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精選15篇)作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精選1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6W 次

篇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精選15篇)

在寒假期間,我看了三本書,其中一本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看完後我有很大的感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述的是蛤蟆先生有重度抑鬱症,蛤蟆先生與一名叫蒼鷺的心理醫生經歷過十次面談後,蛤蟆先生心靈獲得了巨大的成長,認識到自身一些問題確實存在,主動改變,重獲快樂的故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人的三種自我狀態,第一種是“兒童自我狀態”,第二種是“父母自我狀態”,第三種是“成人自我狀態”。

“兒童自我狀態”裏,我們就像一個孩子,依賴父母或他人,被別人掌控着,就像是爲了迎合父母所呈現出的樣子。“父母自我狀態”裏,我們感到自己很有道德優越感,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總是對的,喜歡指示和掌控他人,“父母自我狀態”與“兒童自我狀態”恰恰相反。在“成人自我狀態”裏,我們既不像孩子,也不像父母,“成人自我狀態”裏,我們更像是一個成熟的大人,會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行事,無論是什麼情緒,都能理智對待。三種自我狀態中,“成人自我狀態”是我認爲最完美的長大成人後的樣子。

這本書裏講了四種人生座標,分別是“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也好”講的是一種發自內心信念的行爲,就是信自己,也信他人。“我好,你不好”這種人總需要攻擊或者譴責別人,但從來不會抑鬱。“我不好,你好”這代表了一個人的行爲態度,這一類人認爲自己很差勁,別人都比他好。“我不好,你也不好”這類人認爲自己很差勁,別人也很差勁。

理解我們的童年是理解我們自己的關鍵線索,情緒是自我的核心,要更好的理解自己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聯結並理解他們。

篇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一隻快樂的蛤蟆患上了抑鬱症,整天鬱鬱寡歡,他的朋友河鼠和鼴鼠爲了讓他痊癒,鼓勵這位不像話的朋友去看心裏諮詢師蒼鷺。

一場關於治癒的對話,就此展開。

其中讓蛤蟆先生最痛苦的就是他的父母,他的父親嚴厲而正直,而他永遠都在爲這爲那訓斥批評責備蛤蟆先生這讓,他認爲他父親永遠是對的,而他永遠是錯的,爲此他總是做一些傻里傻氣的舉動。他的父親會把坐在膝蓋上的蛤蟆先生推下去:“我受不了他這副樣子。”

假如我是一位家長,我會多鼓勵孩子和他講道理,而不是責罵他。

在當今社會,很多孩子都因爲父母的不理解和責罵而患上了抑鬱症,嚴重的甚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這點上蛤蟆先生的母親的做法更正確,當他的父親對他發脾氣時,她就會。安慰蛤蟆先生:“親愛的,別犯傻了,我肯定他不是故意這樣對你的。”對於像我們這樣的青年來說,沒有人願意被罵,更希望受了挫折之後,能受到來自家人的鼓勵。

父母的不完美,家庭溫暖的缺失,父母從未給過蛤蟆先生愛和溫暖,只有指責和冷漠。這樣的傷痛,帶着他來到了成人世界,年幼時形成的自卑、敏感的性格,始終折磨這着他,雖然極力讓自己看上去像個樂觀的“開心果”,但內心的脆弱,讓他日漸憂鬱。

在一次和蒼鷺面談後,他開始了自己在“適應型兒童狀態”裏待了多久,這讓他第一次產生了睏意,但他卻去劃了船,劃的比上次更好了,於是便去喝了杯啤酒,在週末收到了朋友們的午餐邀請後。和朋友們敞開心扉的聊天后,他感覺比之前快樂了一點。

當一個人遇到困難時,要勇於克服它,而不是用什麼辦法逃避它,正面的面對他,戰勝它!

篇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題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主要講蛤蟆先生經過與蒼鷺的十次面談,蛤蟆先生逐漸走出了抑鬱,去了解發現真正的自己,並在最後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標。

對於這本書,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蒼鷺先生第一次問蛤蟆先生:“你覺得怎麼樣?”當時蛤蟆先生很侷促,下意識地回答:“很好,謝謝你。”之後,它迫不及待地向蒼鷺先生分享自己的感受,這就是說明蛤蟆先生在進步。

“兒童自我狀態”和“父母自我狀態”是兩種成長狀態。這兩種狀態最爲典型的人物是蛤蟆先生和獾,蛤蟆先生一直都是順從,不會與他人爭辯,甚至有些時候還會想要去如何取悅他人。而獾就是第二種狀態中“挑剔型父母”很嚴厲,愛批評別人,對於之前蛤蟆先生做的任何事情都持否定態度,這使蛤蟆先生時常想起他的父親,挑剔型父母。

這兩種類型的人在生活中一抓一大把。小孩子會因爲想要一件衣服,想買一個玩具,在地上打滾哭鬧,引起父母的關注;孩子在家裏向父母提出合理建議、完成家長交代的事情但未達到父母要求,而被罵得狗血淋頭。在這本書中,蛤蟆先生的形象與現實生活中部分人有相似點,有時你可能遇到一些困難,或渾渾噩噩度過了一天一天又一天。自己沒有目標,像是漂在水中的浮萍,隨波逐流,不知道去何方,自己該做什麼。

但身邊總會有一縷陽光照亮着你,芾領着你,讓你找到目標去奮鬥,去實現它。只要你想走出來,離開現在的困境,找對方法與途徑,就一定會成功!正如書的結尾,蛤蟆先生騎着自行車放聲高歌,它很累,但它很開心。所以,在生活中,不管有什麼困難,我們都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畢竟人這一輩子,開心最重要啦!開心很重要,但自己要明確好目標,努力去實現,更爲重要!親愛的朋友,你有目標嗎?趕快行動吧!

