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作文

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77W 次

篇一: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

近人對曾國藩非常推崇,毛澤東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對曾國藩也是視若神靈,1937年蔣經國經從蘇聯回國,蔣介石將他安置在溪口讀書,交給他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曾國藩家書》。

他一介書生,卻打造出了晚清最具戰鬥力的湘軍;他長着奸臣短命之相,卻成爲毛澤東、蔣介石都學習的蓋世名相;他功高震主,令慈禧寢食難安,卻能全身而退。爲官之道、創業之道、治軍之道、治家之道、育人之道,都在他的這一生中盡顯無疑。

曾文正說:“開國之際,若漢唐之初,異才、畸土、豐功、偉烈,飆舉雲興,蓋全系夫夫運,而人事不得與其間。至中葉以後,君子欲有所建樹,以濟世而康屯,則天事居其半,人事居其半。以人事與天爭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亂世多尚巧僞,惟忠者可以革其習;末欲多趨偷惰,惟勤者可以遏其流。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盡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他的意思是說,朝代建國之初,奇才異士不勝枚舉,這靠的都是天運而不是人的努力,正所謂亂世出豪傑;在朝代的中期,君子要想建功立業,天運佔一半,人的努力佔一半;而在朝代的末期則主要靠忠和勤了。這段話的描述雖有偏頗之處,但是他肯定了一個人在自身成功道路上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

而曾國藩從小並沒有表現出多少超於常人之處,相反他個性內向、尤好報復、天生一對三角眼似閉非閉,一副奸臣模樣。

儘管如此,在兩次考取功名不中後,在與太平軍交戰敗北後,儘管他有過自殺,但從未自此沉淪下去,而是十分注重自己道德品行的提高,不斷自我反省、吸取教訓並最終成爲一名爲後世推崇的大家。

他的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永遠地告誡着我們,勉勵着我們。

曾國藩的作戰手段也很獨特,他的做法是“錯硬寨,打呆仗“。就是要攻城時,先把自己的營職禮得十分幸國,先讓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然後再進攻對方,攻城的方式更奇特,先在城外挖長戰壕以阻斷糧草援兵,然後再把城池團團包圍,硬是讓裏面的人根盡彈絕,困死在城中,所以曾畫蒲的作成方式也是相當笨拙

湘軍最後成功,靠的就是兩個字,一個是拙,一個是誠。

到了1969年1月,毛主席在一次談話中表示:“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其政治立場和作爲,自是站在歷史進步反面的,但他畢竟是個複雜的人,有着多種身份的人,是個很多方面都留下自己影響的人物,所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是中國封建專制階級最後一尊政治偶像。”

曾國藩的事蹟仍然在這個當下的世界中有着極爲深遠的借鑑意義

篇二: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初讀《曾國藩傳》前,覺得曾國藩只是個衆人皆知、無人不曉的“賣國賊”,勾不起我的閱讀興趣。但翻閱數頁之後,似乎有點愛不釋手了。

從國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國藩的確是個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顧,屈服於西方列強對華政策而又竭力維護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賣國賊”。對於其一生的罪惡我覺得不應該歸咎於他個人品質,而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條件下的地主階級決定的。從個人角度而言,我覺得曾國藩是個修養頗高,有頭腦、有遠見和有謀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經歷大致可以分成七個階段:躋身六曹、創建湘軍、坐困江西、決戰安慶、攻陷天京、剿捻失敗和抑鬱而死,可謂有起有伏,人生變數無窮,讀之頗有感觸。

首先,曾國藩精通古文,廣泛獵讀,在學術上向很多當時有名人士請教,這些不僅增長了個人方面的見識,也大大提高了個人聲望。曾國藩能如此順利成爲二品官,一方面是由於自身勤奮好學和聰明能幹,另一方面是由於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舉薦。也許是這一切對於曾國藩來說太順利了,造就了他當初鋒芒畢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間處處碰壁、受到地方官員的百般排擠和刁難。其次,曾國藩經過一年的大徹大悟再度出山,受命爲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爲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臺。其實曾國藩受命爲兩江總督是清政府爲形勢所逼,迫不得已,由於清政府所依靠鎮壓太平天國的江南大營就在此時潰敗,只能依靠曾國藩集團所創建的湘軍來鎮壓太平天國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機會永遠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再次,湘軍攻陷天京以後,曾國藩自剪羽翼,釋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見其經驗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審事詳明,處事果斷。最後,曾國藩是個愛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賢人。行軍打仗,每到一地,必廣爲訪案,凡具一技之長者,必設法延至,收爲己用;聞有德才併兼者,更不惜重金,馳書禮聘。他還能虛心納言,鼓勵衆幕僚直言敢諫,故能收到集思廣益的效果。他在事業上能夠取得如此成功,與其有很大的關係。

