究教參,提升自身素養和教學效果,一起走在新課程的陽光大道上!

篇五: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在“課程性質”部分寫到:“數學教育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要“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具備社會發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是國家對教育定的大方向。如何將德育滲透到小學數學中,促進學生德育、智育雙提升,讓學生全面發展,成爲了大家關注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對課標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一些想法。

教育,即“教書”和“育人”,“育人”應該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每一位教師,無論你從事的是語文、數學、英語教學,還是體育、美術教學,在給學生傳授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通過學科教學對學生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小學階段是人生行爲習慣的養成階段,也是高尚品德修養培養的關鍵時期,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一直是我國教育的核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是如此。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同時,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養學生優良品質,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科教學與德育的交融,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情懷。

1、藉助課本內容,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有關德育教育的內容,教師要主動地去尋找,在備課時就有目的地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課堂上才能越有效掌控節奏、抓牢教學細節,做到因勢利導,讓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

例如,在進行時、分、秒的教學時,我在黑板上寫下一些事先蒐集好的關於時間的名言警句,帶領學生朗誦這些簡短精煉句子時,讓學生對珍惜時間有了感觸。隨後講述了居里夫人從不在客廳擺放座椅的故事,她是爲了通過這種方式減少客人逗留時間,以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愛迪生的助手在測量空燈泡的容積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他看到助手用軟條尺測量燈泡的半徑、周長,並按照各部分體積公式計算時,愛迪生突發奇想,把空燈泡作爲容器乘滿了水,並把水倒出來,直接測量水的體積,從而輕鬆解決難題故事。引導學生養成珍惜時間,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2、挖掘德育素材,提高學生高尚情懷

在華夏文明史中,關於數學的史料記載很多,教師要從課本內容出發,在互聯網或者圖書館中搜集相關的數學小故事,穿插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在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課堂活躍度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例如,在學習乘法時,我讓學生們知道了那朗朗上口的“九九表”,從春秋戰國時代沿用到今日,已經存在了三千多年,被英國人說成是數學的藝術;在計算圓的周長時,給學生講解圓周率這個神祕的數,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實踐中獲得的,最早記載於《周髀算經》,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年曆史;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領先了其他國家一千多年。讓學生體會作爲炎黃子孫的自豪感,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勇攀高峯,成長爲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數學作爲一門基礎性學科,它來自於生活,也被廣泛應用於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把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小學階段,懵懂無知的少年就像一片待開發的土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行爲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可以組織一些數學主題活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

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我在班內開展了“今天我是售票員”活動,讓學生課後統計公共汽車上乘客人數和每個站點上車及下車人數,記錄完一班公交車各個站點的情況後,讓學生計算一下每個站點公共汽車上的乘客人數。通過計算,學生理解了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掌握了計算的步驟和方法;學生在觀察乘客上下車的過程中,體會到爲什麼要按排隊上下車,在車上安靜就坐、不擁擠、不打鬧等行爲的重要性,潛意識裏學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文明禮貌、交通安全的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傳授“數學”這一專業技能,還承擔着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在新課標教學目標要求下,要通過課本知識的講授,探索有效途徑和方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棟樑之材。

篇六: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數學課程標準(2022)》在第三學段的課程實施中提出了教學建議:“注重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在對圖形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中,從度量的角度加深對圖形的認識,理解圖形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量感和幾何直觀。”

新課標的“教學建議”提示我們,在教學時要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圍繞教學任務,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加工特點的素材,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下面我結合自己執教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談談對新課標的理解。

生活素材導入,激發探究慾望

“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標描述)

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課前我讓學生準備長方體紙盒這一貼近生活、直觀形象的操作材料,從生活中抽取數學問題:“包裝你的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包裝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通過測量操作,經歷長方體表面積概念的感知、理解的過程,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表象,豐富感性認識。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長方體的表面積,總結出公式,最後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表面積計算問題,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實踐素材操作,培養學生量感

“量感”作爲數學核心素養之一,首次在《數學課程標準(2022)》中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教學目標,應該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動手度量,切實感知。

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我讓學生每組測量不同的長方體,以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爲主要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能力。結合長方體的基本特徵,理解表面積的意義,總結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建立模型。從度量的角度加深對圖形的認識,理解圖形的關係,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量感和幾何直觀。

不同素材比較,發展學生素養

“鼓勵算法多樣化”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這個環節中,我以不同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爲載體,通過學生的彙報、交流,多角度引發學生思考:數據雖然不一樣,但是計算方法一樣,讓學生在比較中提升類比和歸納的能力。以下是我這部分的教學片段:

