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留住鄉土文化作文(通用10篇)

留住鄉土文化作文(通用10篇)

 作者: | 閱讀: 7.83W 次

篇一: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留住鄉土文化作文(通用10篇)

夏夜,蟬未眠。我翻看着相冊,去年春節的家族聚會合照映入眼簾,一張張笑臉定格着幸福的瞬間,而在這其樂融融的畫面背後,蘊含着深厚的家族情誼,這正是鄉土中國的重要內涵之一,也是我極力推薦這張照片的重要原因。

正如《鄉土中國》所言,家族是“一個按單系親屬原則所組成的社羣,在結構上是一個氏族。”究其本源,家族是以血緣爲紐帶形成的,家族情誼便在血緣關係中逐漸加深,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從而產生穩定的情感,閃爍動人的光芒。

家族情誼是連接親人的“隱形橋樑”。這種精神層面的情誼似乎看不見、摸不着,事實上,它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它存在於爲紀念共同祖先而舉辦的祭祀禮節中,存在於爲慶祝佳節而舉行的團圓聚會裏,存在於爲解決家族問題而進行的自願捐款中,存在於爲維護家族團結而採取的切實行動上,存在於爲傳承家族文化而發起的宣傳活動裏,……隨着社會的變遷,家族中的親人已大多各奔東西,不再聚集於同一村落,甚至不在同一城市生活,但正是由於家族情誼的存在,親人之間仍能保持聯絡:從一串留言,到一封書信,從一份電子郵件,到一通電話……無處不彰顯着血濃於水的家族情誼。

家族情誼是遊子記憶深處的鄉愁。漂泊在外的遊人、遠離故土的遷客騷人、戍守邊防的戰士,他們宛若一隻只風箏,在鄉愁這根長線的牽引下,家族情誼愈發強烈。或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時的失落,或是“家書抵萬金”的那份珍視,又或是“他鄉村樹似吾鄉”眷戀與憂愁……家族情誼時時刻刻牽動着遊子的心。

也許有人會說,在疫情、工作、道德觀念不同等因素的影響下,家族情誼有逐漸淡漠的趨勢。那麼該如何延續這份情誼呢?在當代快節奏的生活裏,不如忙裏偷閒,坐下來聽聽長者講述家族歷史,體會文化底蘊;不妨留心生活,與親人談談生活中的美好,傳遞情感能量;還可以主動交流,消融冷漠,溫暖親人心房,發一條節日祝福短信,道一聲近來安好……

一張張家族合影,一次次情誼延續,凝聚着鄉土中國的無限魅力。延續家族情誼,留住鄉土中國,莫讓流逝時光,沖淡珍貴情誼!

篇二: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一方粗製濫造的小棚,一些堆積在角落的雜物,一塊不足十平米的田地,再加上幾隻成天咿咿呀呀嚷個不停,並且死活都不肯乖乖孵蛋的老母雞。

這便是我對老家的全部記憶。

早在我出生前,家裏人就已經搬到了安文,老家的的房子在這之後不久被拆。

雖然後來家裏又分了一塊地用於造房,爺爺奶奶也有重新造房的打算,打了地基,運來了沙石,似乎一切都準備就緒,但造房計劃最終還是夭折在了搖籃裏。

新房子泡湯了,只留下一個堆積着沙石和雜物的地基,孤零零的,怪難看的,於是爺爺便在上面搭了個鐵皮的雨棚,清明節回老家掃墓的時候,還能在雨棚裏喝口茶,小坐一會兒。

令爺爺沒想到的是,奶奶辛苦勞作了大半輩子,晚年仍閒不住,自己買了輛三輪的小電驢,載着一車的雞鴨,還有那把陪了她幾十年的鋤頭,浩浩蕩蕩地騎到了老家,直接在地基上建造了一個獨屬於她的“個人農場”,天天騎着小電驢,興致勃勃地往老家趕,幾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樂此不疲。

爺爺對此發表感慨:年輕時下地,那是爲了生計而不得不吃的苦,怎麼上了年紀,反倒迫不及待地自己跑去吃苦?我想,大概從前的勞作對奶奶來說是一副枷鎖,鎖住了她展翅欲飛的青春,縛住了她年輕時所有來不及放飛的夢想,現在勞作就她的那把鋤頭,是爲數不多的,陪了她半輩子的傢什,再也割捨不下。

