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65W 次

篇一:《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精選7篇)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首送別詩,寫於作者被貶爲江寧縣丞。此詩以事件爲題,寓情於景,通過對連綿秋雨、無盡楚山的描寫,烘托出送別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卻又淡寫離情別緒,重點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潔,爲官清正,構思新穎。

教學本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熟讀古詩,並查找詩人王昌齡的相關資料,瞭解古詩的寫作背景,爲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教學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通過反覆誦讀,結合註釋,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詩意,感悟詩人的情感與品質。最後拓展介紹《芙蓉樓送辛漸》(其二),訓練學生閱讀能力,充實課堂內容,也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回顧本課教學,我有幾下以點感悟:

一、以讀代講,將朗讀貫穿教學始終。

在古詩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爲本,通過反覆的朗讀,把無聲的文學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教學本詩時,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個別讀、合作讀、齊讀、配樂讀等。每次朗讀都有具體目標,初讀要求讀準字音、節奏,由於學生大多認真預習了,初讀效果較好,少數同學“冰心”一詞的前後鼻音讀得不準。讀通全詩後,請同學邊聽教師範讀邊劃出停頓,再通過齊讀、指名讀,師生互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引導學生讀好聲調、讀好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古詩含義,體會古詩感情,激發學生探究古詩的慾望,爲學生體味古詩的意境打下堅實的基礎。品讀古詩時,則引導學生立足古詩本身,在理解詩義的基礎上想象畫面,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體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配樂朗讀,背誦積累,達到記憶古詩的目的。

二、抓關鍵詞,走進詩人內心世界。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詩人往往寓志於詩歌的形象之中,古詩的意境正是詩人心境與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

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關注詩句中的關鍵詞。教學古詩第一句時,抓住“寒”字,引導學生想象水天相連、浩渺迷茫的吳江夜雨圖,感受詩人內心之寒。“夜”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離別的愁緒,寒意不僅瀰漫在吳江煙雨之中,更縈繞在離別之人的心上。“連”字和“入”字寫出雨勢的連綿、悄然而至,詩人因離愁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見。 教學第二句時,抓住“孤”字,展示一幅高遠壯闊的楚山孤影圖,感受詩人送別友人之孤。用浩大的氣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開闊意境。學習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時,則抓住“冰心”“玉壺”二詞,結合二詞的釋義、典故,以及詩人創作此詩的背景,感知詩人是在借分手之際對友人的囑託表明心志,感悟詩人高尚純潔、剛正不阿的品質。

三、運用省資源平臺輔助教學,實現教學的拓展、遷移。

課前,我將豐富的教學資源上傳到安徽省資源應用平臺,如古詩及詩人的資料,以及拓展教學的古詩等。課堂教學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學習材料。課下,學生還可以通過平臺繼續學習,鞏固課堂所學,實現語文課堂的遷移。如:利用安徽省資源應用平臺補充學習《芙蓉樓送辛漸》(其二),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拓展,培養了學生古詩學習能力,也讓學生對詩人送別好友場景有了更全面的感知,對詩人的不捨與孤寂內心有了更深的體會。

當然,這節課仍有很多不足。由於校園網速慢的原因,導致學生未能登錄個人參與教學活動,省資源應用平臺的使用不夠充分、巧妙,如沒有使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反饋。此外,學生自我展示的慾望不高,尤其是感悟詩人高潔品質時,學生舉手不積極,主動性不高。一節紮實、高效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預設,也少不了學生的精彩生成。如何設置恰當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探究慾望,巧妙處理好課堂生成點,這是我今後應該多關注的地方。

篇二:《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這首詩是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第七單元的主題是“人物品質”。《芙蓉樓送辛漸》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與友人的離別情意,以及詩人潔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本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遵循《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爲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重在讀通、讀懂、熟讀成誦。鼓勵學生圍繞課後題自主、合作學習,形成學習能力。

我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積累送別詩。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能通過不同方式的讀,理解體會詩意,感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不會因爲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感受詩人高潔清廉的崇高氣節,是本節課的難點。

在教學中,我從單元主題入手,讓學生非常明確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就是感悟人物的品質。重點難點的突破是通過讀和悟,抓住“寒”和“孤”這些重點詞語感受好朋友送別時的離愁別緒,通過一段屢次被貶的背景資料,結合好朋友要離去,感受到王昌齡的淒涼孤寂的心情。抓住“冰心”“玉壺”感受詩人潔身自好的優秀品質。

感覺重點突破了,但還是突破得不夠透。“冰心”是什麼樣的心?像冰一樣透明的心,“玉壺”是什麼樣的壺,如果出示圖片,孩子們會一目瞭然,就是像玉一樣純潔的心。最後的總結王昌齡的堅定信念,沒有讓孩子們說說,孩子們能說:不向惡勢力低頭,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然後我再總結,這就是詩人“潔身自好”的優秀品質。還有一個失敗的地方,就是前面花費的時間太多了,後面時間有些緊,以至於最後拓展的《芙蓉樓送辛漸二》草草處理,虎頭蛇尾。

篇三:《芙蓉樓送辛漸》反思

自我反思:

備課時我做到了從普通讀者的欣賞性閱讀出發,感受文本美、意境美、人格美。

在“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感悟什麼?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上做得有所欠缺。

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

1、 第一部分:生指名讀送別詩,其他學生仔細聽、看、悟,讀出詩人的感情,板書,然後自由讀詩,三個環節簡單完成,只作爲一個引子。

2、 第二部分修改較大:

問題一 古詩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你讀懂了什麼?

