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通用10篇)作文

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通用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58W 次

篇一: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通用10篇)作文

一、問題的提出

我發現我的同學、老師、鄰居有很多姓“趙”的。我想知道“趙”姓是怎麼來的?“趙”爲什麼是百家姓的第一個?我國人口姓“趙”的總個數排名第幾?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或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上網查閱

4、其他辦法

三、資料整理

趙氏的來源得從大禹治水的五帝時代說起。在周穆王時期,伯益的後裔造父在徐偃王之亂中平定天下,因此立了大功。周穆王爲了獎賞他,就封造父在造成。造父子孫就以封邑名爲姓氏。自此之後,中國大地上便有了趙姓,發展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所以造父是趙姓的始祖。

《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編訂的,而宋朝是由宋太祖趙匡胤創立的,國姓即爲趙,所以《百家姓》中趙居首位。姓趙——排名第七,佔全國漢族人口的2。29%=27500000人。

四、研究結論

1、我知道了,趙姓是從五帝時代有的,它的始祖是造父。

2、我知道了《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編訂的,因爲宋朝是趙匡胤創立的,所以《百家姓》的第一個姓氏是趙。

3、我還知道了,目前我國姓“趙”的人口數量排名第七,有27500000人姓趙。

篇二: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曆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爲筆畫,象形變爲象徵,複雜變爲簡單。

在付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展了一次關於漢字的研究。

活動一:關於“楊”姓的歷史和現狀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楊,我有好幾個鄰居也姓楊。“楊”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姓楊的名人有哪些?現在的“楊”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帶着這些問題,我對“楊”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

2、百度搜索。

3、詢問身邊的人。

三、資料整理

四、研究結論

1、楊姓是中華姓氏之一,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爲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2、歷史上“楊”姓名人輩出。有東漢時期名臣楊震、隋文帝楊堅、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楊玉環、南宋著名文學家楊萬里。

3、楊姓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佔全國人口的3。08%。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活動二:漢字字體的演變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七種字體稱爲“漢字七體”。

活動三:自己製作印章

漢字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我愛漢字,愛這個擁有魅力的文字語言!

篇三: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發現從出,我們從小被冠姓氏,在老師的課堂上,我學習到了許多姓氏,例如黃姓、李姓、雷姓……還有沒聽說過的姓氏,讓我開始對姓氏感興趣,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來源,瞭解“楊”姓歷史和現狀。

二、調查方法

1、查找網頁

2、翻閱書籍

3、詢問父母

三、”楊”姓的古今

楊姓的”古”

楊是太陽的意思,由“木”和“昜”組成。“木”指扶桑,也稱楊樹,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在今連雲港雲合山),“昜”古同“陽”,是“日升湯谷”的形象描寫。以此爲圖騰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楊氏族,由此產生了楊姓族徽,最終形成了姓氏。

1、源自姬姓

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有三種說法,其源均爲周朝王室。

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爲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源於周宣王子長父。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爲楊侯,春秋時楊爲晉所滅,其後裔以楊爲姓。

源於晉武公子伯僑。晉滅楊後,封楊地爲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於姬姓,晉滅羊舌氏,食我的兒子楊道逃到華山,居住在弘農華陰,以祖宗封地楊爲姓,其後代開基各地,成爲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

2、源自揚姓

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爲氏。

3、源於改姓而來

改楊姓,主要由同源、避難、避仇、收養、過繼、賜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構成。

楊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楊姓總人口約有4270萬,是中國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楊姓人口約有380萬,是楊姓第一大省

得姓始祖

楊伯僑,又名文實,獻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勳,仍封伯僑於楊,爲楊侯,承繼乃祖爵位,諡賢敬。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楊堅鮮卑小字爲那羅延(金剛不壞),楊姓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

楊堅在位期間,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爲“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爲盛世之國。

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爲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爲“誠齋先生”。

楊萬里一生作詩20000多首,被譽爲一代詩宗。楊萬里詩歌創造了不少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著有《誠齋集》等,代表作有《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等。

