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

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55W 次

篇一: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精選7篇)

在以低幼兒童爲讀者對象的童話故事中,作家往往更傾向於強調自然與人之間關係的積極面。藉助於童年特有的天真和稚趣,這種積極的關係能夠得到富於童年意趣的展示。《我變成了一棵樹》將人與動物、植物的彼此相遇與認同,描繪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種真實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間的這份交流、關懷顯得格外自然。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1.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2.學習作者運用想象的寫作方法。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我認爲最重要的應該是讀,所以這節課我想讓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讀。讀要有一個過程,必須由淺入深,有層次的去讀,因此,我設計分三步讀。

第一步:朗讀,這是讀的最初階段。

在指導讀法的基礎上,讓學生讀,讓他們在讀中初步感受文本。

第二步:誦讀,這一步要求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把握朗讀節奏及情感,這一步我先範讀,力求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並在隨後的討論交流中,邊理解文章內涵和感情,邊讓學生有感情地讀。把感情讀出來,讀到位!

第三步:悟讀。激發學生深思,由作品生髮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在前面學習和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們在琅琅的讀書聲中體驗到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一步把握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教學本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教學中,讓學生儘可能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

三、不足之處

同學想畫面的同時,又讓他們想心裏話,後一問題響應者比較少。原因是兩個問題放在一起,同學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分開進行,後一個問題,可以讓同學在默讀文後進行,可能效果會好一些。說自身的內心話既是對課文的理解,也是同學對語言情境的感情體驗。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出示自學提示(兩個中心問題),讓學生走進課文,從文中找出問題答案,解決本文重難點;接着再次讀文,結合上下文體會文中的精彩語句,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學完課文後,讓孩子們積累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或詩句,豐富自己的語言。最後,發散孩子們的思維,進行一次小練筆《假如我是一棵樹》,抓住“讀寫結合”點,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

篇二: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是一篇閱讀課文,但是本文寓意深遠。課文以小樹爲線索,實質是寫殘疾男孩。小男孩成全了一棵樹,母親成全了小男孩。兩條線索交織着講述着同一個故事:成全一個生命。讀完課文,你的靈魂會感到震撼:爲那棵差點被奪去生存資格兒最終高大挺拔的樹苗的堅韌,爲那位終於成功了的殘疾男孩的自信和陽光,更爲那位成全了一棵樹和一個孩子的偉大母親。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設立了三個目標。一是在閱讀中感受孩子的堅強和樂觀,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體會自信、樂觀的心理情緒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培養健康心理。二是在讀書中感受作品語言的質樸與含義的深刻,把握文章結構線索上明暗兩條線交織着講述着同一個內容的特點。三是從語言文字中去體會人物的情感,藉助想像填補文章空白,抓住細節描寫感受不同語言環境中細節描寫的不同作用。感悟孩子的堅強執着和樂觀,體會母愛的偉大。

抓住題目理解課文

在教學本課的開始,先抓住題目理解課文。讓學生理解了“成全”的意思,通過課題,知道了一個小孩救活了一棵險些被丟棄的小樹苗,使之成長爲一棵大樹。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樹的同時,也是在通過自己的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成全着自己。

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理解課文。“母親作出了一項重大決定”,聯繫全文,讓學生弄懂促使母親作出這項重大決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麼,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樹的同時也在成全着自己,同時感受母愛的偉大。 讓學生理解“一拐一拐”在文中多次出現的用意:第一次是交代孩子是個殘疾人,後幾次是爲了表現孩子取得成功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了思維訓練,在思維深刻性,廣闊性上進行了嘗試,尤其是兩次想象環節的設計更突出體現了這點。在具體想象情節環節設計中,我有意給了孩子們一些必要的支撐,如“讓我們走進孩子挖樹坑這個畫面:看,孩子吃力地揮動着鐵鍬,當他碰到一塊很大的石頭,他(動作);當他細細的小手被磨出水泡時,他(神態),當母親喚他休息時,他說(語言),此時此刻,他想(心理)”這本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但在操作過程中,我忽視了環節的整合過程,將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割裂開來,缺乏一個整合的完整過程,使想象空間不夠寬廣,這是最令我遺憾的一點。