自從奶奶的農場成立之後,我與老家的交集也漸漸多了起來。

春天,與表哥、表弟蹲在沙堆兩旁,用隨手撿來的木棍在沙堆上挖一個相通的“隧道”;夏天,坐有圍牆上看頭頂的藍天白雲,賞賞身下的蒼翠蔬果;秋天,抱着竹籃,踩着梯子,一手摘下樹上的棗子裝進籃子裏,一手又從籃子裏撿起棗子送進口中;冬天,捏了雪球,惡作劇似的瞄準了雞鴨奮力擲過去,看着他們大叫着驚慌逃竄的身影,笑成一團。

所有的回憶都只是短小平常的片段,卻如茶葉,細品之下,透着一股渾然天成的香氣。

如今,爺爺奶奶爲了不在村裏輸了面子,決定再過幾年,等我上了大學,就把新房重新造起來。

聽到要造新房的消息,我自然也爲家裏高興,只是,回想起那個建在地基上不倫不類的小農場,心中也爲即將降臨到它身上的消失抱有一絲淡淡的惆悵。

篇三: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隨着時代快節奏發展的步伐,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鱗次櫛比的高樓阻擋了從鄉野間吹來的風,四通八達的馬路切割了本該遍佈金黃的稻田……鄉村,彷彿已成過去的記憶。

然而,鄉土文化就是人們的精神故鄉,靈魂的依託不應該被時代的發展所湮沒。

如果說故鄉就是那一方小小的生養你的天地,那鄉土文化就是在其上蘊含出的精神內涵。故鄉是每個人無論身處何方都不會遺忘的情結,而鄉土文化就悄然之根在每個人的記憶深處,是一生無法抹除的靈魂印記,鐫刻在記憶的每一幀動畫裏,昭示着某一方自然和人文的環境。以江南爲例,那麼鄉土文化便藏匿在夕陽餘暉映照的青石板裏,在那臨河而築的粉牆黛瓦里,在馬頭牆被歲月剝蝕的刻痕裏,在烏篷船上漾出的蓮花落裏……故鄉的一磚一瓦、一戶一家都蘊含着看不見摸不着,但又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鄉土文化,作爲每個人生命中所自帶的標籤,它不應該被遺忘,不應被拋棄,而是在等待一個全新的機遇,預備着以一種煥然一新的姿態,重新出現在大衆的視野裏,重新展露它迷人的、不一樣的風采。

如果有人對鄉土文化的保護不屑一顧,那一定是因爲他不夠愛自己的故鄉。等長大後嚐盡千滋百味,最終發現最難以忘懷的,竟還是兒時故鄉的味道。關於對鄉土文化的保護,不應成爲泛泛之詞,光開空頭支票,卻並不付諸實際行動。其實,我們每個人所能做的,也可以簡單尋常。就像90後女孩李子柒,作爲一個農村女孩,她利用網絡時代最受歡迎的互聯網平臺,將自己對故鄉的愛與理解化爲鄉土美食、傳統工藝等,加入精心製作的短視頻,發到網上引起更多人對鄉土文化的瞭解與關注。她所做的僅僅是將文化傳播,這也正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她將鄉土文化與高科技發展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塑造了鄉土文化的新生。

汪曾祺曾言:“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嚐嚐。對事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我們也應把侷限的視角轉向更廣闊的天地人生,鄉土文化不只在故鄉那一隅的街角巷陌,更是在天南海北,在鄰里他鄉。