篇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程雲哲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蛤蟆先生的情緒十分低落,在與心理醫生蒼鷺的交流和朋友的相處之後,情緒逐漸恢復開朗,併發掘了自己,改變了自己的故事。故事一開始並沒有直接對蛤蟆先生進行描寫,而是圍繞着蛤蟆先生的朋友鼴鼠開始,通過鼴

鼠的心理描寫與回憶,簡單交代了文章背景,逐漸吸引讀者走進故事。隨後,引入了河鼠,蛤蟆先生,獾等角色。

當蛤蟆先生的朋友們發現蛤蟆先生情緒十分低落時,“強行”要求他去看心理醫生,引入了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蒼鷺。蒼鷺是一名心理醫生,他對蛤蟆先生心情的轉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者安排了十次心理諮詢,巧妙地描寫出蛤蟆先生的心理轉變,也使得內容更加

舒緩,節奏相對更慢,讀者可以逐漸感受蛤蟆先生的改變。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作者對蒼

鷺和蛤蟆先生的動作描寫十分到位,使人物更加豐富生動;更有趣的點在於,文中兩者交談

時幾乎每兩句就會對兩者的語言進行描寫,比如“哀怨地說”“耐心地說”等詞,更凸顯出人物的心理。這兩點可以是全書內容的特色了,這對於讀者瞭解蛤蟆先生的改變起着相輔相成的作用。到了最後,蛤蟆先生送給了蒼鷺自己親手刨的木頭碗,暗示了他已經改變了自己,情緒也穩定了下來。以及最後和夥伴們的相聚,各自探討了未來。最後最明顯的點在於蛤蟆先生也對夥伴獾的感受發生了改變,他也感受到了獾的善意,這是蛤蟆先生在心理改變後跨出的第一步。

整本書的主題有關心理學,心理學最主要圍繞的就是情緒。當人們發現自己情緒出現問題,或感到無比沮喪時,他們會尋找心理醫生。書中的蛤蟆先生卻不一樣,前幾次諮詢他有着牴觸的心理,但到了後來他又非常渴望與蒼鷺的交流。我認爲最重要的原因在與他的改

變,不是情緒的改變,而是他性格、習慣的改變。在以往,他對自己是沒有很多信心的,並且有依賴心理,然而在他與蒼鷺不斷探討的過程中,他學習到了許多,他可以分析不同的情緒所處於的狀態:諮詢師在瞭解他的過程中引入了許多不同狀態,比如“兒童自我狀態”“兒童適應狀態”“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等。他真正認識到了那些原始的情緒所而升級到更多的複雜的情緒,不僅對自己,對他人所帶來的影響更廣泛。在整個諮詢過程中,蒼鷺教他學會了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不同情況,從中可以學習更客觀的知識,這使得蛤蟆先生在客觀學習中,潛意識地分析自己。分析他人並沒有分析自己更透徹。在書中,很有趣的地方在於,諮詢師蒼鷺把人生座標中的每一種情緒所造成的行爲都用了遊戲來形容,也就是心理遊戲。蒼鷺使用了許多問題圍繞着這個主題,這漸漸引出了蛤蟆先生憤怒的情緒(蛤蟆先生一直認爲蒼鷺從諮詢開始就彷彿在讓他承認他自己身上的錯誤和問題,用問題的方式似乎在挑刺,這讓蛤蟆先生越來越憤怒)。如果是以往,他憋在心裏;但是現在,他發泄了出來,用憤怒但沒有過於過激的語言向蒼鷺表達了出來。聽到這,或者說只有這樣,蒼鷺才能完全意識到蛤蟆先生的改變,這種手段十分具有針對性,並十分有效,也可以讓讀者感受到趣味性。

讀完全書,我學習到了很多,我在讀到這些不同狀態的情況後,我的潛意識也開始分析起了自己兒童時期到現在許多不同的情緒,這讓我更加深刻地去審視自己。在生活中,當我們情緒低落,對自己沒有信心時,我們要學會去客觀分析自己的情緒,瞭解它是怎麼來的,瞭解它的本質原因,這個過程會讓自己心裏好很多,也可以更清晰地意識自己是什麼樣子的。在未來,我們還會遇到這樣的情緒時,就不會那樣做出過激的行爲,會更客觀控制自己。這是我在書中學到的,也是這本書所想告訴我們的。

篇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揭望寒

“能幫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在蒼鷺的指引下回憶了自己的童年。他孤獨的童年,並沒有多少愛和快樂,主要是悲傷和抑鬱的。蛤蟆的祖父和父親都在經營家族釀酒企業,將蛤蟆作爲繼承人培養,期望非常高。在蛤蟆的記憶當中,除了順從父母之外,更想要取悅他們,他想讓父母感到滿意,爲他驕傲,可父母從來沒有對他說過一聲好,有的只有打擊和否定。於是他放任自己,用浮誇和愚蠢的行爲來博得周圍人的關注,直到成年,討好別人已經成爲一件自然的事,他想要每個人滿意,想要面面俱到,唯獨沒有想到自己的內心。

榮格早就說過:“沒有一種覺醒是不帶着痛苦的。”在諮詢過程中,蛤蟆好多次都差點崩潰:“討論了這麼久,結果就是我發現自己大半輩子都很愚蠢?”但他看到了自己的成長和改變,哪怕再痛苦,他也不願意就此停下來。