全課的教學重難點設定爲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自信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學會自信面對生活。這是將語言訓練與心理教育巧妙結合的訓練點。語文課上要學習語言表達,進行思維訓練,並在情感薰陶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啓迪情智。學科滲透不是改變學科教學的根本特點,而是藉助於學科本身特點,在語言文字品評過程中滲透相關心理教育,這裏要把握好一個“度”的問題。這節課在這點上進行了有益嘗試,不夠成熟但有所收穫。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常常是注重的情感忽視了內容,重視了文字忽略了內涵,側重了朗讀輕視了思維,在遺憾中嘗試,又在嘗試中反思。課堂永遠是新鮮的,學生永遠是鮮活的,動態的課堂,隨機生成的教育契機,需要我們不斷是思索和嘗試。我深知道路漫長,但我已起行。

篇三: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

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大膽想象”是專門的習作單元,是以培養習作能力爲核心編排的單元。《我變成了一棵樹》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它的定位與其他單元不同,直接指向表達。我認爲,教學中,應在充分考慮學情,激發興趣的基礎上,立足單元整體,前拈後連,先引導學生在閱讀交流中,走進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再啓發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象故事,爲後續的學習鋪路搭橋。下面,是我關於本課的一些反思和感悟。

一、尋根,讓想象有據可憑

《教師教學用書》在本單元說明中指出:“本單元以激發想象,把想象的故事寫下來爲核心,所有的內容都是爲這一核心目標服務的,不論精讀課文還是習作例文都是如此。”因此,我在教學中把“感受想象的大膽與神奇”作爲出發點,把“激發想象的興趣”作爲落腳點,引導學生交流,幫助學生拓寬想象思維,爲單元習作積累經驗。

《我變成了一棵樹》這篇童話故事從“我”的願望出發,展開大膽的想象,講述了“我”變成一棵樹之後發生的一連串奇妙的事情。學生在初讀課題後,產生了三個疑問:“我”爲什麼要變成一棵樹?“我”是怎麼變的?“我”變成一棵樹後,發生哪些奇妙的事情?通過質疑,我把學生提出的三個問題作爲貫穿全文的主線,以問引學,充分體現“學爲中心”的主體意識。

二、問法,讓想象有章可循

學生在學習完《小真的長頭髮》一課後,已經初步感知了想象的魅力,明確了想象不僅要大膽、豐富,還要清楚。但是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學習經驗不足,學習方法缺乏體系,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是要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提煉方法,讓想象有據可憑。所以,導入本課之後,我設計了第一部分的內容:感受變化過程的奇妙。學生通過抓關鍵詞、朗讀、想象,體會到了“我”變成一棵樹這個過程的奇妙。這時,我讓學生對比學習兩個句子。通過對比,學生感受到,想象不僅能給我們帶來神奇的變化,更能幫助我們實現心中的願望。同時,學生還有了語言運用的支架。至此,我順勢引導學生打開話匣:想一想你有什麼願望?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呢?怎樣變呢?學生的興趣瞬間被點燃,喚醒了他們內心的表達欲:想去天空飛翔的小鳥,想去海底探祕的小魚,想給殘疾人送去溫暖的輪椅……不一而足。這樣的想象無疑是源自學生內心的,他們在經歷文本學習的過程中,有章可循,習得了大膽想象的方法,也品味到了想象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

三、得言,讓想象有序可依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習作要求是“發揮想象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單元說明中,明確指出:精讀課文在內容理解和語言積累等方面不宜作過多要求。學習兩篇精讀課文主要讓學生充分感受豐富、奇妙的想象,爲單元習作積累經驗。我認爲,像這樣的習作策略單元教學,我們應精準把握編者意圖,充分挖掘教材習題資源,通過學生小組探究式學習等途徑,使其感知想象所帶來的無窮樂趣。

統編教材中,課後習題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也是教學設計的指南。依照本課的課後習題,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同桌交流的形式,聚集“有意思”,與英英一同體驗一連串變化多樣的經歷,放大了想象的細節,也無形中啓發學生敢於想,善於想。

在體會“有意思”的想象這一環節,我根據學生的反饋,重點聚集“形狀”和“動作”兩個版塊。比如“形狀”這一環節,除了讓學生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之外,我還讓學生通過聯繫生活經驗,想象出樹上鳥窩更多的形狀,甚至還讓學生從別的角度來想象樹上的鳥窩,如:不同氣味,不同用途等。最後更是引導學生拓展想象的廣度,引導學生想象:除了鳥窩,樹上還會長別的什麼有意思的事物呢?從而不僅激發了學生想象的興趣,更提升了他們對想象世界認知的深度和廣度,也進一步豐富對想象“變化多樣”的理解。

