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

《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57W 次

篇一:《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

《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

作爲文化名人,陶行知是舉世公認的大教育家、大先生。其思想理念、教育方法一直以來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學習、效仿的標準。懷有初心,追隨大師,成爲陶行知式的教育者,是我從教以來的崇高夢想。以前,只斷斷續續讀過一些陶行知的文字或者別人介紹陶行知的文章,對陶行知的理解很零散很片面。現在,有幸認真閱讀了李鎮西的著作《重讀陶行知》,算是對陶行知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作爲一名教師,我的靈魂深深地被震撼,思想再次受到洗禮,從教初心重新被喚醒。

讀了《重讀陶行知》這本著作,我從陶行知身上讀出了三個字——人,愛,真。

首先是“人”。在教育思想上,陶行知把每一個受教育者當做“人”,有對獨立思想、有健全人格和尊嚴的人來看待。在《活的教育》的演講中,陶行知特別指出:“我們辦教育的人,總要把小孩子當做活的,莫要當做死的。”“我們教育兒童,第一步就要承認兒童是活的,要按照兒童的心理進行。”他還舉例,比如兒童合羣,有好奇心等待,教育都要符合兒童這些心理特點。不但如此,教育還要依據兒童不同的能力。同在一間教室教一羣兒童,教師要按照各個兒童的能力去教授。

在陶行知眼裏,每一名受教育的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各有優缺點,各有自己的理解、接受能力。

《敲碎兒童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堪稱是一篇解放兒童的宣言書。從旗幟鮮明的標題就可以看出陶行知的主張:接觸兒童的痛苦,讓他們快樂。他認爲:“兒童是應該快樂的,而現在中國的兒童非常痛苦。”成人不但要解放兒童,而且還要幫助兒童自己解放自己,和兒童一起把地獄敲碎,一起建立樂園。在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就提出“首先要尊重兒童的人權”,特別是生命權。

瞭解兒童的需要,這是給兒童以幸福的前提條件。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往往重在我們認爲應該給兒童什麼,而忽略了他們需要我們給他們什麼。

目前的教育現實是我們教師把握着話語權,總是一位地強調學習強調成績,總是渲染誇大現實社會的叢林法則,壓迫着學生學習學習再學習。其結果往往是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無趣和痛苦,更有甚者使個別學生產生悲觀厭世心理。所以,把受教育者當“人”來看,當“活人”看,是我們每一位教育人必須具備的基本思想和素質。

其次是“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始終貫穿着一個“愛”字。在《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一文中,陶行知對師範生大聲疾呼:“未來的先生們!忘了你們的年紀,變個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隊伍裏去吧!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成爲朋友,學校立刻成爲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塊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對兒童的心靈世界竟有如此細膩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陶行知先生有一顆真誠博大的愛心,同時又有一顆純潔無瑕的童心!若要教育好學生,真心真意愛學生,把學生當做一般大的朋友,是我這名教師應該時時牢記的原則啊!

第三是“真”。“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它也是陶行知一生的教育追求。

曉莊學校建立第二年的時候,陶行知寫了一篇文章總結上一年的收穫。在文章結尾,先生這樣深情地說:“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於什麼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的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陶行知認爲“心心相印”這四個字,一顆“心”屬於教師,一顆“心”屬於孩子。這兩顆心只有相印了,教育才是真實的。

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眼睛去觀察,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情感去感受,用學生的興趣去探尋。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想完成素質教育的使命,屬於什麼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我們肯把整個的心獻給中國人民和學生。真心愛學生,真心愛教育。這種“真”發自於內心,付諸於實踐。

“陶行知的每一個字,都閃着光,溫暖而明亮,永遠照耀着我們的校園、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室,還有我們的靈魂……”李鎮西的《重讀陶行知》一書讓我們領會了“教育”二字的真諦,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也明顯地看到自己作爲教師的差距。在這個嶄新的時代,我們教師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追隨先賢的足跡,淨化靈魂,堅定信念,篤志從教,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篇二:《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

喜歡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理念,更感動他“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懷,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一直以他爲榜樣,做教育的探索者、實踐者。最近讀完李鎮西筆下的《重讀陶行知》,使我獲益匪淺,不僅爲他的教育理念所折服,爲他的愛國情懷而敬仰,更是欽佩陶老教育思想的深邃,讓我感受到一個偉大教育家高尚靈魂所帶來的強烈衝擊。