讀此書不僅讓我對曾國藩有了更爲全面、細緻的瞭解,從中受到不少啓迪,而且加深了我對近代清朝歷史的認識。

篇三: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每當我讀完一本名著時,我總會閉上眼睛思考,思考我學到了或者是感悟到了什麼。在這個暑假,我完拜讀了《曾國藩傳》這部經典作品,從中收穫了不少。

首先讓我體會到的道理是我們需要下真功夫,“大道至簡”,“天道忌巧,去僞守拙”,雖然我在說唱音樂上面很有天賦,但是並不足以讓我做到家喻戶曉,做到大多數年輕人都喜歡聽我的歌,那我就必須得付出更多的努力,爲了我的夢想,同時在學習上,我也需要更多的付出,我相信只要我付出了我就可以學好。

其次讓我體會到的道理是要擁有一顆誠實的心臟,“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僞”、“有善念,方得始終”、“其身正,不令而行”,心誠要有必勝的理想信念,更要有真誠待人的坦蕩從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更多的誠實,特別是在親戚之間,我發現現在的人更多的態度與禮貌留給了陌生人,而對除了自己最親的家人之外的親戚都是勾心鬥角的,我覺得這樣子並不好,同時並不能體現出中國人的禮儀。

最後讓我體會到的道理是就是從曾國藩身上學到的,我們要學習他的勤儉節約,特別是在當今這個人們物質生活充足的世界,同時也要向他那樣學會積累,他的學習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但是他可以堅持積累,取得了不錯的地位。

然後讓我有着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家訓。曾國藩家訓中,分門別類的涉及了養心、求學、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相信即使對於今人,若能按照家訓中的道理行事也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曾國藩家訓中,有兩處我感觸最深:一是他提到,“讀史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也就是讀史時要做到設身處地,好比自己正在於當時的人對答應酬。如果遇到當時的事,你自己會怎麼做,應該擇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是,他提到“作詩文,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乎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時無鐫刻字句之苦,文成後無鬱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讀書積理之功也。

這部書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書,希望大家在閒暇之餘也可以閱讀並學習。

篇四: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近日讀《曾國藩傳》頗有感受特殊是對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精神很是佩服我覺得此種精神可用“呆子”哲學來形容。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可謂書呆子。此種精神我思之爲當今中國少有之精神由於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被認爲是百無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認爲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後做聰慧人。

一位日本老科學家講過這樣一個道理“要想成爲一個科學家必需要聰慧。”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這樣。所謂腦袋聰慧的人可以說他們猶如腿腳快的遊客雖然他們可以捷足先登的到達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唯恐會遺漏路旁腦袋笨的人如同走路慢的人始終閒逛在後往往毫不費勁的把珍寶捧在手中腦袋聰慧的人正是由於他們的推想可以縱觀路上的全部難關險阻至少也是有這種預感的所以經常簡單挫傷自己的進取的士氣。對於腦袋笨的人來說別人的工作總是顯得卓越精彩同時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好像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着自己的上進心。腦袋聰慧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爲人之師卻難成大家難爲大師。正如蘇東坡所說的難得糊塗,難得難得糊塗的境界就是一種呆子的處世哲學。

人生中不是全部的事情都有明確的答案不是全部的人都能用好壞來區分的。當遇到不能轉變或者對自己無害而有損的事情的時候能裝糊塗扮呆子的確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的。所謂的呆子哲學的精髓就是能對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你對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時候往往它卻向好的方向進展。着或許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道理。這個道理在曾國藩身上很好的體現了出來。他能夠在後期的官場如魚得水就是由於把難得糊塗的呆子哲學發揮的淋漓盡致的結果。

在如今的物質世界裏人們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許任何人損害自己的利益。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過了就是淺視地表現了糊塗一次或許更好。這就是我從曾國藩身上所瞭解到的'“呆子”哲學。

這是一本記載歷史人物的力作是一本不行多得的好書讓我學到了做事不能太急太忙不然有可能犯大錯。這本書很奈人尋味還有許多道理有待你去發覺。

篇五: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中華上下五千年,王位更替,滄海桑田。在這黃土大地上,不知孕育出了多少天驕。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臥薪嚐膽的勾踐,英勇善戰的左宗棠……這其中自然也少不死而後己的曾國藩。

曾國潘生於一八一一年十月十一日,他從小便努力學習。他在湖南老家的嶽麓書院學習一年半,參加湖南鄉試,之後中了舉人。在24歲時參加科舉,卻遺憾名落孫山。後來他在父親的鼓勵下,留在京城,發奮攻讀,但是後來也沒有考中,家裏也沒有能力供他繼續留在京城。