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順從,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經過十次諮詢,蛤蟆不再將過錯全歸於自己身上,找到了“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座標,真誠面對內心的需求,重燃生活的希望,確定了新的目標,併爲之揚帆起航。

當蛤蟆說“我就是一個不會生氣的人”的時候,蒼鷺也戳破了他爲自己編織的假象。蛤蟆終於明白,他不是不會生氣,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方式生氣。他帶領蛤蟆追溯童年的經歷,看到自己童年時經歷的創傷,看到自己仍然是以小時候討好父母的方式討好着身邊的人,而這樣做,並不會給他帶來健康的人際關係。

當蛤蟆責怪身邊的人如何錯待他、讓他不快樂的時候,蒼鷺爲他點破了最大的謊言:沒有人能讓你不快樂,是你自己選擇了讓自己不快樂。“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看清這一點,才能逃脫我們給自己判下的、心理上的無期徒刑。

在自己心裏,不但存在着一個無助的、渴求愛的“兒童自我狀態”,還存在着一個嚴厲批評自己、讓自己始終得不到肯定的“父母自我狀態”。只有打破童年情緒的圍困,用理性的方式來面對當下,活出“自我狀態”,纔算是真正成長。

我非常喜歡全書的最後一章,不僅僅因爲它延續了《柳林風聲》童話體的美好,還因爲這一段的細節描述,藏着作者的用心。蛤蟆與朋友河鼠、鼴鼠還有老獾歡快地重逢,每個人身上都出現了變化。他們都爲自己的目標制定了規劃,朝着理想的人生邁進。與此同時,他們仍舊保留各自鮮明的性格特質,各有各的神采。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長,並不代表徹底拋棄過去的自己,去遵循某個模板。相反,人格的完善,會讓你更靈動,更好地成爲自己。

“學百年黨史,建書香校園”,當我們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也要堅定自我,對生活和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

篇六: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張恩熙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題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是我在逛書攤時無意間發現的,剛開始讀它,也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剛上初三,正是最重要的時刻,而我卻無比的迷茫,如同書中的蛤蟆先生一樣陷入了抑鬱。

蛤蟆先生的童年非常糟糕,嚴厲的父親從來不會給他笑容,甚至覺得小蛤蟆一直達不到他的要求,而母親又極其的對丈夫唯命是從,雖然小時候也曾和母親嬉笑打鬧,但因爲母親十分害怕惹丈夫不滿,也就常常收起慈母的形象,連與小蛤蟆擁抱的次數都是極少,一個童年缺愛的孩子長大了總是會更加渴望獲得被愛的權利,可是,在後面蛤蟆先生逃出監獄被扔到河中後,救起他的河鼠第一時間並不是關心或者安慰他,而是數落他,長輩獾也總是像他的父親一樣教導他,說他很失敗,這導致了原本就缺愛的蛤蟆先生一點點沒了自尊,沒了生活的動力,逐漸頹廢起來。

我一度的覺得我和可憐的蛤蟆先生是相似的,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沒有獲得肯定的鼓勵,往往是被忽略的那一個。但是蛤蟆先生很幸運,他的難過被朋友們發現了,在朋友們的勸說下,他去看了心理諮詢師—蒼鷺。擁有豪宅豪車,當着校董的蛤蟆先生對蒼鷺喊着“我這一輩子幹了什麼?”他看似什麼都不缺卻丟了最重要的東西—自己,他渴望獲得愛,渴望被接納,卻又否定自己,所以纔在痛苦中掙扎,存在主義治療師歐文亞隆曾說“當我們壓抑或否認自我,哪怕只是一部分,代價也是高昂的。因爲身心會受到無形的束縛,終日惶恐。只有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讓心靈獲得自由”。在每一次諮詢中,蒼鷺醫生都會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像一條看不見的線,指引蛤蟆不斷認識自我,並完成痛苦的蛻變。從一開始的牴觸到後面的敞開心扉,從一開始的難過、憂鬱到後面的活潑、熱情,十次的談話讓蛤蟆先生解開了心結,也讓他認識到了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他開始整頓蛤蟆莊園,和朋友們聊起了理想,重新變成了那個幽默風趣的蛤蟆先生。看這本書時,我也在積極配合治療,如今也有了好轉,我相信我也會和蛤蟆先生一樣康復。

書中的心理諮詢師蒼鷺就是這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戴博德的化身,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學研究者,爲了讓人們更加充分的瞭解心理諮詢從而創作了這本著作。但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讓人們認識了心理諮詢這個專業,更讓人們深刻的瞭解到抑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也許他們並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矯情,而是長久的壓力無處發泄才導致的精神障礙。2021年我國確診了超過5400萬名抑鬱症患者,每年超過20萬人自殺身亡,不難想象如果蛤蟆先生的朋友們沒有及時發現他情緒低落,也許他也會走上不歸路。家人的理解、陪伴以及朋友的鼓勵是抑鬱症患者最需要的精神食糧,若連身邊最親近的人都不相信他們,那他們又怎麼會相信自己能夠好起來呢?

相信每個人在讀完這本書後,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最重要的應該就是要照顧好自己,理解自己,包容自己,別人的評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自己開心!

