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6篇)作文

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41W 次

篇一: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6篇)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三、領會課文按時間、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四、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方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的作用。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課時安排:3個課時。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問答法。

教學工具:PPT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是一個多麼令人嚮往的快樂歲月,可是,每個人都必須告別童年,成長爲一個大人,當一個成人回顧童年時,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一篇此類題材的名篇。

1.簡介作者和作品。

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爲《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二、題解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爲《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有什麼含義:

a)“百草園”“三味書屋”點名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爲兩大部分內容。

b)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三、快速閱讀課文,梳理生字詞。

1、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

確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纏絡chán攢cuán,

珊瑚shānhú,斂liǎn,腦髓suǐ,陌生mò,人跡罕至hǎn,覓食mì,竹篩shāi,秕穀bǐ,系jì,傳授shòu,書塾shú,淵博yuān,蟋蟀shuài,宿儒rú,蟬蛻tuì,

人聲鼎沸dǐng,竇dòu,厥士jué,拗ǎo,倜儻tìtǎng,金叵羅pǒ,盔甲kuī,繡像xiù,錫箔xībó

四、整體把握

通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

(一)文章哪一部分寫百草園,哪一部分寫三味書屋?

1、(1-8)敘述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2、(9-24)敘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二).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a)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說說你們的印象。

討論並歸納(百草園):

[1]有趣的動植物(樂景)

[2]神奇的傳說(3-6)(樂聞)

[3]雪地捕鳥(7-8)(樂事)

討論並歸納(三味書屋):

1、作者筆下的三味書屋:

①枯燥的環境

②單調的形式

③壓抑的氛圍

2、作者筆下的先生:

①是知識淵博,但拒絕回答“怪哉”一類的問題;

②是教學認真,不斷增加教學內容,讀書很投入,但不太束縛也基本上不體罰學生。

三、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傾向第三條,最後一段話表現了對兒時生活的留戀)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爲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爲合理。)

五.佈置作業

①生字生詞在作業本上抄寫三遍。

②熟讀全文。

第二課時

1.複習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導入新課。

2、快速閱讀百草園部分(1-8)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⑴提問:讀完課文後,你對百草園的印象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百草園中有無窮的樂趣(學生自由回答)。

⑵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第1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作用:課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層,寫出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引起下文回憶描寫百草園。

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是對這斷定內容的猶豫與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⑶請學生朗讀第2段,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

①找出本段中的兩個句式,並用該句式造句。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

②提問:作者寫了百草園中的多少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什麼?賞析本段的修辭手法。

討論並歸納:寫了十四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皂莢樹、桑椹、菜花、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叢、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討論並歸納: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

擬人句:“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蟋們在這裏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悅耳。

③提問:作者從哪些角度寫出百草園的樂趣?

討論並歸納:

a、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石井欄之所以“光滑”,是因爲井經過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爲童年的魯迅多次好奇地摸過它。說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叫天子忽然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也不單寫出這種鳥兒的機靈輕捷,還表現出兒童的羨意。至於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園,卻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觀賞、玩耍並探索大自然的奧祕。這當然是“我”的樂園了。這裏的草木蟲鳥曾吸引着兒時的魯迅先生去觀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至今,這些景物還歷歷如在魯迅先生的眼前,魯迅先生就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把它們描寫出來,表現兒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b、魯迅先生用色彩絢爛的語言,生動的文筆描繪了百草園的可愛。

C、多角度寫景,色形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找出色、形、聲、味及春、夏、秋景的詞語)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上寫;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上寫;覆盆子“又酸又甜”寫的是味覺:這真叫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裏實際上包括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這與下文寫到的冬天的百草園合起來成爲完整的四季圖,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巧。

d、.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先用兩句“不必說……”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第一個“不必說”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說”由高到低寫動物,這又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這幾種順序配合起來,使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多姿。

e、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作者曾對百草園的景物進行過細緻地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還在描寫之中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兒童樂園的熱愛之情。因而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小結]: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層,是寫景的精彩之處。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字中處處表現了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讓學生輕聲齊讀第2段,加深體會,加強記憶。

⑶學生默讀課文第3至8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提問: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起過渡(或承上啓下)的作用。從對百草園的景物的描寫,過渡到關於百草園中有關傳說的敘述上去。

②提問:這裏寫了一件什麼事?