但是對於考試失利,父親並沒有責備他。回家後他將自己關在書房裏,一直苦讀,又一次踏上了進京的道路。家人借錢爲他足了路費。這一次,他沒有讓父母失望,成功中了進士。這一下,他讓父母揚眉吐氣,因爲曾家已經600年沒有出過進士了。不久,曾國藩創立了湘軍,他也被譽爲“湘軍之父”。他雖然不如曾國荃那樣親自上陣殺敵,但他卻精於指揮,親自率領湘軍轉戰大江南北,還迎來了清朝幾十年的統治中興時期。曾國藩率領着湘軍鎮壓了長達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國起義。其豐功偉績,可見一斑。

曾國藩到了晚年疾病纏身,可他卻依舊在處理事。處理完“天津教案”的曾國藩實在是撐不住了,最後長逝江陵。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曾國藩智商一般,並沒有考上狀元,但是他的人生目標非常明確,爲了他的目標不斷苦讀。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儘管他後來被人們批判,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曾國藩作爲接受傳統教育的人,他本本分分爲清朝鞠躬盡瘁,我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內心光明,堅持不懈的人。

曾國藩也曾在官場一再碰壁,碰的鼻青臉腫。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個性、脾氣、氣質、風格上的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爲人處事總是懷着強烈的道德優越感,自以爲居心正大,人濁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鋒芒畢露,說話太沖,辦事兒太直,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此時,曾國藩終於認識到行事過於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在家蟄伏兩年的曾國藩不斷自我反思,再出山時,爲人處事脫胎換骨。待人接物,前後判若兩人。驚歎於曾國藩的“中年變法”。自我反思的那麼徹底,那麼奏效,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實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的過程!

讀着曾國藩,隨着他的起起落落,也時時刻刻的在重審着自己,雖不能做曾國藩,但他的人生之道是值得一學的。

篇六: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回首去聆聽和撫摸這段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耳邊突兀、迴盪。

往事如煙,似水流年,卻帶不走這樣一個熟悉的名字,一個爲人所倚賴,爲人所唾棄,爲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國藩。

數峯無語立斜陽,也許曾國藩本人留給後人的,也是一塊默默的無字碑。一個雖不聰明但擁有超人的毅力的讀書人,一個二十多歲就考入翰林的儒士,一個當清政府在太平天國打擊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時挺身救駕,創立湘軍的勇者。他曾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官至極品,也曾飽受嘲諷,鬱居鄉里;曾在戰場上帶甲百萬,揮斥方遒;也曾一敗塗地,差點投水自盡。這截然不同謎一般的身世,也許正是他一生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內聖外王,不錯,這正是曾國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開《曾國藩傳》,細讀其中所引的曾國藩家書中的字句,我爲之所震驚,這難道就是揚名政壇,決戰沙場,堅韌果斷的清廷柱石?不!不像啊!溼潤雋永的文辭,語重心長的告誡,誠摯由衷的的認錯;一派慈和,一派忍讓,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驚歎,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歷覽前賢,有秦皇漢武的風騷,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更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彎弓射大雕。可又有誰,能像內聖外王的曾文正一樣,爲官則清正無私,舉賢若渴;爲將則機智沉穩,步步爲營,奇正相佐;爲儒則謙和內斂,毫無文人的狂傲之氣;爲父爲兄則嚴於律親,不使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曾國藩是一個永遠讓人無法讀明白的人,是一個文人,是一位儒將,是一個好官。也許只有毛澤東主席的評價最中肯:『曾國藩是地方階級裏最厲害的人物。』

無可奈何花落去,畢竟人無完人,安慶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國……這些是事實,不知是有意,還是不得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逝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攜字滿』,也許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篇七: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曾國藩,清朝第一名臣。他出身平常,智力平庸,七次方中秀才。資質遠不及左宗棠、李鴻章,爲何最終卻能名列他們之前呢?書中自有答案。讀畢此書,咀嚼其意,或問曾國藩憑何取得如此之大成就,吾思索良久,方歸於四字:內省反聽。“糞蟲至穢,化爲蟬而飲露之秋風;腐草無光,化爲螢而耀採於夏月。”

曾國藩出生於五六百年前的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之家,他自謂愚笨至極,卻如馬踏平川,最終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善終而去。如若他沒有每日內省之精神,憑其微微資智,怎能越衆人而上,瞻望四方?曾國藩自己也曾言:“吾赴勢甚鈍,取道甚迂。”然“東隅已逝,桑榆未晚”,他堅信“銖可積,寸可累”,洗除舊日晻昧卑污之見,矯然直趨廣大光明之域。如同一棵樹長大,勿忘勿助,日長一寸,日積月累,看平地長得萬丈高。人亦是如此。吾日三省吾身,做事不妥乎?與人交而不合禮乎?因小事動心乎?曾國藩每日這樣內省,並付之以行動,怎能不智慧呢?