篇七: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柳林中,風聲裏,我聽到一個遙遠的聲音在輕輕地召喚。

於是,我且放下眼前的生活,在溫暖的文字間尋覓聲音的來源。我看見,我的影子,蛤蟆先生,靜靜地站在心靈的彼岸。

我們,以一本書爲媒介,在和煦的晚風中促膝長談。他微笑着告訴我一個影子的經歷和他來之不易的成長。

他向我訴說我們的童年,那是我們抵達這個未知世界後,世界回饋我們的禮物。那時的笑容,是未來不曾擁有的燦爛;那時的哭啼,是未來難以理解的悲傷;那時的童心,用天真和純潔洗去了塵世的污垢,在陽光的庇護下晶瑩剔透。這是一段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爲它記錄着人生衆多的第一次,我們第一次有了歸屬,第一次有了身份,第一次感受到愛,這也因此與漫長的人生髮生了關聯。時而的無理取鬧,烙下童年的印記,每一個人的成熟,都隱匿着一個孩子的無知與無畏。說到這裏,我望向遠處那隻翩飛的彩蝶,我明白了我想把它捧在手心的慾望;我望向身邊的那渠清水,我明白了曾經將它當作鏡子的浪漫;我擡頭望向湛藍的天空,明白了至今仍對它懷揣着的好奇。我理解我的影子,蛤蟆先生,曾對鼴鼠無端的生氣,穿西服戴領結的情致,在蒼鷺面前旁若無人地的嚎啕大哭。我或許更理解了我自己,每次離別,不捨和落淚的原因,對熟悉的一切本真地依戀。

他接着訴說我們的當下,這段我們即將成人的年華。在時光的磨礪下,在風雨的淬鍊中,我們迎來了蛹化成蝶的蛻變,身體的健壯給了我們擔當的勇氣,智力的發育使我們思想獨立,這個忙碌錯綜的社會獻上了不可錯失的機會,帶來的是更多的挫折與挑戰。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令所有人懷念,它最適合“理性”的標籤,最值得回憶和珍藏。告別了年少時的稚氣、莽撞、脆弱,沒有深刻的皺紋、豐富的經驗值得狂妄,會在茫茫黑暗中有信念獨自堅強,會在陣陣掌聲下謙遜彎腰——這是成人。我細聞,紫薇的香在空氣中盪漾,迎來了芳華;我細聽,黃鸝的脆鳴在幽谷間迴響。我想,只有花期已至,凝聚了日月精華,紫薇的美才有了自然的姿色;只有待羽翼豐滿,世界有了高度和寬度,黃鸝的歌聲才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坐在對面的影子,蛤蟆先生,不覺更令我欣賞:面對舊事重提的坦然,與蒼鷺的駁論,一封書信成全獾的自尊。我似乎也找到了一個理由,欣賞現在的自己,權衡着閒暇與學業,物慾與夢想。

最後,我們試探未來,思考着爲人父母或許帶來的變化。我們想起如山父愛,那個蹣跚的背影,和細水長流的母愛,用一針一線編織的牽掛。父愛母愛的深沉,茹苦含辛的恩情是我們對他們的敬畏和認同,但敬意代替不了畏懼,印象裏的他們也不乏嚴厲。所有人都會做一次孩子,成爲父母生命的一半,所有人也都會做一次父母,但後者貫穿了人生,是一種自我主義的演繹。眺望遠方飛回的燕子,奔波尋覓的滄桑;目睹樹洞深處,狐狸背對着寒意,讓溫暖預留在了它的懷裏;但淺海灘上的魚卵,生命被遺棄。此時此刻,蛤蟆先生,我的影子,自然地坦白着對父親的批評心有餘悸,我也想起有時的我,會出現像自己父母似的無趣的嚴苛。

“坐得有些久了,站起來走走可好。”影子說。

我接受了邀請,起身的那一刻,一種前所未有的釋然。

月明星稀,清風拂面,漫步淺淺沙灘,我享受着腳步的輕盈。夜晚的靜謐,提醒我不要忘記,有一天,我和我的影子,在這裏,思考了人生,黃昏時分起到海平面婆娑月影。

霧散了,熟悉的彼岸出現在了視野,腳邊,一隻小船搖曳。

“要回去了嗎?”影子問。

我默默踏上了小船,最後一次回頭,向他說了一聲謝謝,一聲有緣再見。

篇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吳雙

冒險歸來的蛤蟆先生,繼承了父親的莊園,成爲了一個富有的莊園主。在別人的眼裏,自由又快活。但蛤蟆先生卻因自己遭遇而抑鬱——他經常失眠,懶得打扮,眼中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在朋友們的施壓和懇求下,蛤蟆來到了諮詢師蒼鷺那裏,等待着蒼鷺開啓一場冗長的訓誡。但是蒼鷺卻告訴他,你不是來訪者,我不會幫助你的。

這段看似日常的對話,蛤蟆先生的回答表示,他並不是自己想要尋求改變,他的一舉一動、意見想法可能都只是源自別人的建議。他也許知道自己想要變好,但全身的每個細胞都在抗拒。一個不是真正發自自己的內心想要尋求幫助的諮詢者,沒有任何可能能在心理諮詢中獲得有效的結果。蒼鷺從沒強行向蛤蟆先生灌輸任何概念,只是引導他不斷地發現。當蛤蟆習慣性說“我很好”詩,蒼鷺讓他看到悲傷與絕望,追問蛤蟆“真實的感覺”,因爲情緒正是瞭解內心世界的入口。結束諮詢的那天,蛤蟆先生去參加了朋友聚會——他們盡享佳釀,講述未來打算。蛤蟆先生說,自己已經賣了莊園,準備去倫敦闖天下,他不再抑鬱,不再拉扯糾纏,他終於又成了曾經開朗、熱愛冒險的蛤蟆先生。

