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41W 次

篇一: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精選7篇)

在第一遍備課時,看了一下原有的PPT,好幾十張。怎麼想都覺得在30分鐘之內完不成任務,所以備課的過程當中將不重要的內容進行刪除。然後在下午二次備課的時候,在刪過的基礎上再加以斟酌,將一些可在腦子裏儲存以方便補充的內容存入腦子,可留可無的東西再次刪除。最終留下的內容發現都是圍繞着能讓學生當堂會背,當堂理解詩意需要的最關鍵的東西。詩、原文配詩意、再回歸原文背誦昇華古詩表達的情感。刪繁就簡,發現一下子思路更清晰,講解更沒有壓力,但前提是很多東西都內化進腦子裏才行。再回想,年輕時包括現在很多年輕人的課堂,就是好多東西都要講,生怕哪點沒講學生不會不明白了,覺得什麼都很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自己累學生也累。發現教學也跟自己隨着年齡對人生對世界的認知一樣:人生很複雜,世界很大,但重要的事情無非就是:學會自洽,健康快樂的度過平凡的每一天,就是凡人活着的意義。做老師也是一樣,每節課——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爲着一件事而去即可,最多兩個已經不得了了。很多細枝末節看似很美的東西真沒那麼重要,不用彎彎繞繞。

昨天發現了兩個可以進行慢節奏誦讀的配樂,另外一個是熟練之後快節奏進行誦讀的配樂。所以今天在五分鐘等待學生陸續進入直播間的時間裏,放着慢節奏配樂誦讀,給學生進行示範,也就相當於一次課前預習。全文結束之後,再次讓學生進行配樂熟讀,先是三變的慢節奏配樂,最後兩遍的快節奏的配樂試背。不知道學生學的怎麼樣,反正我在節奏感明顯的配樂誦讀中,不由跟着節奏晃着揹着,背誦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慢慢發現有節奏的配閱讀反而能找到換氣氣息調整的感覺,不覺得累。不知道學生讓學生配樂讀的咋樣,反正他老師是挺嗨的。

明天決定《狼牙山五壯士》視頻+講解方式授課,確實比自己講要省心些。

篇二: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是比較清晰,從讀準字音、讀通古詩、讀懂古詩,再到深入地理解詩歌,條理非常清楚,在理解詩歌時,能用一個主問題來統領整篇文章的教學。緊緊扣住“長征的艱難”和“紅軍戰士的不怕難”這條主線展開教學,層層深入,使學生心靈受到薰陶感染,體會到長征的艱難,領會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必勝的樂觀主義。但是,在朗讀指導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由於自身朗讀的水平不夠好,因此指導朗讀顯得蒼白無力。經過仔細地反思,我覺得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做得不夠好。

一、迴環復讀使用的時機要恰當。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爲統領,每個環節教學之後,都會回到這句話的朗讀中。理想的設計意圖是希望學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朗讀中,逐漸提升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這句話的理解也能逐漸深入,讀出紅軍戰士的豪邁氣概。但是,由於我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細緻、到位,而且學生也缺乏深入的感悟,所以在一遍又一遍的迴環朗讀中,學生的語調是單一的,在同一層面上的,讓人覺得沒有層次感,枯燥乏味。教學時,我讓學生深入學習詩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讓學生說說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爲什麼這樣比喻?通過討論,學生均明白了這個詩句突出了五嶺、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說明紅軍藐視困難,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二、要善於用教師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在一堂課中,如果教師始終是情緒激昂的,那麼學生自然也會受到感染,而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之中。這節課中,我覺得我還沒有完全地融入文本之中,從而導致學生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三、有些細節的處理不夠完善。