問題二 你不懂得是什麼?

引導質疑:洛陽親友如相問 是誰問誰什麼事情?

洛陽親友爲什麼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

解決問題:藉助註釋抓住了時間、地點、人物幹什麼?

出示王昌齡的資料和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資料

問題三 你讀懂詩人的心情了嗎?怎麼讀懂的?

解決:抓詩眼 聯繫背景 瞭解詩人境遇 聯繫生活實際 發揮想象

幾次讀應迴旋而上:初讀字音準,二讀有音韻,三讀懂大意,四讀悟詩情,五讀知詩人。每次讀都進一層。

3、第三部分

結尾簡潔

配樂朗讀:第一次讀詩歌《陽關三疊》

邊塞詩陪激昂的樂曲

尚待解決的問題:

1、 出示資料的順序最合理的是什麼?王昌齡和辛漸的資料口頭講就夠了嗎?

2、 學詩部分是否配樂?配在什麼地方?

3、 學生自己發現:王昌齡難道不思念親人?思念誰?有這個必要嗎?

4、 圖片可不可以用書中的寒江、楚山?可以指導學生看圖。

篇四:《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爲江寧縣丞時所寫。此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前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心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古詩字字凝練,句句雋永,必須要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詩的音樂美,把握古詩的韻律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

由於這是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所以在教學時我先從單元導語入手,讓學生齊讀單元導語和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使學生整體上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有一個把握。然後帶領學生一起簡單瀏覽了本單元的幾篇課文,並單元梳理了一下每篇文章通過不同形式表達人物品質的寫作特點,進而引入到《芙蓉樓送辛漸》這首古詩是如何刻畫人物品質的呢?學習這首古詩時,先從解題入手,知曉相關信息;接着讓學生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並嘗試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再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結合生活經驗等方法,體會詩句表現的精神品格;然後,讓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感受詩中的精神品格。

教學過程中運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共同探究和質疑。學生們課堂表現也比較積極,發言踊躍。只是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的組織還不夠簡潔和規範,這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多加引導和進行進一步的規範學生們的課堂語言。

另一點我需要重點反思的是:學生對於“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中“冰心”和“玉壺”的理解不足,託物言志,對於詩人高潔、潔身自好的精神品格學生沒有很流暢的體會出來。這應該是和我出示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以及詩人的人生經歷介紹不夠詳細有關,在備課的時候我應該充分考慮到這點。然後就是在朗讀上,其實還可以形式更多一些。

自我感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兩點:

一是課堂上對於以往學習過的送別詩的回顧和與這首詩寫法上的對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詩人託物言志的特別之處。

二是對古詩的拓展延伸,我推薦學生課堂上對比學習的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其二)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認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要多學習、多鑽研,我想我們會上出更多高效的課。總而言之,一節有效,精彩紛呈的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

篇五:《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作者被貶爲江寧縣丞時所寫。此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因爲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自主誦讀,教師範讀,材料補充,教師引導補白等多種手段,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充分體現並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個性化理解。

總之,這一課的教學還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在個別問題提出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思維阻礙的一個原因。第二是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夠。

認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要多學習、多鑽研,我想我們會上出更多高效的課。總而言之,一節有效,精彩紛呈的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

篇六:《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這是一首選自課外的送別詩,本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間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前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別時的孤寂心情,後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闊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於景。古詩字字凝練,句句雋永,必須要指導學生在咀嚼、體會、感悟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誦讀,從整體上去感知詩的音樂美,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步入詩的意境,最終獲得思想的啓迪,達到積累祖國語言,提高審美情趣的目的。