可現實卻沒有童話之中治癒那般簡單,確實我們很多時候如蛤蟆先生一般,懷疑自己一無是處,他不瞭解自己,常常自我否定。他渴望被接納,卻不知如何尊重與接納自己,總是心口不一,也許這很難,但是能幫助的只有自己,需要轉變觀念,首先這個世界你就是獨一無二,沒有人會比你自己更愛自己,在某些方面我們並不值得被那些條條框框定義你的價值,這是不可定義的,因爲生命本來就是神聖,“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嗎?你能對自己好一些嗎?你能開始愛自己嗎?”常常會把缺點無限放大,以短比長從而不斷否定自己,這心理其實和自己的處事方式和身處大環境有關。

往往背後有一個挑剔型父母,他們控制慾強,他們總在指責別人,動不動就焦慮得隨時會發脾氣,還想用不可能達到的標準來評人。有時候他們會擺出“養育型父母’的姿態,諸如“我比你更心痛”或“我是爲你好’之類的話。憤怒的人從不覺得內疚,因爲他們總在怪罪別人。他們是把自己內在的恐懼對外投射到別人身上,這樣就能把對自己的怒火轉向別人。有趣的是,如今真正可以和父母如同朋友一般相處很多,其實很多父母都不能控制情緒,卻是在發泄情緒;而多數父母現在和孩子相處方式大概是不健康的,雖然是雙方都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在情感上卻是喪偶式,不能讓孩子有所認同感,並自我懷疑與自卑,不能明確瞭解自己的優勢,而與其說是孩子脆弱不如說是不健康的家庭關係導致。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轉換視角來理解孩子。而不是以成年人的視角來觀察,還有就是一些時候父母和孩子彷彿如兩個對立不平等的階級,做不到好好交流溝通。

是啊,人們不停追逐愛,渴望成長,卻又拒絕面對拔節生長伴隨的苦痛,不斷否定,懷疑變化,恐懼未知,封閉自我,用慣怒對抗外部也對抗自己,攻擊他人也攻擊自我。應客觀看待,而不再感到羞愧,去傾聽內心的聲音,接納自己,相信自己,愛自己,勇敢的去鬥爭,去成爲獨立的自己。‘我是好的,你也是好的。’錨定我們的人生座標,這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信念不僅是成熟的接納自己,更是求同存異的欣賞他人接納他人。成長的本質就是減少並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係,這樣纔可以成爲獨立自主的人。成長很難,但是不得不經歷,逃離那個舒適的地方。

“只有當你是爲自己而不是爲取悅朋友們纔想諮詢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合作。爲諮詢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再見,蛤蟆先生,哦不,是那個躲避在壞情緒後面的自己。你看,此後的每一天,都充滿了令人激動的可能。

篇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願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今年的寒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很特別的書,書名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我剛拿過來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因爲它的書名而怦然心動,也沒有覺得它普通的外皮引人注目。但是當我翻開它的時候,就愛不釋手了,只想一口氣看到故事的結尾。

從蛤蟆的經歷中,我瞭解了現在大人們經常說的一個詞語——抑鬱症。這本書就是以蛤蟆患上了抑鬱症開始說起的。煩躁、焦慮、沉默、失眠……這些都是抑鬱症的表現,讓我來給大家說一說蛤蟆是怎麼克服了這些困難的吧!

蛤蟆本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傢伙,時常會惹出一些麻煩和笑話,大家都會因爲他的存在而感到生活充滿樂趣。可是突然之間大家卻很少發現蛤蟆的影子,大家都關心的去看望他的時候,竟不可思議的發現他已經陷入抑鬱,不能自拔。他的朋友們決定出手相助,他們是智慧威嚴的獾,碎碎念念的河鼠,體貼善良的鼴鼠。他們商量的結果就是不得不帶蛤蟆去看心裏諮詢。

蛤蟆第一次去心理諮詢的時候,他很疑惑地問諮詢師:“你認爲我會好起來嗎?”諮詢師堅定地看着蛤蟆的眼睛回答他說:“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們的談話中,蛤蟆說自己有過自殺的想法,並給自己的精神狀況評了最低的分數,最後諮詢師給蛤蟆的結果是,他現在正處在“兒童自我狀態”。

在他們治療的過程中,我也瞭解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每個人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回到“兒童自我狀態”,就是我們小時候的一些習慣,會一直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不論你到成年的什麼時候。所以我終於明白弗洛伊德的學生阿德勒說過的那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原來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想等我們成年了一定會更明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會是一輩子最幸福的事情。

蛤蟆的狀態就是因爲他的父親在他童年的時候,給了他很多不好的感覺和經歷。他的父親雖然是一個正直的好人,但是對蛤蟆總是過於嚴厲和不認可,造成了蛤蟆遇事自卑和不知所措的狀態。直到現在他已經成年,父親也已經不在了,他還依然擺脫不了自己的這些心理陰影,造成了今天蛤蟆的抑鬱。

經過諮詢師的一次一次的談話和開導,蛤蟆的狀態也已經越來越好,他可以跟着自己的感覺計劃、考慮、決定、行動一些事情,他逐漸恢復了從前的活潑,甚至比以前還要自信又堅定。諮詢師也非常爲蛤蟆高興,並且告訴他已經到了“成人自我狀態”,蛤蟆對自己的精神狀態也評到了最高分,現在的他不但不會再想到自殺,還對大家說:“我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

通過蛤蟆的故事我覺得,諮詢師真是一個偉大的職業,竟然能幫助一個抑鬱的人戰勝自己,對自己和世界都充滿信心。我還明白了,爸爸媽媽對一個孩子的態度是會影響一輩子的,所以我還希望能有更多的爸爸媽媽都能看到這本書,讓我們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給我們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和人生。

篇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一個淡定友愛的母親和一個熱情開朗的父親,會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氛圍。(題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寫的一部心理案例的合輯,看過這本書,就會明白,在人生長河裏沒有誰是你的擺渡人,除了你自己!