在長征路線圖的使用時機上,也可以有更好選擇。我用長征路線圖作爲學生了解長征的工具,如果能把這一工具與理解“萬水千山”結合起來,在理解“萬水千山”時讓學生去對照長征的路線圖,算一算跨越11個省到底需要走多遠的路,將長征路程數據進行折算,讓學生感受路程的遙遠。學生一定能夠了解得更深刻,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回味着這節課,或許我的教學設計還存在着許多的問題,或許我的語言引領不能直達學生的心靈,或許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遺憾,但是,我還是覺得欣慰,因爲在這過程中,我已經收穫了許多,勇於嘗試,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我想如果以後有機會再上這一課,我一定會修改一些環節,努力壓縮,讓精華凝縮在四十分鐘裏,使這首詩的教學一氣呵成,呈現出更加完美的姿態。向着這個目標,我會不斷努力的。

篇三: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爲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首先結合視頻讓學生了解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課堂教學時,我始終抓住朗讀爲主線,讓學生朗讀,從讀中去感悟紅軍戰士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讀中,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這首詞所呈現的畫面:騰躍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並結合學生所收集的資料,讓學生來說一說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了紅軍戰士鋼鐵般的意志。

“暖”與“寒”的理解是詩中又一個重點,它暗示了紅軍智取金沙江的快樂與強渡大渡河的悲壯與驚險。在“暖”字理解上,我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紅軍當時快樂的心情。“寒”字理解時,我播放了視頻《飛奪瀘定橋》,讓學生說一說看後的感想,整個問題迎刃而解。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詩人展開誇張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誦讀延伸,昇華長征。

把這一課真正上成朗讀課,通過反覆情感朗讀,讀出詩歌的意境,讀出對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精神的讚美。最後提醒孩子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來之不易,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同時也要發揚紅軍不畏艱險,樂於奉獻的長征精神。

篇四: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這周我是在國家中小學教育平臺上看的,是張海宏老師講的課。接下來我從下面幾點分析一下這篇文章。

首先是關於這首詩的知識點及重難點。由於它是一首詩歌,所以我在講課的時候就注重詩歌的理解以及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重點是重點字的翻譯,難點是對於感情的理解。我在突破重難點的時候,是採用逐句分析的方法,比如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句話,就需要同學們知道等閒是平常的意思,進一步讓同學們知道整句話的意思,然後通過對比萬水千山的艱難和紅軍不怕困難,以及把他們視作等閒之物來表達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我在講課的時候會讓同學們把需要他們理解的句子讀幾遍,說“同學們,你們從這句詩中讀到了什麼呢?”。在對這首詩進行逐句分析之後,讓同學們再帶着感情來讀,再通過對整首詩重點字的分析感受紅軍頂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及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關於字的練習是課內課下相結合的,在講重點字的時候,就讓同學們在自己的書法本上寫五遍,趁熱打鐵記下這個字,也會在課下讓同學們在小楷本上繼續寫重點字,加深記憶,同時讓學生們做這一首詩的練習冊。

我看張老師的課,他剛開始給同學們解讀了七律和長征的含義,給同學們解釋課題,通過介紹長征來幫助同學們理解整首詩歌,這個點恰恰是我忽視的,這就導致我在整節課中想讓同學理解紅軍的精神時非常困難。張老師讓同學們朗讀詩歌之後,對學生的評價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位同學讀的非常流暢,字音清晰,若是能把題目和作者一起讀上,就更好了”“請同學們關注閒、丸、寒、顏這四個字,他們是詩的韻腳,如果把他們堵好了,那麼詩也有了韻味”。張老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會指出,學生具體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讓同學們更容易接受,同時對學生的朗讀也有指導,這也是我一直忽視的,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指導朗讀的地方,我一直說“請同學們讀出這首詩的氣勢來”,我說的不到位,同學們也就理解的不好,也就讀不出來這首詩的感覺。張老師在讓同學們理解這首詩的時候,也是採用的逐句分析的方法,但是張老師會讓指名讓某一個同學來說,而我是讓同學們羣答的,之後我會減少同學們的羣答,增加同學們的個人回答。同時,張老師在逐句分析的基礎上,加入了視頻來幫助同學理解,這樣直觀的感受,更能讓同學們理解紅軍在長征途中的艱難,而我就缺了直觀的這個環節,只是讓同學們想象。張老師是通過讓同學們朗讀、看視頻、逐句分析來理解課文的感情,由於張老師逐句分析時,讓同學們理解的更深刻,所以張老師沒有單獨把感情拎出來讓同學再分析,同學們就已經能感受到英雄的紅軍。最後,張老師還關注到了同學們的背誦,在課堂上就挖空讓同學們背誦了。