教學中,不僅從乘法分配律的角度溝通兩種算法的聯繫,而且賦予了每種方法幾何意義。結合課件演示,進一步突出“對面相等”的特徵。

利用素材遷移,溝通知識聯繫

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學生運用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遷移類推出來的。通過生活素材“變一變”這一遊戲化的練習,學生能有趣且非常順利的發現一個面的面積乘了6,從而總結出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棱長x棱長x6。應用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算出了這個正方體的表面積,這再一次印證了舊知——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學生經歷數學觀察(度量)、數學思考、數學表達、概括歸納、遷移運用等學習過程,在學習中發展了素養。

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和社會情境,順應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促使學生知情合一,成爲學習的主動者。通過探究與運用,將“用數學眼光觀察、用數學思維思考、用數學語言表達”三者有機統一,增強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篇七: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一、課堂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1、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確認。

很多數學老師沒能正確地理解新課標中“以學生爲本”的教學原則,在進行知識教學時仍然習慣性地佔領了課堂上的“講解”地位,致使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能夠將自己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出來,難以實現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甚至還有一部分數學老師生怕因爲讓學生進行思考過程太長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還不如以講解爲主,所以無法放棄對“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這樣一來,學生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就遭到了非常嚴重打壓,他們無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步調進行學習,而只能跟着老師的方向,其自身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的學習效果都無法得到很好的提高。

2、數學教學缺乏和生活的有機結合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因爲在這一階段,學生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基本上都是能夠在日生活發揮巨大作用的。但是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數學老師都存在“墨守成規”的刻板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只知重視對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完全沒有將生活實際和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導致學生無法很好地將理論知識有效地應用到生活中去,削弱了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不僅如此,在長期處於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甚至對數學這一學科的知識產生誤解,認爲數學不過是一種系統性的理論知識,而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應用價值並不大,使得學生無法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產生深刻理解。

二、在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策略

1、設計參與式的導入環節

爲了改善以上存在的種種問題,深入貫徹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就爲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促進學生“參與式學習”的更好開展。如,教師可以選擇用引導式提問的方式設計教學導入環節,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問題的啓發下,進一步提升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的預習活動能夠在探究興趣的驅使下更加高質量的完成,以此保障學生的預習質量,爲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設計教學導入環節時,要想真正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數學老師就一定要堅持趣味性的原則,把學生更加關心和喜愛的話題和元素融入到教學設計當中,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參與式學習活動

一般來說,小學生都是非常活潑好動的,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轉移,而單單依靠教學老師的嚴格管束是很難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所以,數學老師一定重要先對學生的行爲特性進行基本的瞭解,在充分了解了學生的性格、興趣以及行爲習慣之後再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開展“參與式學習”活動,爲學生設計更多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節,讓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當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設計一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好勝心和榮譽感的驅動下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促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參與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好積極地投入到知識學習當中,以此實現對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3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參與式學習

數學學習必須要結合生活實際,在教學時我們要引入更多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元素,幫助學生通過對實際實例或者問題的分析來完成對數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從而保障參與式學習的質量,以此實現對學生數學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數學老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引入一些和生活化元素,把四則運算的問題套進一個真實的生活情景當中,讓學生通過對情境的解讀來挖掘對數學問題,從而學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完成對實際數學問題的解答,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再如,解決問題:“媽媽去超市買了5斤桔子、3斤蘋果、2斤梨子,而它們的單價分別是5元、8元和3元,請問媽媽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學生對這樣的情境是非常熟悉的,通過聯繫實際的分析,學生很快就能發現原來這個題目是在考察自己進行乘法和加法運算的能力,可以用所學的乘法和加法運算法則進行學習。如此一來,不僅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提升,其學習的效果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新課程標準改變的不是教學內容,而是教學方式,那麼我們數學學科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必然要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適時進行相應的創新,教學中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創設有效參與的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參與式學習,以此實現對學生自主獨思考能力的有效培養。

篇八: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數學課程標準(2022)》指出:“課程目標以學生髮展爲本,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進一步強調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的獲得與發展,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將會反哺於數學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需要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下面,我就新課標的學習和理解,談談“數與代數”領域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新課標對“數與代數”的描述:(摘錄《數學課程標準(2022))》)

數與代數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主題。“數與運算”包括整數、小數和分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數的運算重點在於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數與運算之間有密切的關聯。學生經歷由數量到數的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數的概念;經歷算理和算法的探索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感悟數的運算以及運算之間的關係,體會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數量關係”主要是用符號(包括數)或含有符號的式子表達數量之間的關係或規律。學生經歷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數量關係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義,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