一、做“活教育”的執行者,帶給學生自由和快樂

愛滿天下是陶老奉行的教育格言,他提倡教育應給人以自由和快樂,倡導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應該如魚在水中一般靈動,鳥在林中一般歡欣,花草在春天一般生機勃勃,回顧我們的教育歷程,如今宏偉的教學樓高高屹立,寬敞的教室窗明几淨,高端的電教化設施不斷更新,但孩子們的作業負擔更重了,近視眼更多了;體質更弱了,睡眠時間更少了,想象力更貧乏了,創造力更枯竭了……顯然我們把一個個活潑的學生當成裝知識的容器強行灌輸,絲毫不考慮孩子的精神世界,只是一味的填鴨,從而把教育變成了死教育。雙減政策的實施,實際就是在奉行陶先生提倡的活的教育,活的教育就是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我們要設法輔助他,使他能力發展,爲他提供最適合他學習的方式,課堂上,知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瞭解學生的心理,課堂上的狀態,接受知識的程度,然後用最適合的方式引導他,活的教育不是交給孩子知識,而是教會孩子如何獲取知識,每個教育者都應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沒有重複,各有特色。願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教育過程中,享受到自由和快樂,像魚兒那般舒暢,像鳥兒那般活潑,像花兒那般綻放……願我們都能成爲活的教育的執行者。牢記: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人的影響;教育能促進人由純粹的生物人向社會人轉化;教育給人以美德、知識、技能、智慧……

二、秉承“不要你哄,不要你捧,只要你懂”的教育理念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教育的真諦,陶老倡導不僅要愛孩子更要懂孩子的理念很值得我們學習,因爲真正的愛就包含了懂,所謂懂孩子就是理解孩子,離開了懂就沒有真正的、完整的愛。曾有一張照片,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兒抱着一條大魚在親吻,看上去,孩子很愛這條魚,又是摟抱又是吻,但細想,孩子懂這條魚嗎?他理解這條魚嗎?在不懂魚的情況下,離開了水的魚很快就會死,死於孩子的愛。我們許多教育者,很多時候就是這個愛魚的小孩,這種愛是危險的,教育離不開愛,更離不開尊重,而只有懂孩子,才能真正尊重孩子,所以我們教育者必須擁有良好的心理學修養,善於走進學生心靈,敏銳的感受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孩子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真正做到懂孩子,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力,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三、立志做新時代有教育情懷的幸福老師

陶老曾說:好的鄉村教師第一要有農夫的身手,第二要有科學的頭腦,第三要有改造社會的精神。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的時代也發生了變化,但對教師的要求依然沒變,教師要有爲大衆服務的情懷,教師作爲先進文化的傳播者,要用科學武裝孩子們的頭腦,用藝術美化孩子們的生活,讓孩子們從愚昧走向文明,教師要時時問自己:我有沒有爲大衆服務的心,有沒有自覺爲學生傳遞人類精神文明之光的使命感,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進步與發展,意味着推動歷史,教師有傳遞文明火把推動社會進步的天職,希望我們所有教育者能把教育當做事業而不僅僅是謀生飯碗的教育者。願人人都不苟且的工作。“不苟且”意味着抵禦外在的誘惑,堅守內心的良知,不管社會風氣如何,決不放棄應有的理想、情操、和氣節。“不苟且”是一種靈魂的芬芳,是一種高貴心靈的追求。厚實的學問,儒雅的修養,崇高的理想,赤城的愛心,純潔的童真,豐富的智慧,寬闊的胸襟,凌雲的氣節,偉岸的風骨,樸素的良知,自由的精神……構成教師高貴心靈的內涵。

讓我們踐行陶老的教育理念,追隨陶老的教學方法,堅守初心,迎着朝陽,不斷前行,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遠。更願陶老每一句話閃着的光,更溫暖而明亮,照耀着我們的校園、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室、我們的靈魂……

篇三:《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

假期裏有幸閱讀了李鎮西的《重讀陶行知》一書,讀後感觸頗多,作爲一線教師,教育的根本在課堂,課堂的核心在學生。教學其實是一門藝術,我甚至覺得在“藝術”前應該加上“精雕細琢”,因爲教師想讓自己的教學行爲有效、高效,必須關注一切與教學活動有關的東西,樣樣都不能忽略,否則,極有可能降低教學有效性。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接班人。而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這就給我們教師出了一個難題:如何在短短40分鐘的課堂上實現對學生物理技能,物理素養的培養?即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物理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下面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我十多年來的新課程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一些思考。

一、確立恰當的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一節課教學目標的確立,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對自己教學行爲的選擇,可以這樣說,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對教學目標的確立,在關注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學習達到什麼樣的情感目標在許多教學設計中都有所體現。