該書主要講述了蛤蟆先生曾經一向愛笑愛鬧,後來卻一反常態地鬱鬱寡歡。它一個人躲在屋子裏,連起牀梳洗的力氣都沒有。動物朋友們非常擔心它,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通過十次心理諮詢,蛤蟆先生在蒼鷺的帶領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也逐漸找回了信心與希望。

文中有一段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人生的座標有四個象限,分別是“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蛤蟆先生在諮詢之初,處於“我不好,你好”的狀態,對自己十分不自信。如果發生了問題,都會認爲是自己的問題,認爲自己十分差勁,認爲別人都比自己好。後來,蛤蟆先生探索了自己的內心世界,認識了自己,開始慢慢變得自信、友善,終於來到了“你好,我也好”的座標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

記得我曾經也有過蛤蟆先生這樣的感受,如果出了什麼問題,總會認爲是由自己引起的,然後就陷入無盡的自責中而鬱鬱寡歡。

羅伯特戴博德曾將人生比作一條河流,看似靜靜流淌,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涌,危機重重。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洶涌的暗流,如何纔可以跨過人生的暗流,成功通向彼岸?正如蒼鷺說的;心理諮詢必須是一個自發的過程,雙方都必須處於自願,爲諮詢負責的只可以是自己,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人。

人生苦樂無常,我們總會受傷,也總會有許多迷茫。請不要灰心,更不要沮喪。只要能沉得住氣,扛得住難,你自己就是那股最強大的力量。當你在自我治癒的路上,主動邁出第一步時,新世界的大門,已隨之爲你悄然打開。

篇十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蛤蟆本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傢伙,惹出過不少麻煩和笑話。可他因原生家庭的原因陷入抑鬱,不能自拔。他的朋友帶他去接受心理諮詢,通過和諮詢師蒼鷺的十次面談,蛤蟆走出了心理陰影,擁抱新生活。

這個故事看似很簡單,事實上它包括了太多案例和典型心理活動。首先,我想談談蛤蟆爲什麼會抑鬱。在第三章時,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蛤蟆連我的忠告都聽不進去,他的健康狀況一定十分糟糕的了。”這樣一句話不僅可以看出獾性格上有些自大,這幅場景也更像是一個大人在批評孩子。相處模式,朋友影響,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第四章中,在蛤蟆的回憶中,父親曾對他說過一句話:“他是個好孩子,可生性輕浮善變!”這也反應了蛤蟆原生家庭中父親的嚴厲,與對他“輕視”的評價。原生家庭,挑剔型的父母,爲蛤蟆埋下了一顆抑鬱的種子,使蛤蟆處處順從,處處迎合他人,下意識地以父母行爲去左右自己,去判斷是非對錯。蛤蟆,完全成爲父母的翻版。

第三,蛤蟆本身原因。從整本書來看,蛤蟆前期一直是小孩子的狀態,我們將之稱爲“兒童自我狀態。”這種狀態使他的一些感受和客觀事實發生了偏差。這也導致在朋友生氣時,蛤蟆會下意識討好,且那可能並不是他的錯。當然,狀態沒有好壞,只看場景,就像情緒和性格一樣。

也就是說,因爲原生家庭父母的挑剔,因爲朋友指責,因爲自身情緒化,蛤蟆怎會不抑鬱?當然,我認爲自身原因最重要,畢竟心態決定一切嘛!

很慶幸,蛤蟆經歷成人自我狀態,成爲自己人生的主角。

接下來,我想談談,諮詢過程中我的想法和感受。蒼鷺,我們暫且將他稱之爲智者。智者與蛤蟆的第一次談話讓我記憶猶深。他們只是坐着沒有說話,照常理,做爲心理諮詢師不應該先入爲主,說點什麼嗎?爲什麼不呢?我認爲,他是想讓蛤蟆知道,心理諮詢是個自發的過程,想要變好也得是自願。

第二次談話,蒼鷺幫助蛤蟆打開心中的怨念,蛤蟆說出了那一段不想回憶的往事。其實,抑鬱的過程不過就是:壞情緒,壓制。壞情緒,壓制……這樣反覆下去,總有一天會抑鬱。而智者便是要蛤蟆自己把壞情緒放出來,像氣球一樣,把氣放出。經過第十次談話後,蛤蟆獲得新生,幸福地規劃未來。蛤蟆走出來了!蛤蟆終於走出來了!蛤蟆心裏充滿陽光,哪裏還有黑夜呢?

最後,我想說,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五味雜陳。因爲我也有那麼一段時間像蛤蟆一樣悶悶不樂,可即便如此,我也和蛤蟆一樣走了出來。其中,我認爲十分關鍵的一點——自身強大的信念!要相信:我可以,我可以,我一定能走出去!記住:縱使世界再黑暗,心中再痛苦,也要選擇微笑,選擇快樂,選擇自信,好好照顧自己,好好愛自己。真正能治癒你的,還得是你自己!