二。幾點培養策略的思考

1、理清數概念之間的關係。

數學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說會比較抽象難懂,在教學“數與代數”時,教師需要理清整數、小數和分數這概念之間的關係,這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質的關鍵。教師可以在學習後面的知識時,將前面已學過的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

例如在複習《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我提問:“六年中,你學過哪些數呢?你理解這些數嗎?這麼多的數,你能把學過的數整理成圖表來表示嗎?這些數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繫呢?”學生對整數、自然數、負數知識回顧、知識梳理,先舉例再談它們的特點。我再次提問:“接下來你還想說說什麼數?”學生再對分數、小數、百分數知識回顧、梳理。學生舉幾個分數的例子,並說出這些分數都表示什麼意義,學生再舉小數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小數表示的意義相同嗎?”當學生回顧、舉例時,我按數字書寫要求規範板書,最後讓學生細心觀察黑板上面的數字信息,引導學生思考:“剛纔同學們說出了這些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在數軸上填數時,引導學生說說“這些分數是怎麼填的?”“分母爲什麼都是4?”“雖然它們分母都是4,但它們也有不同的地方,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我們所學過的分數都能找到它對應的點嗎?”由此可以看出,分數和整數也是有聯繫的。

2、感悟數運算之間的聯繫。

新課標指出:“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數的運算重點在於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數與運算之間有密切的關聯。”學生要理解算理,可以藉助直觀的方法。在具體活動中,通過直觀操作,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在經歷互學、感悟的過程後,從直觀走向抽象,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從而到達理解算理、感悟算理的目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互學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能力。

例如在《分數乘分數》教學中,在畫出3/4平方米的1/2後,小組合作探究: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多少?有的學生列式3/4x1/2,用長3/4mx寬1/2m就是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有的學生也是這樣列式,因爲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這裏求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也就是3/4平方米的1/2,所以用3/4x1/2。有的學生髮現雙重陰影部分的面積能直接觀察出來是3/8平方米,因爲雙重陰影部分就是把1平方米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學生沒看出8份,彙報的學生解釋道:把虛線延長,就能看出來了。全班交流完後,學生觀察圖總結:這3/4平方米的1/2,原來的分數單位1/4不能用了,所以我們只能再分一次,把分數單位由原來的1/4變爲更小的1/8,雙重陰影部分一共有3個1/8,所以是3/8平方米。在互學中,提升了學生數學結合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了分數乘分數的算理。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往往因其枯燥和困難而不被學生喜歡,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質還不夠健全,讓他們學一些不感興趣的或者是不夠有趣的東西,心理上勢必會很抗拒。有的學生理解能力跟不上,一次一次被打擊,使他對數學產生抗拒心理和恐懼心理。新課標提到: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書中一些習題聯繫實際進行改編,通過創新題型,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消除對數學的陌生感。

以《百分數(二)》爲例,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大量接觸了百分數,但是對百分數應用價值的認識還處於模糊階段。對於商場購買類的解決問題,可以將問題同學生本人實際結合起來,課前讓學生收集生活中很多的優惠方式,並談談自己的理解。再設計情境解決問題,比如“有一天你陪媽媽去買一件裙子,正好遇上某品牌的衣服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八折銷售,在B商場按‘每滿100元減2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媽媽在哪個商場更省錢?”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情境引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後又提問“如果這條裙子的標價是200元,又該選擇哪種方式更優惠呢?”“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小結:看來商品的標價不同,可選取的優惠方式也會不同。以後再和媽媽購物時,都要在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依據實際情況合理做出選擇。這堂課的設計既可以對剛學過的折扣知識進行鞏固強化,同時還能把生活實際中的相關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真正學到有意義的數學。

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計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從一開始的無意識運用,到後來的有意識運用,以及最後的熟練運用在生活中。

篇九: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中規定:小學課程內容分爲四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其中對於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描述是:“綜合與實踐是小學數學重要領域。實際情境和真實問題中,運用數和其他的知識與方法,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悟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數學與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繫累活動經驗,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發展模型意識、創新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下面,我通過學習新課標結合自己實際教學情況,談談在“綜合與實踐”領域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些思考。

特級教師華應龍在他解讀新課標的講座中提到:在小學課程內容中,綜合與實踐一直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很多老師不教或者不會教,考的時候不考也沒法考,導致這一部分的教學根本就沒有落實到實處。這句話確實戳中了痛處,實際上,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綜合與實踐的教學確實是直接被忽略的,認爲耗時太長,學生能力有限,不考就無需浪費太多時間。在初步學習完新課標之後,對於今後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也認識到強調綜合與實踐學習對於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性。