針對本次教學實際,粗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把握古詩的韻律美,讓學生自主誦讀,發揮其主動性。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學生的個性特徵採取不同的誦讀方式,或聽讀、或範讀、或領讀、或齊讀。初步朗讀,讀準詩的節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做到停頓正確。如:在初讀古詩時,讓學生自讀三遍,要求讀準字音,句子讀通。在此基礎上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同時穿插七言絕句的相關知識及朗讀技巧,然後範讀,指名讀,師生互讀等等。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學生較快地進入賞析古詩的角色。當然,無論採用什麼樣的誦讀方式,我們應在這一過程中進行科學的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聲調節奏,真正體現詩句朗讀中的韻律美,讀準詩句的節奏,有利於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於體會古詩的感情,表現出詩的抑揚頓挫。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深深感染,從而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古詩的慾望,而且爲學生理解、體味古詩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詩眼,把握古詩的意境,讓學生開拓想象,感悟詩人的內心。古詩是詩人的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感性形象。詩的意境正是詩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圖景和諧統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熟悉和情緒體驗,在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王昌齡孤寂的內心時,抓住詩眼“孤“來層層深入理解。首先通過詞想象畫面。如:讓學生找出詩中描寫了哪幾種景物,引導說具體,再發揮想象,你眼前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在想象中理解詩的大意,避免了以往以詞解詞的教法,既淡化了詩意,又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然後通過一對錶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引出《芙蓉樓送辛漸(一)》,這是前一天晚上王昌齡和辛漸在芙蓉樓飲酒話別的情景,結合一夜的寒雨體會此時詩人那種憂愁、孤寂的心情,指導朗讀,同學們的情漸漸濃了。最後穿插王昌齡的生平資料,在他坎坷的仕途中,再次體會與好友分別時的心境,再讀前兩行,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在理解後兩句時,採用的換位想象,如果你是家中的某一位親友,見到辛漸會如何詢問?而詩人在與辛漸分別時只有一句囑託,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再抓住詩眼“冰”和“玉”瞭解其特點,通過三次引讀深入感悟詩人那種高風亮節、矢志不渝的品格。通過多元解讀,渲染意境,讓學生入情入境的深入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才能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課雖然結束了,但是我的思考仍在繼續。

篇七:《芙蓉樓送辛漸》課後反思

《芙蓉樓送辛漸》這節課由於特殊原因,是備課時間最短的一節課,同時也是收穫與反思最多的一節課。

談收穫

一、課前暖心交流

由於是外校講課,面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學生,我提前到校與學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名字寫到書頁紙上,走到每個孩子面前溫情地喊出他們的名字。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

課前對學生的學情和古詩掌握情況,做了簡單的調查,掌握了這些信息後,在課堂交流的時候就心中有數了。握手問好,並且用規範的語言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說準確。

處處都是教育的契機,課前用心的溝通和交流,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點滴的習慣中,增強學生的習慣養成意識。課後學生在跟我交流的過程中,也是禮貌問好。不時地對我說:李老師,你辛苦了。李老師,再見……

讓學生喜歡你,用心就好,讓陌生的學生喜歡你,更用心就好。

2.課堂目標落實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同時結合本單元“感受人物的優秀品質”的主題和本節課的目標,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爲: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芙蓉樓送辛漸》;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王昌齡的高尚品質。

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三個環節,分別是:初讀古詩,感知內容;再讀古詩,感悟詩情;反饋檢測,熟讀成誦。這三個教學環節在設計的時候秉承着螺旋上升的原則,在課堂上通過自然的過度,入情入境的感知,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生。

領悟詩文的大意在課堂的第一個環節“初讀古詩,感知內容”中通過引導學生藉助註釋、互幫互助和圖文等手段感知古詩的主要內容,在理解中朗讀。

體驗情感,展開想象在課堂的第二、三個環節得到落實,通過抓住關鍵詞“寒”、“孤”、“夜入”、“平明”、“冰心”等來體驗作者的心境,並且通過展開想象友人惜別前夕的情景來感悟作者的情感。

在理解中朗讀,在感悟中誦讀,最終達成了熟讀成誦。課堂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得以落實。

談反思

或許是因爲性格原因,我一直以爲自己不太擅長講古詩,這一次勇敢地嘗試,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

1.學成意識欠缺

古詩最重要的一點是入意境,在這節課中,這是落實不到位的一點。結合於永正老師的教學風格,課堂上缺少了情景體驗,缺少了學成意識,每個環節裏在鋪墊上下的功夫有所欠缺。這是我需要積澱的東西。

2.課堂實錄看不足

40分鐘的課堂實錄,整理了四個小時多。較上一次整理課堂實錄的心情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依舊有些問題很突出。

語速有些稍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應該再等一等,讓學生的思考再飛一會兒的。語言的表達也不夠精煉,不夠嚴謹,這需要在平時的課堂上多加註意。課堂上的站位有些隨意,每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都站到他的身邊,只考慮到了個別學生,從而忽略了其他同學。

學習於老師,要更關注細節,一招一招學透,才能招招攻破,穩步才能致遠。

郝豔飛老師評課:

優點:

1.課堂氛圍好;

2.對學生有情;

3.教師範讀好;

4.朗讀形式多樣;

5.引導語恰當。

6.課堂上重視積累。

不足:

1.本體意識不夠。

2.背對學生,注意課堂站位;

3.個別環節缺少鋪墊。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5850.html

  • 標籤: 芙蓉樓 反思 教學 送辛漸 精選 作文課教學反思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