篇十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張曦文

蛤蟆先生一直以來扮演着大家眼裏負責逗趣和搞笑的開心果角色,從來沒有人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天,他們推開蛤蟆莊園的大門,卻看見崩潰大哭的蛤蟆。

悲傷甚至抑鬱這種情緒,其實悄悄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但爲了達到讓他人感到滿意的目的,我們通常會選擇用“沒事兒”之類的客套話去掩蓋自己真實的想法。漸漸地,失意落寞在心底積聚成對自己的質疑和對未來的絕望。可是究竟要怎麼合理地釋放正常的負面情緒?心理醫生蒼鷺爲蛤蟆打開了一扇探索自己的大門。

“你感覺怎麼樣?”這是每次面診蒼鷺都會提出的問題。從第一次回答問題時的茫然不知所措,到最後一次的自如和侃侃而談,蛤蟆正逐步學會揭開他在潛意識中蒙在心頭的面紗,與心靈深處真實的自己對話。他在蒼鷺的引導下回顧自己不願提及的童年往事,並被告知作爲一生伊始的童年經歷會對人生之後的所有階段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正所謂“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蛤蟆嚴厲的父親軟弱的母親,以及過於優秀的祖父,都導致他無法避免地在與他人的比較和長輩強加的期待中長大。成年人擁有三種自然狀態:兒童狀態,即被動地接受責難;父母狀態,即主動地施加責難;成人狀態,也就是最爲理智且能夠就事論事地思考的狀態。而擁有過分沉默自卑的童年經歷的蛤蟆,似乎也因此失去了進入父母狀態的能力,長時間處於兒童狀態裏,任由幼年時期爲了適應環境所形成的習慣和行爲將自己圍困於其中。

“大家對我生氣時,我就會不自在,只要能讓他們重新喜歡上我就行了。”爲了規避一切可能發生的爭吵、打鬥和分道揚鑣,蛤蟆選擇用一再道歉迴應他人對自己的指責。在面對別人過分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怒火時,蛤蟆不是沒有過憤怒,不是沒有想過去用言語回擊,但他最後還是把憤怒轉化爲了對自己的懷疑。“我會不會做得還不夠好?”“如果我再做得更好一點他會不會就不這樣說?”處在“我不好你好”心理的人們總是把所有過錯最終都歸咎於自己,正如蒼鷺所說,這其實是人們與施難者的一種“共謀”,即無意識中配合對方的無端爲難,顯得自己愚蠢而弱小。這種說法曾讓蛤蟆覺得惱火,可他最後還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一昧忍讓自責是導致自己不愉快的原因之一。

看着蛤蟆從最初那個自卑毛躁而鬱鬱寡歡的樣子,到後來變得開朗大方,對人生有了充滿信心且較爲完整的新規劃,甚至學會反抗他人的自以爲是,我不禁覺得感慨。在追求社會關係和諧的這條路上,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帆風順,抑鬱並不是見不得人的情緒。悲傷和憤怒應當以一種攻擊性較弱的方式釋放出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兩方磨合而非一方退讓。學習這個道理不僅僅是爲了讓彼此的交流更加舒適,也是爲了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情商,不破壞自己的好心情。

最後,把蒼鷺先生說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每一個在絕望與逆境中掙扎的人們,願你們最終都能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

我的小宇宙燃起來了,怎麼辦?

篇十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你是否有過此感覺:自己快樂的心態在一瞬間變成灰暗,覺得自己人生像一場悲劇,痛苦不安。但當讀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會讓有這種心理疾病的人有所恢復。書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去看訪過十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與幫助。

這本書曾寫道,人生分爲三個時期:童年時期,家長時期與成熟時期,當在童年時期時,人們往往看一顆純潔的心靈,會根據自己的喜歡而去做,所以童年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家長時期的人,往往會多出教育與評價,喜歡做對比,喜歡教育別人。成熟時期的人往往理性了很多,會正確看待做事的分寸,會知輕重,明事理,成熟的人一般都完全經歷了社會。我現在正處童年時期,但沒有那麼頑皮,說白了我是一個青少年,讀完這本書讓我緩解最大的也許是即將面臨的中考,又或者是與父母不隨心的吵鬧,常常會讓我感到壓抑與煩躁,可又正如蒼鷺所言“救的了你的只有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時,起初一直在聽從醫生的指令,總是會詢問“該怎麼治我?我該怎麼做?”我想能做的,是從你自己的內心來,醫生說過,我們只會提意見,只會給你講一些方法,但能真正幫助你治病的,是你自己,你要自己調解心情,平復狀態,慢慢恢復心理,誡焦誡躁。每一句蒼鷺提及過的話,我總是會再三咀嚼,似乎自己的煩躁心情也會跟着慢慢平復。

就在前幾天吧,因爲很久才做完作業,被父母一頓數落後,我變得心急如焚,忐忑不安,總感覺自己如生病了一般,又開始喪失信心,喪失對考好高中的信心,甚至會哭會失落。我再看那幾句話,那幾句蒼鷺所說的話,我又平復了心情。信心是自己才能創造的,爲什麼不創造一個?而後我的心情好了許多,也重拾了那份信心。

蛤蟆先生回想了自己的童年、成長與現在,找到了那種種的病因,他在生活中的壓力累積變成了心理疾病。心理疾病不是精神病,它可以調節,只要一個人朝前看,用心去調復,它都會變好,正如文中的蛤蟆先生,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與蒼鷺的指導,漸漸又恢復成了那隻活潑可愛的蛤蟆。