保護鄉土文化,讓它不再成爲歷史,而是在時代的進步中煥發新生。

篇四: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沉思往事立殘陽,當時只道是尋常。

——題記

我對於家鄉的記憶,是十分美好且愉快的,那種感覺就像是某個黃昏,你一個人獨立於天地之間,夕陽金黃色的餘暉,暖暖地將你包圍,你張開雙臂,盡情地深吸一口氣,輕鬆的感覺從腳底蔓延開來。所以,每每我被莫名的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我就會想起家鄉,想起,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小小村子佔地面積不大,只有區區十幾戶人家,然而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鄰里鄉親和和睦睦,日子過得倒也是其樂融融。常常有這樣一個畫面,十幾個孩子在一條不平但寬敞的路上奔跑,手裏揮着用繩子和棒子做的“拂塵”,常有“二郎神”、“嫦娥”、“百花”等神話人物的名字從孩子們嘴裏蹦出來。哦,這是在玩cosplay(過家家)呢!而另一邊,幾個老人或成年人坐在一塊空地上,有一句沒一句的說着話,什麼誰誰誰又有官司啦,哪裏又要做水庫啦,這個季節筍特別多啦等等,話題涉及各個方面,偶爾聊的激動了,還會一拍手跳起來,仰天長“笑”了幾聲又坐回去。哦,那是在暢談人生呢。

還記得那時的夏天,陽光是那樣明媚呢,幾個小鬼總是在媽媽去小溪裏洗衣服的時候,像條小蛇一樣溜到水裏玩,明明都是旱鴨子,還非得撲騰上幾下,卻淨是在喝水。水喝飽了,就爬上岸,走到石橋上,小鬼們一排做下,小腳丫子伸進水裏,踢起了水花,這時,大點的總會帶頭唱起歌兒來,小點的就跟着和或拍手打節奏,媽媽則是會遠遠喊着:“小崽子們,別掉水裏了小心點兒。”那是恬淡自由的時光,是讓我戀戀不捨的時光。

記得那些年的冬天,窗外的雪紛紛揚揚地下着,那是一個紅加白的世界。不要以爲小村子裏沒電器就很冷,其實不然,老人孩子中年人,擠在一間屋子裏,圍在幾個火盆兒旁邊,嘴裏嗑着瓜子,聊聊村子裏的奇聞趣事偶爾會掉瓜子殼到盆子裏,冒出來的陣陣嗆人的白煙,嗆得滿屋子的人都直咳嗽,那是談笑風生的日子,是讓我戀戀不忘的日子。

可是無情的歲月啊,匆匆的都來不及讓我思考,就將我帶離了這片土地,雖然還是可以回去,確早已不同往昔了,再也不會有揮着“拂塵”的孩子們了,再也不會有激動的跳起來的大人,再也不會有愛喝溪水的小鬼們了,再也不會有唱着歌踩着水的恬淡時光了,再也不會有滿屋子人的冬天了,再也不會有燒的紅火的火盆兒了。那燦爛的陽光,紅加白的世界又到哪兒去了呢?

庭前的玫瑰花又開了,我能留住的只有記憶了嗎?只有記憶了吧!

篇五: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當高樓拔地而起,鄉村已掩埋於水泥鋼筋的廢墟之下;當現代文明浪潮奔涌而至,鄉土文化卻奄奄一息、幾近溺死。然而現代化進程與鄉土文化的傳承並非絕對割裂的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面對新時代發展的潮流,我們更需繼承鄉土文化之精髓,使之成爲推動時代前進的暗流,創文化之新風,爲發展注入新動力。

鄉土文化是中華兒女心靈棲息的家園,植根於深厚的中華文化土壤。傳承保護中華文化,是對精神家園的堅守。90後女孩李子柒於四川深山密林中,一雙巧手精製文房四寶,彌散筆墨紙硯的馨香;一把鋤頭開墾滿園芬芳,馨香梅蘭竹菊的風雅;一竄竈火烹煮鄉土美食,體味鄉野自然的佳趣。於其間,我們似乎找尋到了心靈的歸宿,那份迴歸本源、迴歸本真、迴歸自然的安寧與愜意。感受鄉土文化,是對生命最原始的本真之體悟,是對心靈的一次洗滌與一輪全新撞擊。無怪乎陶潛避開車馬喧囂,採菊修籬,窺見心靈深處的桃花源。鄉土文化以其歷史的悠久性、自然的本真性,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成爲其心靈的棲息處。

繼承鄉土文化並非照搬所有,而是汲取精華,在批判性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爲其注入源源不斷的時代精神。