四、探意,讓想象有體可成

習作單元各項內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精讀課文對後續教學的開展起着鋪陳作用。因此,我在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想象的奇妙,初步瞭解想象的方法後,嘗試着創編自己的想象故事,讓自己的美好願望在想象的世界裏得以實現。爲了調動學生的創編熱情,我設計了《暢想單》,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記錄下來。藉助《暢想單》,學生暢所欲言,同桌之間點贊評價,互提建議,不僅拓寬了思路,而且充分感受到了想象帶來的快樂。

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習作單元整體性的特點,貼着學情,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這條主線,使單元語文要素落地,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個性徜徉、恣意放飛。當然,整節課上還是存在遺憾和不足的,比如老師捨不得放手。整節課還是在教師的掌握之中,更高水平的應該是教師隨着學生的思路引導開去,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今後我要在這方面多多努力。

篇四: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其中自讀自答的學習活動,學生能夠在朗讀故事後,輕鬆答疑——英英不想去吃飯,所以變成了一棵樹。梳理變成樹之後發生什麼這一問題時,學生能捕捉標記某一部分內容的描寫片段,比如學生會讀出第五自然段,概括“長出鳥窩”;會讀第七自然段,概括“邀請動物”。這樣就造成一旦這一部分的自然段跨度大一些,學生就難以準確概括,最大問題是容易細分環節,比如邀請“媽媽住進三角形的鳥窩”的部分,學生會目光聚焦在第11自然段,而忽略了其他順承聯繫的段落,而“媽媽發現我的祕密”部分更是被學生分成了媽媽分零食、小動物討論下雨和媽媽知道我的祕密等多個細化的內容塊。個人猜測,是否與學生的思維相關,比如聯繫能力、劃分能力。聯繫能力是因果關係,劃分能力是分類關係,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爲前者是發現同,後者是尋找異。所以,在閱讀中,需要強化訓練聯繫思維和分類思維。

學生在表達“我真希望變成……”時,一開始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分享。在完成作業本相關題目時,突然,一位同學輕輕念一句“這些都實現不了啊”,緊接着,第二個、第三個聲音冒出來了:“我換一個好了”“我這個好像有點……”我到孩子們身邊時,甚至有些孩子用手把自己寫的蓋了起來。

“孩子們,請大家停一停。”這陣表達禁錮的空氣必須要儘快祛除,“你們都聽過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你們都敬佩愛迪生的智慧和努力,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我們更要珍惜的還有愛迪生敢想敢夢的自信啊!”學生若有所思,我繼續補充:“愛迪生在煤油燈下學習時,腦海中冒出了一個美麗的夢想,要是夜晚能像白天一樣光亮該有多好啊!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無法實現的夢,愛迪生把它變成了現實。”自我鼓勵和相信未來,是圓場的一大法寶。

學生的表達非常個性:“我真希望變成一朵雲,這樣就可以遊覽整個世界了。我心裏想着,就覺得身體越來越白,越來越輕,越來越柔軟,到最後輕飄飄地飛到了藍天的懷抱。呀,我真的變成了一朵雲!”

“我真希望變成一個隱形人,這樣媽媽就不會發現我偷偷溜出去玩了。我心裏想着,就覺得身體慢慢變得透明,腳步聲也變得很輕很輕。呀,我真的變成了隱形人!”

篇五: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

——在發現、驗證、運用中講好習作單元課

《我變成了一棵樹》是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按照專題編排內容,第五單元爲習作單元“發揮無限想象”,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發揮想象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本節課,我帶領學生感受神奇,大膽想象,尋找習作方法,同時關注神奇想象背後的情感。

一、重視問題引領

本節課,我以“變”爲主線,採用問題引領的方式,開始就讓學生思考“英英是怎麼變的?”學生從英英的變化中感到神奇,從而再次引發思考——“變成樹之後,有些哪些地方令你覺得神奇?”,用這個問題去統領本節課的內容,通過讀、悟、思、議、練,紮紮實實地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強化與基本能力的訓練,使課堂自然流暢,一氣呵成。

二、重視朗讀體驗

在簡單的流程中,在琅琅的讀書聲中,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一個感悟的課堂,一個語文實踐的課堂。我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有“扶”有“放”。對每一次感悟到的神奇,我通過有效的指導朗讀,讓學生學會方法,通過多種朗讀方式,給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的機會,在朗讀中,體會感情,感知神奇。

三、挖掘文本習作方法

本單元是習作單元,採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引導孩子一步步發現本文展開想象的四種方法:環環相扣、和現實生活不一樣、找相似、情感。並利用習作例文《一支鉛筆的夢想》進行驗證。