還有

楊守敬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

楊起隆清代康熙初年起義軍首領等

楊姓的”今”

2017年楊姓人口3700萬人;主要分佈在四川、河南、雲南三省;這四省楊姓人口數量大約佔全國楊姓總人口的30%。

楊利偉(1965年6月21日-),特級航天員,出生於遼寧葫蘆島市,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是中國第一代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9時,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徵中國太空事業向前邁進一大步。

楊深秀,楊銳[戊戌六君子]

楊絳[著名女作家]等等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四、研究結果

“楊”姓歷史悠久,是中國十大姓氏之一,分佈廣,有許多古代歷史名人和現代名人,值得我們學習。

篇四: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問題的提出

我們五(2)班有好幾個同學姓李,我的同桌就是其中一個。今天,我從語文課本上看到了《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我覺這份研究報告非常有意思,所以我現在也對姓“李”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調查與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在家或在書店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報刊,瞭解“李”姓的起源和“李”姓的歷史名人。

2、在手機或電腦上網瀏覽,瞭解“李”姓人口數量和分佈情況。

3、通過詢問他人,得到想要的回答。

三、調查研究情況和資料整理

1、書籍、報刊來源,據說:“李”姓的人大多數都是名人,如:李白、李時珍、李大釗……

2、據統計,目前全國“李”姓人口總數已超過一億。

3、傳說“李”姓直接來源是商朝官名,外族的改姓也是來源之一。

四、研究結論

1、在歷史中,有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李耳,戰國時期的水利專家李冰,唐太宗李世民等等。我們爲“李”姓祖師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2、李源出於贏姓。據古資料顯示,李姓是贏姓顓頊的後商。相傳上古帝堯時,擔任大理(司法長官)職務的皋陶的子孫世襲大理的職務,一直經歷了虞、夏、商三代,被人稱爲理氏。

3、“李”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據統計,全國“李”姓人口總數已超過一億。

篇五: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的同學姓楊,聽爸爸媽媽說,姓氏是一種很深奧的文化,但我並不瞭解。於是,我對楊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

2、閱讀相關報刊、教科書。

3、上網瀏覽

三、資料整理

1、楊氏的起源

楊氏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爲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爲得姓始祖。

2、歷史上的楊姓名人

楊朱、楊雄、楊震、楊堅、楊素、楊廣、楊萬里……

3、楊姓的發源地

楊姓發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內。春秋時楊爲晉所滅,楊姓便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後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河南。

4、楊姓的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楊姓大約有21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張、趙、陳之後,爲宋朝第7大姓。楊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在四川、陝西、山西,這三省楊姓大約佔全國楊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佈於河南、河北、湖南,這三省的楊姓又集中了20%。全國形成了以川湘、陝晉、冀豫爲中心的三大塊楊姓聚集地。

四、研究結論

1、楊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約有人口400萬,佔全球的3。08%。

2、楊姓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楊姓遍佈許多國家和地區,光是宗譜就有一百來卷。

篇六: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楊,楊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楊姓的名人有哪些?現在楊姓是不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姓氏?我對楊姓進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閱書籍和報刊

2、詢問身邊的人

3、其他的方法

三、資料整理

1、楊姓的來源:源於周宣王子長父,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今天西省洪洞縣)爲楊侯,春秋時期楊爲晉所滅,其後裔以爲楊姓。

2、楊姓的歷史人物:

1、楊子:即楊朱,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

2、楊雄:西漢著名文學家。

3、楊敞:西漢丞相。

4、楊震:東漢著名文學家。

5、楊玉環:唐玄宗的寵妃。

6、楊萬里:南宋詩人、文學家。

7、楊時:南宋思想家、洛學家。

3、楊姓的現狀:楊姓爲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約有400萬楊姓生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十六。

四、楊姓的結論

1、我國楊姓源遠流長,楊姓的發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縣一帶,後來繁衍分佈至今河南境內,成爲後世楊姓發展的主流。