這本看似童話的小說,用幽默的風格展示出來,其實其中也講述着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心理問題,讀完後你便會知道該如何去調節,去恢復,對一個人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是精彩的,願大家都能遇見蒼鷺,都能從黑暗中走出來。要堅信,拯救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篇十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曾說:“人生就像一條河流。水面上往往風平浪靜,緩緩流淌,但水下卻常是暗流涌動,危機四伏。走在人生這條路上,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步走下去就是暗涌。”

在表面平靜的生活背後,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洶涌的暗流,都會留下一些傷羅伯特結合多年心理諮詢工作的心得,撰寫了這本書,演繹了一個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模板和蛤蟆從患上抑鬱都康復過程。

書中的蛤蟆先生看似樂觀,但一路走來內心早已傷痕累累。他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壓迫和控制中,他有一個嚴苛的父親和軟弱的母親,他的童年沒有愛和溫暖,只有責怪。

蛤蟆7歲被送去私立學校,大學選擇拉丁語專業,畢業後繼承家族產業,他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由別人決定。

長大成人後,童年傷痛依然影響着蛤蟆,他爲了獲得朋友們的認可與接納,總是去討好、取悅他們,但換來的卻是指責與辱罵。這些事深深傷害到了蛤蟆。

後來他患上了抑鬱症,徹底頹廢了。

他的朋友幫他聯繫了心理諮詢師蒼鷺,在第一次心理諮詢時,蒼鷺就問蛤蟆:“你能告訴我,爲什麼來這兒嗎?”並且告訴他:爲諮詢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在之後每週一次的問診中,蒼鷺只是提出問題,讓蛤蟆自己分析原因,尋找答案。

而蒼鷺的問題,也一直是這三個:

“這件事,你怎麼看?”

“你有什麼感覺?”

“你會怎麼做?”

在蒼鷺的引導下,蛤蟆開始正視內心的傷痛,深入瞭解自己。在就診的這幾個月中,他始終記得蒼鷺說的一句話:“要不要與生活和解,你自己說了算。”

在蒼鷺的幫助下,蛤蟆漸漸好了起來,開始關注自己的情緒。在最後一次諮詢中,他給自己的情緒溫度計打了八分,而他第一次給自己打的是一到二之間。

《肖申克的救贖》中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

人生中充滿磨難,想要跨過坎坷,撫平內心的傷痛,只能靠自己。就像蒼鷺所說:“再好的心理諮詢,都出於就診者的自願。自愈的過程,都是爲了讓你自己找到答案。”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自己的醫生。想要走出陰影,只有靠自己掙脫。

篇十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關於心理諮詢的書,通俗易懂,讀起來溫暖而又治癒。蛤蟆先生由於原生家庭的原因,在自己的成長環境裏,遇到一些考驗,讓自己越來越迷失了方向,最後變得抑鬱了。從前那個詼諧幽默、助人爲樂、願意在各種場合下嶄露頭角的蛤蟆先生,變得不修邊幅、憂鬱孤獨,完全是一副挫敗感的樣子。

他的朋友河鼠、鼴鼠還有獾子大哥都非常擔心,他們不願自己的好朋友被心理疾病糾纏,於是幫他聯繫了蒼鷺醫生。朋友的關心,讓蛤蟆先生無法拒絕,他迫於面子去跟蒼鷺醫生見面了,然而蒼鷺醫生並不接受蛤蟆先生的這個被迫的態度,他希望拿出蛤蟆自己的態度。

蒼鷺讓蛤蟆先生給自己的情緒打分,10分最高,表示心情愉悅,5分居中,表示情緒不好也不壞,蛤蟆在1和2之間給自己做了標記。蛤蟆告訴蒼鷺自己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他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生活過得一團糟,說着說着竟然掩面哭泣起來。在心理醫生蒼鷺的引導下,蛤蟆先生把自己的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以及自己多年來的憂鬱和煩惱一股腦地傾訴出來。

每一次的溝通交流,都能讓蛤蟆先生看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糾正自己的思想和態度,蛤蟆先生漸漸快樂起來了。他們一共做了十次諮詢,最後一次見蒼鷺醫生,蛤蟆先生給自己的情緒打9分,他說盡管自己已經很開心了,但還是留1分,希望自己的未來越來越好。

蛤蟆先生重新換一個視角看待問題,從父母到朋友,再到自己,他覺得一切都變了,原來所有的不快樂都源於自己的態度。蛤蟆先生已經從憂鬱中走出來了,他的那些不堪過去再也不會影響到他的情緒了,他要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朋友們爲蛤蟆先生慶祝康復,大家舉杯共飲,暢想未來,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打算,他們爲彼此祝福加油,唱起快樂的歌。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的作者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根據自己多年的心理諮詢經驗撰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用經典童話《柳林風聲》的動物們作主角,來演繹一個心裏憂鬱的人去做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版本。這本書被認爲是國民級的大衆普及版的心理諮詢書籍,比起那些晦澀難懂的心理學專業書籍,任何人都能看懂,而且讀起來輕鬆愉悅不乏味,一氣呵成。

做一個能夠掌控自己情緒的人,有強大的自我意識,瞭解自己的情感,能從悲傷和不幸中重新振作起來,在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相信,真正能夠治癒自己的人,還是自己。

讀完這本書,我跟隨蛤蟆先生的成長與改變,也讓自己經歷了一場心理療愈,從孤獨到快樂,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zuoweizaiti/dhgzw/1373538.html

  • 標籤: 心理醫生 讀後感 先生 蛤蟆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精選1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讀後感(精選1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