二、合理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創設問題情境是《物理課程標準》中的一個新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物理知識和技能,體現物理學習的價值。在一節課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進行探究的慾望,會讓學生久久回味。然而創設的情境必須爲我們的物理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爲了引起學生興趣而牽強附會的話,那麼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應有的價值,同時也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三、具有導向性的提問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景,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啓發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有助於進一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一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會提問題的教師。

四、適度的合作探究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合作精神是時代對人的基本要求,真實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項任務,都必須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實現。新課程爲了強化這種精神,在教材的很多處都設立了“探究”一欄。但是學生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體“合作需要”的基點上方可有效。即個體在問題解決中,陷於苦求不得之處,再開始小組合作學習,纔有價值,有成效。

五、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課堂教學永恆的追求,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沒有參與就沒有教學,因而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是現實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師動生不動,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在臺上講得熱火朝天,學生卻在下面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教師如果設計活動促使學生參與其中,一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合理整合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傳統物理課堂以教師的“精講”爲主,新課改背景下的物理課堂則更加關注學生主體的活動。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講代替不了學生的活動,同樣學生的活動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和提升,活動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只有合理整合兩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必須留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和思維的空間,同時還需精心設計學生活動前的指導,並根據學生的活動進行合理地概括,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以上僅僅是我通過實踐後認爲物理教學有效教學中的應該注意的幾個環節,教師應用有效教學策略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是一個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面對新課改,我們教師要盡最大可能採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讓教學真正成爲一門精雕細琢的藝術!

篇四:《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

讀了李振西老師的《重讀陶行知》,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反思自己教育生涯,多年來有得與有失,見賢思齊讓我受益匪淺。

教育是什麼?爲了培養下一代使其獲得知識、技能、經驗,明辨是非,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及習慣的人。課堂教學是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掌握能力,還要形成信念,滋養人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教師要面對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得到最好的發展,讓他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陶行知先生最理想的教育——“活的教育”。孩子能夠在教育中享受到自由和快樂,像魚兒那樣自由舒暢,像鳥兒那般活潑,像花兒那般綻放……教育教書十多年來,自我反思,並沒有使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與快樂。應試教育之下,考試成績稱爲衡量孩子最主要的標準,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知識的容器,這樣的教育即沒有改造人心,也沒有改造社會。李鎮西老師講到,他在丹麥一位數學老師對考試的看法“我們之所以要考試,僅僅是通過學生的試卷來了解老師哪些地方把學生教懂了,哪些地方還沒懂。在教學中我雖然沒有唯分數論,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孩子,不用有色的眼光去評價成績差的孩子,給他們已關注和關懷,給他們引導,幫助他們逐步提高成績。但對學生的成績問題,我更多歸結到學生的個人能力上,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書,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教學是雙向,老師教和學生學,在教學成績不理想時,我們單方面的歸結到學生的學,是很片面的。我應該更多的去反思老師的“教”,那老師應該如何來做呢?我從陶行知先生身上汲取了很多經驗。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事業。教師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手裏操着幼年人的命運,操着民族和人類的命運。熱愛自己的事業,才能對學生更有耐心愛心,對教學更有恆心和熱心,更積極的去鑽研教學,主動去汲取養,不斷提升自我。

教師“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從根本說,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讓教師的“教”服務與學生的學,相信學生的能力與潛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大膽質疑,不斷創新。

教師對學生公平,有耐心和愛心。一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的世界,沒有重複,各有特色。走進孩子的心靈,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教育是幫助每一位學生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發展自己獨特的個性,讓自己更好生活於這個社會。成績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標,我們更注重的應該是學生的道德和品質,培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合格公民,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做貢獻。學校不是機器加工廠,我們要因材施教,針對孩子不同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目標和任務,讓每一個孩子都學有所得。

教師要解決好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決定教育的品質。教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是行爲約束者,不是思想的主宰者,而是起着精神指導和人格引領作用。陶行知先生認爲,師生要共學、共事、共修養,同甘共苦,平等民主。讓學生做的事,教師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師躬親共學;學生守的規則,教師躬親共守。同時,勇於向學生承認自己的過失,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知錯就改,嚴於律己。激勵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斷戰勝自我,一步步走向卓越。

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進步,用活的教育去教活的學生。學習黨的教育方針與政策,把握教育的方向與目標,培養對國家有用的公民。學習專業的前沿知識,不斷充實自我提高老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用淵博的知識滋潤孩子。學習科學的教育理論方法,不斷踐行課堂改革,形成適應於學生的新的教學的方法模式。