誠然,鄉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消極因素,諸如重男輕女等愚昧觀念習俗,對此必須剔除改造。而更重要的是創新鄉土文化,譬如費孝通的學術著作《鄉土中國》引入教科書,灌溉新一代青年;李子柒運用互聯網使鄉土視頻走向中國,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現中國風采。唯有創新,才能使鄉土文化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擁有不竭源泉與動力,迸發出時代的光輝,開創文化之新風。

當劉亮程獨自彷徨於“一個人的村莊”,任由時代推翻一堵堵土牆時,我們聽見他無聲的喟嘆;當馮驥才匆忙翻閱傳統村落這典古籍,任由時代吹散一頁頁書扉時,我們看見他眼角的熱淚。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同時,我們更當注重對鄉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莫待其消亡殆盡時,才發覺丟失了心靈的歸屬,空悲切。

繼承鄉土之精髓,是爲在發展的血肉中注入家的溫情與安寧,是爲在擁擠人羣中尚能找到一隅安歇的天地,是爲在時代潮流中更堅定地奔向未來。創新鄉土文化,是爲推進現代化進程之洋洋水流,是爲彰顯中華文化之穆穆長風。是以,繼鄉土之精髓,創文化之新風。

篇六: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一想起家鄉,總會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頭。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珍藏在我的內心深處,帶給我太多美好!

6歲時,我就和爸媽搬到鎮上,一年到頭回老家的次數少之又少,老家的變化挺快,但是唯一不變的是那股親切感。想着這些幸福甜蜜的事,我彷彿回到了家鄉,回到了在家鄉看戲的情景。

那時,老家的文化生活是貧乏的,唯一能給村裏人帶來些文化享受的便是一年一次的戲曲表演。家鄉的戲曲表演沒有專門的場地,就是在村裏“半露天”式的大會堂;沒有很專業的戲曲團隊,村裏和鄰村那些愛好戲曲的積極分子就自發組織起來自編自演一部鄉土味兒十足的地方小戲,其他的便是從其他鄉里請來了幾個小演員,也向他們借了許多頭飾和衣服;看戲也沒有一個人需要給錢,男女老少都可以去捧場。就這樣一直“三無”的戲劇,在我心中卻是最專業最棒的戲!

看戲前,村裏人需要做最多的事便是佈置場地,因爲基本每家的老人都會去排練的地方湊熱鬧,所以任務就落在我們這些小孩頭上,爸媽不放心我們一堆小孩來打理這些,於是也都來幫我們。大人負責戲臺子的通電與清潔,而我們一堆小孩就四處搜尋各個家中的凳子、桌子,然後四五個人一起把這些東西一趟趟地往戲臺子前搬,終於整個大會堂都變得滿滿當當的了。這時大人們也已經完工了。

傍晚,是最熱鬧的時候。大紅的帷幕慢慢地拉開,臺前熱鬧起來,長條凳、小木凳、竹椅上馬上就坐滿了人,此時,我便會耍賴皮似的爲爸媽搶好位子,盼望爸媽早點來看戲。不到10分鐘,大會堂便熱鬧得像一鍋沸騰的水,全村的人都集中在這裏,男人們敞開了懷,燃上一支菸,舒心地吞雲吐霧,他們談生活,說到興處,嘻嘻哈哈樂一陣。那些大小媳婦則三五成羣,嘴裏啃着自炒的花生、瓜子,咀嚼着奇人軼聞、家庭瑣事,談論一陣,感嘆一陣。臺上幾個身穿戲服的戲子上場了,咿咿呀呀地唱起,臺下更是一直高漲。臺上的表演並未入我眼,我看中的是小店裏賣的小零食和小玩意兒,趁爸媽不注意便興奮地跑到奶奶面前,攤出小手,奶奶心領意會,掏出一兩塊兒硬幣放在我的手心。我蹦蹦跳跳地離開,去找其他的小夥伴們一起去買吹泡泡的玩具。然後站在臺前,使勁地往戲臺上吹,玩得不亦樂乎。我們這幾個頑皮的孩子還會溜到戲臺的後方,偷偷地觀察戲子們畫着奇怪的妝,瞄瞄戲子們頭上古怪的髮飾,有時膽大地伸出小手摸摸掛在架子上的戲服。戲子一發現,我們立馬逃之夭夭,等戲子走了,我們又馬上偷偷溜回去。一個晚上一下子就過去了,很快大家都就得帶着不捨離開了。

在家鄉看戲,每次想起來都是讓我回味無窮。

離開老家的第二年,老家的戲就不再演了。想要看戲也只能到更遠的地方去看了。我覺得怪可惜的,那個全村人一起參與的戲就這樣消失了!