通過分析張老師的課,我發現雖然我們在突破重難點的時候都用的是逐句分析的方法,但是張老師的逐句分析更細緻,在逐句分析中融入視頻,讓同學們更加直觀感受,同時,張老師注重朗讀,通過朗讀來讓學生們感受紅軍的艱難。最後也是我欠缺的一點,張老師在課上就給同學們背誦的練習了,而我是放在課下讓同學們背,這樣沒有學完趕緊趁熱打鐵的效果好。

篇五: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中國工農紅軍爲北上抗日,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於1934年10月從江西瑞金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翻過五嶺,突破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氣勢磅礴的烏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然後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

短短的一年時間裏,紅軍戰士開動每人的雙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完成舉世無雙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這首詩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的時候寫的。在學習《七律·長征》之前,可以利用視頻、文字等資料讓學生了解長征的歷史,再進入這首律詩的學習,有着必不可少的意義。

《七律·長征》理解起來並不困難,結合註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中的一些地名,山名,江河名等。詩中的一些關鍵詞對於理解至關重要,如“等閒”“逶迤”“磅礴”等,學生利用工具書在預習時弄懂意思,全詩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首聯總領全詩,頷聯承“千山”,以五嶺、烏蒙爲代表,頸聯承“萬水”,以金沙江、大渡河爲典型,尾聯總結全詩,突出越過岷山的喜悅,點面結合的寫法也顯而易見了。

學習過程中帶着學生邊理解邊朗讀,邊體會情感,抓住“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等詞語,學生很容易就能體會到紅軍戰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轉而一問,萬水千山真的只等閒嗎?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入毛主席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的一段話,加深學生的理解。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毛澤東

情感被充分調動,朗讀起來情感才能更加真摯,反覆朗讀,自然熟讀成誦。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把《七律·長征》放在第二單元《革命歲月》的首篇,足見長征的歷史地位和文學價值。

篇六: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是1935年10月,長征即將結束之時,毛主席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喜悅和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詩文雖然不長,但知識豐富,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較多,因此,本着學習是以學生爲爲中心的,學習是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設計爲四個活動板塊:

1、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2、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3、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4、誦讀延伸,昇華長征。

我這樣設計並教學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思考:

1、突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從課始到課終,我始終把學生置於主動、自動、互動的平臺之上,以讀代講,讓學生去自讀自悟,讀出層次、讀出韻味。

2、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行爲。我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見解。鼓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倡導個性化閱讀,如教學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多讀多悟、心靈交融、讀入文本、讀出個性。

3、正確對待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係,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人文性蘊含於工具性之中。現在有的課堂教學爲了突顯人文性,一味強調讓學生感悟,而丟棄了作爲第一性的工具性,這是極爲片面的。所以在本節課中我既注重傳承祖國的語言文字又關注學生的體驗和發展,如:對寒字的生成、理解。

4、創設了師與生平等對話的氛圍。在本節課中我沒有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而是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批註閱讀,讓孩子們在讀書中發現問題,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感悟中解決問題,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

5、通過課前佈置學生查閱資料和課上播放影像資料等手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爲課文的理解減緩坡度,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鋪墊,使得學生對一些重點字詞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篇七: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七律·長征》正是毛澤東同志爲紀念這舉世聞名的壯舉而作。當我一一次細細品讀這首詩時,眼前彷彿又看到那險峻的山、蒼涼的水,耳畔似乎又聽到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後盡開顏”的笑聲、歡呼聲。當思想盡情馳騁的時候,我深深地覺得長征精神是中華兒女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激勵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前進的腳步。