一、進一步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以主題活動爲主,區別與常規教學,主題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思考進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哪些問題,要用到哪些知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學生的參與感也會更強。

比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位置與方向(三)》時,我繪製了一幅學校的大致的平面圖作爲教學背景,創設“尋寶”的遊戲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學習新的知識,但是學校平面圖的作用僅限於激發學生學習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這個知識點,別無它用。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實例,可以融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的知識,組織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但也是全面考覈和評價學生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絕佳契機。

二、強化數學知識之間的縱向聯繫。

以繪製學校平面圖這個主題活動爲例,在測量學校實際面積之前,學生可以合理估計學校的相關數據,這是對測量知識的回顧,也是新課標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量感”的積累。根據位置與方向的知識,確定學校的佈局,綜合比例尺的知識,選取合適的比例尺,最終將學校平面圖繪製在紙上,既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知識不在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融入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開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

三、打通學科間的壁壘,創新教學模式。

新課標中指出“主題活動分爲兩類:第一類,融入數學知識學習的主題活動。第二類,運用數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的主題活動。活動中,學生將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聯。”在現實生活中,所有學科的知識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知識的橫向聯結在現實世界中隨處可見,跨學科的主題活動能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激發探索力和創造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力。

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三)》時,利用圖形的旋轉,結合軸對稱的知識,可以繪製美麗的圖案。數學和美術的有機融合,巧妙地運用藝術元素,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和視覺圖像相結合,實現數學問題與圖形的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時,結合書上提供的上海十年間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折線統計圖,在對比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數據的基礎上,結合“二孩”和人口老齡化的話題,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思維思考當前社會存在的社會問題。

四、關注全體學生,進行有效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普通的常規教學整體性比較強,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有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會因爲對新知教學消化能力不強而失去繼續探究的熱情。但是綜合與實踐的學習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又依託小組分工合作的學習形成,加上任務難易程度能覆蓋所有層次的學生,這樣就能保證每名學生在實踐中有事可做,極大地增強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參與感。教師在學生進行綜合與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到全體學生,尤其是對數學有畏難情緒的學生,重視過程性的評價,重視差異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學生面對的現實世界是不確定的,充滿變數的,“綜合與實踐”的學習爲學生提供一個在真實情境下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機會,建立了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繫,強化了學科知識與現實世界的溝通,讓學生在活動中激發創造力,增強求知慾。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注重進行合理完整的設計,強化小組合作的作用,注重多元評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篇十: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

今年暑假,我們工作室全體學員共讀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稱新課標),既有線上專家的講座,也有線下的文本研讀,我的收穫多多,總結如下:

一、新舊課標交替,鞏固自我認知

通過學習,我不僅夯實和重溫了課程標準的老內容,更是解讀了2022版新課標的新增內容和導向。最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2011年版的有一些理念和內容上的變化。我認爲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和學的關鍵,因爲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不同的發展。新課標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新課標要求通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

二、理論聯繫實踐,提升教學能力

我發現新課標並不是高不可及的“高大上”的標準,史寧中教授把專業理論化成通俗易懂的概念,爲我們講解內容結構化的教學變革。結合實踐來解釋主題結構化的意義。“教”是學校和老師的基本職責,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講座,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結構化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然後再通過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我們整體把握了教材,我們就把握瞭如何去“教”,我們把握瞭如何去“教”,學生才能更好地去“學”。

三、參與數學活動,落實核心素養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在此之前我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象”、“數據分析”這六個方面以及10個關鍵詞。“核心素養”的概念在我頭腦中還是很空泛的。今天聽了史寧中教授的解讀,提到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三方面構成:(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抓好“四基”是發展學生數學的關鍵。因爲,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去體會數學,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爲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我才明白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這就完全顛覆了傳統課堂,比如《乘法分配律》用一節計算課的集訓就能提升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應用。核心素養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四、把握研究方向,堅持育人導向

本次課標修訂的兩大要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說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通過本次學習,我更加明確了要堅持育人導向。數學教育承載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功能,數學作爲基礎類學科作用重要,它的應用可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意義重大。而數學素養在其中極爲重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應該特別要注意素養的形成,即在潛移默化中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針對小學階段孩子的特點,我們小學階段更應該在教學實際中側重於經驗的感悟等。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正確、深入理解新課標思想,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領悟教材、迴歸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專業能力,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享受數學的樂趣。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huati/1351944.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研學旅行心得體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000字(通用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