我的家鄉,我多想依偎在你溫暖的臂彎,看你的過去——我珍藏着的那些珍貴的不忍心被歲月剝蝕的記憶!

篇七: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假期的時候,總是想要回到家鄉去。

眼看汽車漸漸駛向心裏所想的方向,便有一股莫名的激動。生活了十幾年的這個小鄉村還是沒有改變——同樣熱情的人,依舊親切的景。唯一沒有的是往日與小夥伴們的嘻哈笑聲。

繚繞的炊煙追着風跑,我的思緒隨之飛上藍天。

還記得,小學的週末,三五成羣的組隊去山上摘野菜。漫山遍野的綠色讓我眼花繚亂,可不知道爲什麼我對野菜的辨識倒是百分之百的準確。大人看着我們忙的不亦樂乎,滿臉笑意地開玩笑道:“晚上炒個小菜請我吃不?”“好的好的!”異口同聲地回答道。“嘿嘿!這裏有,這裏有。好多好多的!”隨着一聲聲驚歎,大家一齊涌了上去……

還記得,學了課文《搭石橋》後的那個星期五,興奮的一羣人來到小溪。看着眼前湍急的小水流,雖然不深,可一旦弄溼了回家少不了捱罵。我試探性的把腳伸向水中凸顯出的小石塊,雙手左右擺着保持平衡。“好了!把石頭給我。”一手深入水中作支撐,一手將石塊放入水中。後腳不禁跟上,“哎呀”,腳尖沒站穩,溼了!只好退回原點。當然我“退下了”還有其他人。一個個爭先做“勇士”……搭的好慢,時間卻在飛逝。我索性脫了鞋,坐在河邊,沐浴陽光,很是享受。——“搭好了!”大家都躍躍欲試,踮起腳,搖搖晃晃但又帶着些輕快,蜻蜓點水似的到了對岸。我安奈不住了,穿起鞋,一口氣蹦跳着到了對面。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了,竟有如此之神力!

還記得,初夏的時候,我們拿着小籃子追着蝦兒跑,總是弄的滿身水,待到回家之時,太陽早已抹滅了水跡,似乎是爲了我們不捱罵;還記得,春還沒走,夏剛剛到的時候,追着山上星星點點的野草莓,摘了便入口,閉上眼盡情享受它的甜美;還記得,我們一起去陡峭的山坡爲老師摘她愛吃的野菜,指甲全被染成了綠色,卻也一句埋怨也沒有……

那時的我們很天真,很快樂。那時的家鄉最美,給我的記憶最深。

“嘿!悅子!這呢,這呢。”熟悉的聲音把我拉回現實,讓我覺得我對家鄉的思戀,少不了的是我的朋友,從小玩到大,感情越來越深的朋友。

家鄉給我的記憶,永駐我心。

期待下一次的假期。

篇八: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鄉土”二字歷來爲中國人稱道。遊子思故鄉,這是我們的鄉土情結;勤勤懇懇,待人友善,這是我們的鄉土氣息;融入莫言的高密鄉中的,是使我們的鄉土文化。然而,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我們的鄉土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臨此困境,我們有責任執傳承之燈,映照鄉土文化。

哲學家期內塞爾有言:“一個社會就像一張張大的嘴,它合下來的時候,一定要咬住某種堅實的東西。”我以爲,鄉土文化就是我們堅實的根基。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受其養育,只有紮根鄉土,才能向更高、更遠處發展。北大畢業生陳錦華放棄高薪工作,毅然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擺脫貧困,這就是在鄉土文化的影響下紮根深潛、實現自身的價值。