但對於現在小學生來說,長征不過是一個遙遠的故事,有的甚至前所未聞,學生不可能感受到長征中的重重困難。怎樣讓學生們感同身受?課前準備很重要。於是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規律,在備課中特別關注導讀的策略,尊重了“教學建議”,給予學生更多形象感悟,不僅體會詩句表面的意思,還能瞭解到詩句背後的故事,使學生能真正讀懂這首詩。

一、背景補充,形成畫面,走進長征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寫作背景,使學生走近文本,對詩歌描繪的情境與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蒐集了長征的相關資料以及毛澤東同志的簡介及其詩詞等,詩中提到的五嶺、烏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學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紅軍在這些地方曾經有過的艱辛。因此我搜索並剪輯了有關紅軍長征的路線圖;爬雪山、過草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視頻;下載了“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還有詩中所提到的山的視頻,進而理解“逶迤”和“磅礴”,爲下面與“細浪”、“泥丸”對比作了很好的鋪墊。通過這樣的情境渲染將學生一點點帶進那個時代,走進詩中所描寫的畫面,讓學生有如親臨實地,感受到長征中的艱險。通過查閱資料和課上交流資料等手段,不僅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了鋪墊,而且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爲課文的理解減緩了坡度,各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來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學生作標準答案式的灌輸,讓學生去感悟詩文蘊涵其中的一份細膩的詩情,一顆獨特的詩心。

二、運用策略讀懂詩句,體會長征之難,感悟紅軍精神

在教學設計時,我先抓住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一首聯作文章,自然引入“長征中紅軍遇到了哪些困難?哪句詩又體現了紅軍不怕難呢?”“說說你理解的句子”讓學生總的感知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經歷的種種困難。而面對這些困難,紅軍戰士是“不怕”,是“只等閒”,初步樹立紅軍戰士的英雄形象。接下來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視頻資料再次感受五嶺,烏蒙的天險,又通過和“細浪”、“泥丸”作對比,來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引導學生體會“騰”與“走”的意思,突破了教學難點。

在感悟“暖”和“寒”時,我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背景資料,走進人物心理來理解感悟“暖”和“寒”。適時的資料補充,幫助學生讀懂了詩句背後的故事,更深刻地體會了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情。

三、以讀代講,讀中悟情,感受長征。

我注重了朗讀指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將讀的訓練貫穿於始終,使學生由讀生情。開課不久,我聲情並茂地朗誦了全詩,用激情感染學生。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想象紅軍翻山越嶺時的情境,看看還會遇到哪些困難。這樣學生就更加體會到長征艱難了。以此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來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語氣的前重後平,體現了學生對紅軍樂觀精神的感悟。學習“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句時,我進行了引讀、創設情境讀、自由讀、齊讀等。快結束本課的學習時,還請他們在音樂聲中一起起立誦讀……朗朗的讀書聲,不絕於耳,學生在讀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領悟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情不斷昇華。

四、資源整合,創設情境,深入長征。

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爲學生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在理解“鐵索寒”那句時,通過播放電影片斷中那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展現了那浴血攀鏈的紅軍勇士形象,令孩子們既感心寒,對敵人仇恨;又感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體會最後一句詩中所包含的長征即將勝利時紅軍戰士們的喜悅、激動之情,再次播放電影片斷,讓學生被影片中以苦爲樂,勝利開懷的情境所打動,激發了學生的有感情朗讀,學生在放聲地激動朗讀中體會了最後一句詩意。整節教學結束之際,我播放了《七律長征》的伴奏,至此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介紹背景、高聲朗讀、特別是運用想象再現詩的意境,有助於學生體會時代久遠、場面宏大的詩句,確實是學習詩歌的一種良好方法。在以後的詩歌學習當中,將繼續推廣運用這些方法,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詩文的`思想內容。

另外,由於學生預習得十分充分,詩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參考書機械地背誦,所以對於詩歌的內容不是真的理解,沒有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從自身找不足,豐富課堂語言,注意語調,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5785.html

  • 標籤: 教學 反思 長征 精選 七律 作文課教學反思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七律長征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七律長征教學反思(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