討論並歸納:這裏寫了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帶有神怪色彩,結局是邪不壓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請一位同學起來複述“美女蛇”故事。

1、寫百草園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

答: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豐富兒童生活情趣。

⑷抽學生朗讀課文第7、8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提問:這兩段寫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了雪天捕鳥,是百草園冬天的樂趣。

提示:第7段第一句的寫作方法。(欲揚先抑或先抑後揚)

②提問:看到課文第7段,同時找出寫捕鳥方法的動詞,分析使用這些動詞的表現力。

討論並歸納:作者用“掃、支、撒、系、牽、看、拉”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生活的樂趣,對捕鳥的興奮。

[小結]: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這裏能夠自由地觀賞自然景物;這裏能夠聽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這種獵奇的心理驅使,想在百草園中尋得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裏還可以學到捕鳥這種本領;這裏還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決不能做的把戲——毀牆根、投磚頭、跳欄杆……這裏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潑的、帶有探險意味的,這怎能不是兒童的樂園呢?離開它又怎能不戀戀不捨呢?

這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表現了作者兒時在百草園中的種種樂趣。

⑹佈置作業

①背誦默寫課文第2自然段。

②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研討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教學難點

認識這段讀書生活也是一段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我們應珍惜人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

一.檢查第2段背誦情況。

二.複習舊課重點導入新課學習。

提問:上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本文寫景的精彩段落,那麼同學們還記得這些寫景的方法嗎?

討論並歸納:

1)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後才叫,與後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思極精巧。

2)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3)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用“單是就”突出後者

三.講述新課。

1.學生齊讀過渡段。

①問:“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三個“也許是因爲……”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意思?

討論並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這三個分句構成一組排比句,其內容都是在百草園中一些不“規範”的行爲,以此來推測離開百草園的原因。表現了兒童覺得被送進書塾是遭到了懲罰的心理。

②這一段字裏行間流露了一種什麼感情?

討論並歸納:這一段用猜測、疑問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達了童年的魯迅告別百草園時既無奈又戀戀不捨的感情。

③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④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起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2.研討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本課難點問題)

⑴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11、12兩段,邊讀過考慮:

①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字裏行間流露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討論並歸納:三味書屋的學習環境:“一扇黑油的竹門”,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下面有“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作者描寫剛到書屋時對裏頭的陳設佈置首先就充滿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門”,“三味書屋”的大匾,“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幅,那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儀式,對未脫孩提稚氣的魯迅,充滿着一種不同於百草園戲耍的新鮮感。假如說,百草園是令人留戀的,那麼進了三味書屋,則又使他的好奇心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

②“我”對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討論並歸納:主要是敬慕先生,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爲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⑵由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讀“我”的語言,一個讀先生的語言,一人讀敘述部分)

①魯迅先生兒時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描寫了讀書生活中的哪些樂趣?(學生討論,回答。)

討論並歸納:寫出了五個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問“怪哉”蟲——充滿好奇心;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玩耍;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上課時偷偷在下面玩紙盔甲,畫畫兒。

②問: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並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於這種態度是否正確,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學生沒提出也可不討論。)

③問:“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討論並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④問:你認爲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寫得有趣味?

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合理就行。主要讓學生理解把握課文內容。

⑤問:從作者的記敘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有理就行。

⑥作者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寫了老先生壽鏡吾,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他是什麼態度?(學生討論,回答。)

討論並歸納:先生則以他的品行“方正、質樸、博學”以及對學生的寬容獲得了少年魯迅的崇敬。文章是這樣描寫先生的:,他對學生和藹,在開始嚴厲,後來就好起來,不失開明,如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儀式。學生溜出花園去玩,並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於回答“何曰怪哉”之類的怪題也無可挑剔,從不輕易體罰學生,在學生不聽話時,戒尺和罰跪“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他有點舊書生的迂腐,他在念書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非常投入的一種聲情並茂好的朗讀習慣,這並沒有給學生帶來一點惡感,更沒有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恐懼的陰影。