常言道:“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因爲有鄉土文化,漂泊在外的遊子纔會有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纔會在想到那片鄉土時心有慰藉。若缺失了鄉土文化,人走得最再遠,也只會像浮萍般漂泊無依;社會發展得再快,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然而,在深諳鄉土文化的重要性之後,又該如何傳承與保護呢?受到城市化的衝擊,許多鄉村拆除老屋,蓋起新房,青年人走進城鎮,很少回家……鄉土文化尚未被細細品味,就漸趨消亡。

與此同時,李子柒製作的鄉土美食、傳統工藝視頻在網上捲起熱潮。這亦在告訴我們,鄉土文化不是隻能在農村發展的,它可以藉助現代化的手段傳播得更廣、更遠。

無論處在什麼時代,鄉土文化都不會過時。縱使現代社會物質豐富,鄉土美食還是能引起人們的喜愛。我們更需秉承傳統之燈,繼承鄉土文化,同時又融入現代化元素,促進鄉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映照鄉土文化。

執傳承之燈,也要求我們深入挖掘鄉土文化的內涵,猶如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一書,就對鄉土文化做了深入剖析。也許我們不能人人都寫出這樣一部學術著作,但學習鄉土文化內涵,執傳承之燈,映鄉土文化,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秉持傳承之燈,你我一起,才能讓鄉土文化像琥珀般在人類精神長河中閃耀。

篇九: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紀德曾言:“藉助蘆葦我們才認識風,但風比蘆葦更重要。”誠如斯言,若蘆葦是所謂加快的城鎮化進程,則風是載之千里的傳統鄉土文化;若蘆葦如國是之精萃,則風爲中華傳統鄉土文化之根基。進而可見,鄉土文化是發展之本,立國之基,只有傳承、發展其傳統,纔可載之以風,示其華粹。

然而,反觀當下,隨着經濟城鎮化的高速發展,鄉土文化逐漸喪失其自身活力。馮驥才感嘆:“我國的很多傳統古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書,來不及認真翻閱,就已經消亡了。”鄉土文化如垂垂老者,踽踽獨行,步履蹣跚。

縱然,觀今之社會蜃樓山市,古之學者亦有所聲鳴。春秋老子以無爲示“軟”之精粹。水,軟之亦可剛硬。世界極其柔軟之物,不爲水平?象徵着中華文明的鄉土文化恰如其水。隨物賦形,是其溫柔,是其卑弱,但攻其強,舍水其誰?水勢汪洋恣肆,“水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以久破剛,以軟服硬,此爲陰陽之道也而可見發展中國文化,定需以鄉土文化載物。近之中西學術大師陳寅恪曾言:“獨立之精神與自由之思想,須得以生死力爭。”而其處於思潮並涌的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的時代,反孔反儒思想激流涌進,而他仍堅定中華傳統文化的地位,認爲中華之文化雖要有所改進,但必須保留。鄉土文化之重要可見一斑。面對城市化,毋庸置疑,鄉土文化可隨時代潮流並進,但不可改變其所屬文化之重要地位,恰似那引風而得以搖擺的蘆葦,大國的文化應以其傳統源遠流長的鄉土文化爲根基。

王小波曾道:“指標是一切浪漫情調的死敵。”當西西弗所見石塊滾落下山時,何曾記得當年胸中躊躇滿志?面對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鄉土文化不被評判以指標,而應將其保留傳承。近來,《鄉土中國》大放其彩,成爲青少年必修課程,爲傳承中國鄉土傳統文化,續經典中華精粹之理念;農村女孩李子柒記錄鄉村生話,晨之牡雞司鳴,至暮之山夕陽,隨夜色之清風明月。她的世界,是雨落屋檐,黃瓜入懷,亦或是揮鋤刨姜,肩扛枯柴,無不體現鄉村之文化濃墨深遠。正如樓宇烈先生所指:“以人爲本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最重要的特徵。”正是這些點滴記錄,在喧囂鬧騰的社會環境下,浸染着人們枯槁勞累的心靈,傳遞鄉土源遠的文化;正是這對鄉村田景的描繪,原生態的鄉村之美,雨後山林,釀酒品茗,象徵着從土裏生長出的光輝歷史。這是這些文化格局,對內是鄉土文化的代表,對海外是中國橫縱五千年沉澱的歷史傳統文化。