2、在歷史長河中楊姓人才輩出。有北宋名將楊震,唐玄宗寵妃物玉環,唐代著名詩人楊炯,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以及諾貝爾物理獲得者楊振宇。

3、楊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約有人口400萬,佔全國的3。08%。

4、楊姓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楊姓遍佈許多個國家和地區,光是宗譜就有一百來卷,我爲自己是一個楊姓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篇七: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有好多同學姓劉,我也姓劉。“劉”姓是怎麼來的呢?全國“劉”姓大概有多少人?“劉”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歷史上“劉”姓的名人有哪些?“劉”姓的現狀是怎麼樣的?這些問題,讓我很好奇。所以我對“劉”姓的歷史和現狀作了一次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去圖書館查閱有關“劉”姓的歷史書籍。

2、上網蒐集有關“劉”姓的資料。

3、詢問爸爸媽媽關於“劉”姓的由來和歷史。

三、資料整理

1、“劉”姓的來源

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百家姓》、《中國姓氏》、《史記》等等,我還上網瀏覽了百度百科,查閱相關資料。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因此劉累爲“劉”姓的始祖。漢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朝,“劉”姓成爲漢室宗親。然後,使得“劉”姓貴族遍佈於大江南北,成爲當時第一大姓。後來又出現了外族改姓“劉”,皇帝賜姓“劉”等。在宋版的《百家姓》中,“劉”姓排名第252位。

2、“劉”姓的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劉”姓歷代名人1574名,佔總名人數的3。4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位。在歷代帝王錄上,“劉”姓以66位帝王而獨佔鰲頭,領諸姓氏之先。“劉”姓的歷史名人有:西漢的建立者、政治家漢高祖劉邦,“文景之治”的創立者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啓,政治家、戰略家“漢武盛世”的創立者漢武帝劉徹,東漢的建立者漢光武帝劉秀,西漢文學家、目錄學家劉向,三國時期蜀國建立者劉備,南北朝時期宋的建立者劉裕,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南朝梁文藝理論批評家劉勰,唐朝文學家、詩人劉禹錫,清代書畫家劉墉等,現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軍事家、元帥劉伯承,陝北紅軍將領劉志丹,革命烈士劉胡蘭等。

3、“劉”姓的現狀

2013年4月,據新華社電文公佈顯示,“劉”姓人口將近7000萬,佔全國人口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劉”姓主要分佈於黃河流域地區,主要集中於東北、四川、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此外,湖北荊襄地區、湖南長沙地區、江西九江地區也有劉姓望族。2022年1月,據公安部公佈的全國姓名報告中,“劉”姓最多的省份是山東。

四、研究結論

1、“劉”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歷史悠久的姓氏。

2、歷史上的“劉”姓名人輩出,在各個歷史時期和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在2013年的全國姓名報告中,“劉”姓的人口總數已近7000萬,爲全國第四大姓。

篇八: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張津韜

居《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爲弓正,始制弓矢書籍、子孫賜張氏。”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發源於尹城國,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姓張的名人有張飛、張騫、張衡、張仲景、張九齡等等。據統計,目前張姓人口總數近億。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像張姓這樣的大姓氏,也該有家乘、譜牒的修撰,只是因爲時間久遠,沒有能保留下來。現在我們可的講述以考知的張姓家乘、譜牒,有唐朝人

篇九: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提出

我姓“張”,我的爸媽也姓張,我的同學朋友還有很多人姓“張”。前天,我做了一個關於“張”字的字體演變小報,我對“張”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我從課本上看到了《關於“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我就也想做一個調查和研究,寫一份關於“張”姓的歷史和現狀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法

1、閱讀相關書籍,瞭解張姓歷史名人。

2、通過上網瀏覽,瞭解張姓的來源。

3、通過詢問師長、上網蒐集等多種途徑,瞭解張姓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張姓的來源:張姓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張揮爲改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爲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文前涼國。它是宋朝第三大姓。元朝、明朝第二大姓。