三、重視德育滲透

我藉助本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共讀媽媽和英英的句子,讓學生感知到無論英英有各種神奇的變化,媽媽對英英的愛和關心都是不變的。課堂最後,如果我能變,就變成神奇的藥水,幫助每一個需要我的人類,讓醫護人員不再用生命來換取安寧。在自然流暢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滲透。

四、重視讀寫結合

課文以一個可愛的孩子的口吻,描述了她變成一棵樹後,發生的奇妙的事情。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作者從不同的方面展開,想象奇特、有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也隨着情節走入那棵樹中,去感受作者描述的神奇景象。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作爲教師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用發散的思維去想去寫。

本節課,設計讓學生仿寫的教學活動,環節設計上,不僅有朗讀感悟,更有寫作練習交流,使學生的讀、思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

回顧這堂課,教學設計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方面效果明顯,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教學的幾個環節層層深入,不僅保證了自主、探究學習的質量,當然更爲重要的是幾個主要教學環節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習作,在教學中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又讓學生汲取到豐富的個性養料,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個別學生沒有積極地參與其中,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以後在教學過程中在這方面應加以探究。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努力追尋,使我語文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

篇六: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這篇課文通過大膽、新奇的想象,從一個孩子的心理來講述因爲不想自己在玩的時候被媽媽叫去吃飯而變成了一棵樹後的情景,先是樹上長滿形狀各異的鳥窩,又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動物……這篇課文敘述的“我”變成一棵樹的過程新奇、有趣,引導學生感悟想象的有意思是本文的重點,此外,雖然“我”變成了大樹,但媽媽還是一眼認出了“我”,也體現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深意: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人“到底還是媽媽”。因此,這是一篇充滿新奇的想象,又給人以溫情的文章。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會讀會寫生字詞,奠定閱讀基礎。

課中字詞的學習是本節課的一大重點,只有首先掃清了閱讀障礙,才能爲接下來的文章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預習,這體現着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結合多媒體技術進行聽寫,指名上臺板演,並鼓勵同學們互相點評作品,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生字詞易錯點的印象,還有助於引導學生注重字體的美觀。

二、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生動表達。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語言生動活潑,想象新奇大膽,文章整體極具趣味性。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想想哪些想象很有意思”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理解課文,並通過一遍遍的朗讀感受作者想象的豐富,層層推進,牽動對全篇課文的品讀、理解和討論,打造有效課堂,實現有效閱讀。

在充分解讀文本的基礎上,結合三年級學生特點,我考慮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切入,關注學情:一是關注標點符號體會想象的有意思,二是關注擬聲詞體會想象的有意思。文章中多處用到頓號和省略號,分析它們的運用不僅能引導學生體會想象之豐富,還能幫助學生對不同的標點符號加以區分,鍛鍊學生習作中熟練運用,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而擬聲詞也是使語言生動的另一要點,通過感知“丁零丁零”、“咕嚕嚕”等擬聲詞,學生能非常自然地產生共鳴,也能將其靈活地運用到今後的寫作之中,學以致用。

三、創設想象空間,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爲學生創設了想象的空間,努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的想象得到了盡情發揮,說得意猶未盡。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想象引導,安排了說話練習:“如果你也變成了一棵樹,你想變成一棵什麼樣的樹?”和“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讓每一個學生通過想象激發創造的靈感,在相互交流中迸發出思維的火花,體會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知識爲思想奠基,想象則給思維插上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作爲教師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用發散的思維去想、去做。

篇七: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從一個孩子的心理來想象一棵樹的感覺,但它所要敘述的又不僅僅是“我”變成一棵樹的感覺。從媽媽出現在樹下,隨後又住進樹上的鳥窩起,“我”變得有些緊張起來。“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媽媽看破,又盼望着媽媽能認出自己。讀到最後,我們才知道,“我變成了一棵樹”的意思其實是說,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人“到底還是媽媽”。在母親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不會被錯認的使。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學生的想象也得到了盡情發揮,學生說得意猶未盡。在孩子們的心中,想象的世界裏要什麼有什麼,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發達就有多發達。所有在現實生活中還不能實現的,在想象的世界什麼都實現了。你看,我們的孩子對未來充滿着多大的希望呀!我們的孩子多會想啊!

在教學中,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安排了說話練習“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對有些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通過想象激發創造的靈感,體會成功的喜悅。想象的多樣性,符合生活的客觀現實,便於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作爲教師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用發散的思維去想去做。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6837.html

  • 標籤: 教學 一棵樹 精選 反思 我想變成一棵小草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