《鄉土中國》中曾言:“文化是依賴象徵體系和個人記憶而維護着的社會共同經驗。”誠然,即便是在反孔復古的歷史逆潮,抑或是城市化的日新月異,都應秉承發展中國傳統鄉土文化,以風載之,熠展其華。

篇十:留住鄉土文化作文

中華民族五千年,從鄉土走來。從古至今,“鄉土”這一概念始終深深地紮根於人們心中。“鄉土中國”入選高中語文新教材,鄉土文化成爲高中生的必修課程,網紅李子柒製作的鄉土美食、傳統工藝視頻引人關注。我們對鄉土,保有一份不同的關切。但與此同時,隨着城市化推進,鄉土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堪憂。

人們對鄉土文化,好似總在愛與不愛中搖擺。

什麼叫做鄉土?即家鄉的土地。鄉土文化,就是紮根於鄉土上開出的一朵朵絢麗的花。傳統,自然,富有民族特色和歷史氣息。它是傳說,它是一個又一個故事,它是古建築,它是村規民約,它是……有些人愛不釋手,但有些人不屑一顧。它是某些人心頭的白月光,卻也是某些人爭取利益的外包裝。在如今這個多彩而又浮躁的時代,鄉土文化該何去何從?而我們,又該如何傳承與保護呢?

鄉土文化承載着一個民族的根與魂。毋庸置疑,我們必須傳承與守護。雖然在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鄉土文化在我們生活中好像漸漸淡出,愈發無足輕重了。但沒有了根的民族,註定是走不遠的。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在這個大衆娛樂趨向低俗化、全民審美醜化的娛樂時代,鄉土文化無疑是一股清流,洗淨鉛華,留下純粹。李子柒的走紅絕不是偶然的,與此同時,說明鄉土文化在人們心中佔據着重要的位置。所以這是一個機會,我們仍需要許多個“李子柒”。在發揚鄉土文化的同時,改善網絡環境,這是傳承鄉土文化的一條必經之路。

“鄉土文化”成爲高中語文新教材必修課,這更是一劑強心針。在鄉土文化缺失的今天,孩子們似乎已經不再“土”了:傳承鄉土傳統節日,似乎只有有一個假期;手機成了必不可少的配套。寧願多玩幾次遊戲,也不願放下手機,去感受感受節日的氣息。長此以往。鄉土文化必將被遺忘。所以鄉土文化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上層建築決定下層基礎,在思想上必須要重視起來,再行動起來。通過鄉土文化的教育,讓缺失的鄉土文化再次回到人們的心中。

鄉土文化紮根於鄉土,可現在,鄉土逐漸被蠶食,可謂“獨木難支”!人的慾望無限地膨脹,一幢幢高樓林立,城市化進程不斷壓榨着鄉土,鄉土文化。水泥地、柏油路能稱之爲鄉土嗎?沒有了鄉土,鄉土文化在哪裏依存呢?所以,我們傳承保護鄉土文化的前提,當務之急是保護好鄉土。經濟發展,城鎮化是必要的,但這樣的發展一定要適度。在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同時,我們更要統籌兼顧,保護好數量有限的鄉土資源。

鄉村不代表落後與貧窮,恰恰相反,它是鄉土文化堅強的守護者!我們從鄉土走來。如今卻變鄉土爲城鎮,這是過河拆橋,這是因小失大。

任何一個國家的文明,從遠古走來,靠的都是延續、傳承和發揚。我們不僅要傳承好鄉土文化,更要發揚它,因爲我們決不是最後一代,這便需要我們思考我們腳下的鄉土,是從何而來?又將要走到何處?

讓我們親吻鄉土,感受其中的文化與內涵!讓我們親吻鄉土,停止對他的冷漠與傷害!讓我們親吻鄉土,如此纔會知道鄉土是多麼厚重!鄉土文化是多麼的令人敬重。

讓我們親吻鄉土,讓文化之花絢麗地綻放在鄉土的枝頭上!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huati/1413781.html

  • 標籤: 留住鄉土文化 留住 通用 鄉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留住鄉土文化作文(通用1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留住鄉土文化作文(通用1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