很多大人物都喜歡別人如秋草伏風,偃伏於腳下,言聽計從,無論正確與否一律執行。但曾國藩恰恰相反。曾國藩齋名求闕,一生勤求己過,最喜聽別人批評之言,他不知多少次請友人“常慧箴言,並賜危論”。愈是位高權重,他愈是主動聽取逆耳之言,以克除自身的“意氣”、“客氣”、“矜氣”。每日必記“日省錄”數條便是他從靜海先生那裏學到的,從今往後,“雖造次顛沛,亦不閒一天,甚欲學之”。別人說的無理,他大致一聽,付之一笑,不與之辯駁;別人說的在理,他思忖再三,並誠心接受,有所調整。曾國藩可謂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極佳踐行者。郭嵩燾對於一生至交曾國藩,由親近轉而敬佩,最後甚至是崇拜。他曾如是說:“相國好諛而不廢逆耳之言,是從豪傑入者。”可見曾國藩反聽之精神予人震撼之大。

讀罷此書,感慨文章勾心鬥角、角度獨具匠心之餘,我想,若我們揮斥方遒之新青年,也能如曾國藩,做到內省反聽,我們中國必將實現海晏河清之大同,耀昳於世界之巔。正如克爾凱郭爾所言:“人活着不是爲了拖動枷鎖,而是爲了張開雙翼。”若問如何張開我們的雙翼?首先內省反聽。

明乎此,力行之,方可破繭化蝶,青雲直上,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內省反聽,曾國藩,我們與你共勉。

篇八: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

我們很容易記住那些波瀾壯闊的力挽狂瀾的全新蛻變的那一天,而真正銘記的是那些日日夜夜的奮不顧身的心向璀璨的過往。

《曾國藩傳》的開卷介紹了曾國藩與其父的科考經歷,初讀不免大爲驚訝,六次科考終於在榜尾列入了“秀才”,他曾被“懸牌批責”全省示衆,他曾被考卷當作“反面典例”文理欠通,而他卻讓被學臺“懸牌批責”成了命運的轉折點。更爲努力奮發,憑藉着極強的進取心,終於秀才、舉人、進士三聯捷,直升翰林。面對上天沒有給他一個更聰明的大腦,他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

有人早早中了秀才卻又止步不前,有人在失敗中跌倒止步,而有人經歷磨難,而從磨難中重新向前。可以聯想,當竹編工藝從一代一代的生活中逐漸隱去身影,當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在現代的生活中被“陶汰”,有人傳承着非遺文化,有人續寫着文化的生命,他們從世人的置疑與不解中走出,他們從世俗中走出,學習了那樣指尖上的文明,他們不屈服於城市發展事物的“篩選”,他們不忘祖輩的智慧,轉而心向璀璨,將那世人對他們“不顧正業”的“懸牌批責”。“好好工作”的“反面典例”一拋勿去,走向了生命命運的轉折點,奮鬥,奮鬥,成了一代代傳承不息的中華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當一個人不斷爲自己心中的璀璨前行時,他便沒有失敗。重新審視自己,九年寒窗,誰的道路上沒有阻礙,沒有曲折呢?沒有他人通暢,只能更加努力。曾國藩“尚拙”,他認爲一生挫折越多,失敗越多,無法取巧,沒有捷徑,只有更爲虛心,更肯付出。九年寒窗,還有未來很多很多天的學習,工作。人生,道阻且長,只有拋棄那一路的困難,才能一身輕鬆繼續向前;只有不斷深化自己,才能準備好自己,在下一次料考、道阻在眼前時,繼續心向璀璨,繼續一路前行,璀璨在心中,行則將至。

《曾國藩傳》中給出了人生的堅持的意義,那就是人生不論遇到了幾次道阻,幾次“科考的失敗”,幾次懊惱沒有一個天生聰明的腦袋,可以被推倒,但不可以被打敗。曾國藩曾帶着的“懸牌批責”的沮喪,接受了六次科考失敗,他回家後沒有放棄,沒有墮落。他只對自己說,只有更爲努力,才能填補失敗的痛苦。他奮力一搏,再次迎接了下一次的科考。

遇到困難時的頑強不屈,遠比取得成就時的堅持不懈更爲重要。曾國藩的聰明不在榜頭,但他的勤奮與堅持卻是清朝官員中當仁不讓的坐擁榜首。

道陰且長,行則將至。道阻且長,行且將至!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dhgzw/1354050.html

  • 標籤: 讀後感 曾國藩修身第四款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曾國藩傳讀後感800字(精選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