教師工作是平凡的,年復一年送走一批批的孩子。在平凡的崗位上把小事大做,把自己匯入偉大的事業,讓小事成爲大事,最終造福國家,也成就自己

篇五:《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

從教13年來一直以爲自己只是一位合格的體育教師,自從去年承擔班主任工作以來才發現,自己是有教育情懷的,是有師愛的。師愛是一種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是一種教師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盡職盡責的美好情感。這次暑假在拜讀李鎮西的《重讀陶行知》中看到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與我對教育的理解產生了共鳴。然而,當我們將這種無私的愛撒向學生時,通常是通過對學生的嚴格教育來體現的。有道是“教不嚴,師之惰。”然而,學生有時卻不理解老師的這份苦心,僅僅把它看成是我們對他們的管理和束縛。那麼,如何讓學生真切的理解師愛,讓師愛在理解中閃光,增強教育效果呢?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關心學生成長,融洽師生間的情感

從感情上來說,每一個生活在集體中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心和幫助,這是人之常情。學生在感情上更希望得到老師如同父母的關愛。我認爲融洽師生情感,這是讓學生理解師愛最基本的一點。記得,在擔任班主任時,班內有住宿生,父母都在外地上班,無暇顧及他們。父母不在身邊,如果不及時的進行教育,給予關懷,不但會使一些孩子走上邪路,更嚴重的話會影響到他一生的前途。這樣的孩子,適當的引導關心或許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我會發動班幹部平時多接近這樣的孩子,多關心他們,跟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做功課,讓他們用心去感受集體的溫暖。再加上自己經常與他們促膝長談,交流生活和學習中點滴,讓他們切實的理解師愛,學生才能願意接受你,理解你。喜歡所在的班集體,才能在這個集體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尊重學生人格,加深師生間的理解

實踐證明:班主任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就能喚起他們的自尊心、自強心,激勵他們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相反,如果我們不尊重學生,尤其在公共場合,哪怕是無意識地用羞辱的語言去刺激學生,他們非但不理解,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學生不僅會疏遠老師,造成師生情感淡漠,甚至還將造成師生之間產生對立情緒,導致班級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勿庸置疑,老師對犯錯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是師愛的一種體現。記得我在擔任班主任工作時,性急的我對班內的一位學生進行了批評教育,將平時積攢的怒氣朝着她一下子噴涌而出,冷嘲熱諷相繼而來,學生感覺自己的人格在的衆多同學面前受到侮辱,課堂中和我發生了矛盾衝突。此事發生後,我深刻的進行了自我批評和自我反省。在接下來的班級管理中,我吸取教訓、始終把學生的自尊、人格放於首位,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成績。本學期我班有一名約束力較差的男生,迷上了網絡遊戲,有一次竟私帶手機利用上課的時間玩耍,這一舉動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在瞭解情況後,我經過冷靜思考,把此事的發生,作爲一個引導學生的良好契機,連續兩次的班會,我精心組織,充分的抓住“上網”中一些有代表性、產生不利影響的事例,組織學生討論、批判,讓他清醒的認識到沉迷網絡產生的負作用。“真情所至,無堅不摧”,花費的心血,最終沒有白費,我幫他戒除了網癮。通過良好情感的雙面溝通和交流,師生間建立了融洽的感情,學生也真正理解了師愛。

三、做好家長工作,增強師生間的信任

衆所周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方面,肩負着多重使命,責任重大。爲全面的瞭解學生,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班主任經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家長溝通。這也是師愛的一種深刻體現。而學生通常不能理解這份師愛,在他們的頭腦中,老師家訪,找家長座談是告狀、打小報告,是對他們的束縛。爲讓學生理解老師的這份良苦用心,從事班主任工作的我,通過實踐認爲,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

1、進行家訪、座談之前首先要找學生談心,誠心的和學生說明老師的意圖,讓學生理解老師和家長座談的目的。

2、和家長座談時,學生要參與其中,面對家長,老師還要與學生友好的交流,使其感到老師的信任和尊重。

3、與家長交流時,要尊重家長,與家長平等的溝通,從而尋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良好途徑,以此也讓學生從中體會老師的一番苦心。

4、座談中對於學生的進步,面對家長,老師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充分的肯定,對學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問題應適當的明確指明。並激勵學生奮發努力,改正不足。

愛——在理解中閃光,在理解中昇華!當學生在理解了老師的愛之後,也會以愛回報老師。他們回報的方式就是儘量讓老師少爲他們操心,自己儘可能地按老師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由他律變自律,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huati/1353323.html

  • 標籤: 讀後感 作文讀後感35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重讀陶行知》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