2、張姓的名人:張良、張飛、張塞、張自忠、張仲景等。

3、張姓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全國共十三億人口,然而在這十三億人口中,有5個姓就佔了4億人口,其中張姓佔7。07%,有95800000人。張姓是我國分佈很廣、人口衆多的姓氏之一,尤以山東、河南、四川等身份最多。

4、張姓族譜:湖南長沙上張氏族譜十二卷,張氏族譜六卷,江蘇揚州交臺張氏遷邵迫支譜六卷。

四、結論

1、張姓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第一大姓,族大支繁。張姓中有43個望族,在所有姓中無與匹敵。

2、張姓擁有豐富的文化。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拉開”,把弦繃在弓上,將要開弓與馳相對。引申爲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前的氏族崇拜的天像圖騰進而成氏名、地名、姓氏。

3、張姓人才輩出,有運籌帷幄的張良,冠奪三軍的張飛等人。

篇十: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孫”姓在歷史上是一個了不起的姓氏,歷代的偉人名士輩出。我一直想知道“孫”姓是怎麼來的?歷史上有哪些“孫”姓名人?“孫”姓在我國分佈情況是怎樣的?帶着以上幾個問題,我對“孫”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些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去圖書館查閱有關“孫”姓的歷史書籍。

2、上網蒐集有關“孫”姓的資料。

3、詢問家長關於“孫”姓的由來和歷史。

三、資料整理

1、“孫”姓的來源

根據《姓纂》的記載,“孫”姓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周文王的第8個兒子康叔,被封於衛。傳到衛武公的時候,武公的兒子惠孫做了衛國的上卿,惠孫的這一支,就拿“孫”字當作了他們的姓氏。當時的衛國,就是現在山西太原一帶。《姓纂》的這一段考據,已被後世所共認,“孫”姓的祖先可以遠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後來,又出現了外族改姓“孫”,皇帝賜姓“孫”等情況。在宋版的《百家姓》中,“孫”姓排名第3位。

2、“孫”姓的歷史名人

(1)孫書:齊國大夫、將軍,伐莒名將。公元前523年率師伐莒立功,名顯齊邦,被齊景公賜姓孫氏,食採於樂安,爲樂安孫氏始祖。

(2)孫陽:春秋秦穆公時的人。“伯樂”是他的字,以善於相馬聞名。後世人們常把具有賞識人才眼力的人比作“伯樂”,而把有用的人才比作“千里馬”。

(3)孫武:春秋末期偉大軍事家。山東廣饒人,孫書的嫡孫。編撰《孫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名言。被古今中外奉爲“兵家之祖”。孫武的後代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4)孫權:三國時期的政治家、孫吳開國皇帝,相傳爲孫武的後裔。字仲謀,吳郡富春縣(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其父孫堅爲東漢末年將領,三國孫吳政權的奠基人。

(5)孫思邈:唐朝傑出的醫學家,被後人尊爲“藥王”,著有《千金方》,被譽爲我國古代的醫學百科全書。一生注重醫學道德修養,救死扶傷,是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相結合的典範。

(6)孫中山:我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創始人。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爲總理,提出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推舉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推翻了清王朝,最先喊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振興中華”的口號,爲國民革命運動奉獻了畢生精力。

“孫”姓名人數不勝數,此處就不一一介紹了。

3、“孫”姓的現狀

截止到2012年,“孫”姓的人口已達1848萬,爲全國第12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1。54。“孫”氏在國內分佈很廣泛,全國三十多個省市區都有“孫”姓分佈。其中以東北三省,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爲多。2022年1月,公安部發布的全國姓名報告中公佈,“孫”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山東。

四、研究結論

1、“孫”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歷史悠久的姓氏。

2、歷史上的“孫”姓名人輩出,在各個歷史時期和領域都閃耀着光芒。

3、迄今,“孫”姓的人口總數已達1848萬,爲全國第12大姓。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huati/1412068.html

  • 標籤: 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 楊姓 通用 報告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通用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關於楊姓的研究報告(通用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