⑦第二部分表現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四、問題探究

1.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襯托關係,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對本文結構的不同理解,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卻由此生髮聯想。對於爲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說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說表現百草園裏存在着惡毒的事物。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爲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4.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5.什麼纔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說說你的見解。(3分鐘)

6.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五:佈置作業

1、課堂作業。

2、練習冊。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篇二: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兒時戲與學習生活的一段經歷。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3、理解對比與過渡的作用。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經歷,體會課文表現出的童真與童趣。

2、學習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內容

掌握全方內容,把握結構,瞭解大意;重大研讀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1、導入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和莊重,但我們也深知,他曾因幾時阻止弟弟遊戲,自認爲犯下不可饒恕的過失,併爲此抱恨終生。那麼魯迅先生的童年時代是怎樣渡過的呢?讓我們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裏,追蹤一下他的成長足跡呢。

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2、範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3、檢查預習

識記字詞。

攢拗確鑿菜畦桑葚輕捷蟋蟀臃腫腦髓相宜書塾方正博學蟬蛻人跡罕至人聲鼎沸斑蝥斂秕穀無從宿儒同窗

4、默讀思考,自主學習。

出示思考題:

a、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b、依題目所示,將課文劃分爲兩部分。

c、對百草園的描寫,重點突出了哪些內容?

d、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怎樣的?

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注意圈點、標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讀能力。

5、課堂討論

明確:

a題目提示:文章內容表現一段經歷(從……至……),兩個過程(百草園、三味書屋);結構大致可以分爲兩個部分。

b、第一部分①-⑧段,第二部分⑨一篇末。

C、景物描寫、美女蛇的故事、冬天捕鳥。

d、在百草園的生活感受是自由快樂的(樂園)。

6、研讀與導學

出示思考題:

a、第一段重點寫了什麼?作用是什麼?

b、你認爲描寫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地方在哪裏?在什麼特點?

C、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的情節,你更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2、四人小組討論,課堂發言。

7、合作、探究

a、第一部分突出了“樂園”,是百草園生活的總起。

b、最精彩的描寫當屬景物描寫。其特點:

一是層次分明、詳略得當:“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前兩個“不必說”略寫百草園景物的概貌:“單是……”則抓住,“短短的泥牆根一帶”,詳寫百草園的內容。二是動靜交替、各具特色:“不必說……”寫靜物,“也不必說……”寫動物,“單是……”亦動亦靜,且分別從形態、色彩、聲音、動作等方面進行描寫,形象生動,用詞準確。三是虛實結合、趣味橫生:多數景物是實寫,“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是虛寫,通過聯想和想像,使事物更加生動形象。四是多角度觀察、感受:眼觀聞聲,手觸物,舌品味……

b、美女蛇的故事爲百草園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冬天捕鳥則抓住動作描寫,引人入勝,使平時無味的百草園也顯得生機盎然,令人歡快。

8、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共同瞭解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一體段生活經歷,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美好願望。同時我們還領略了作者獨具特色的景物描寫。同學們也應熱愛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薰陶,以成熟自己健全的人格。在描寫方面要觀察仔細,描寫具體、形象、生活。

9、作業

1、抄寫,積累字詞。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在上學途中,也許會有你喜歡的自然景物。請你抓住其特點,進行描寫訓練。300字左右。

篇三: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作品;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敘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2、通過合作與交流,探討寫景的妙處;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結合自身實際,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課文的主題。

3、描寫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徵,即找出所要描繪的景物獨特而又細微的地方,並用準確的語言把它傳神地描述出來。

景物描寫的作用:對景物進行生動細緻地描寫,實際上多是爲了寄託與抒發作者的感情。

4、記敘的順序:學習一篇記敘文,要把握記敘的順序,記敘的順序分爲:順敘、倒敘和插敘。順敘,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可使文章脈絡清楚,條理分明,有頭有尾。倒敘是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這樣的順序可以加強表現力,突出記敘的重點。插敘是在記敘過程中,插入另一些有關情節,然後再接敘原來的事情,對主要情節起到補充襯托的作用。

5、對比:是將兩個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較,從而突出優劣正誤。

6、認識魯迅從小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啓發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學重點:

1、領悟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通過複述課文,學習本文選材、組材的技巧。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

1.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

2.有些難解的詞語。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瞭解作家作品;積累生字生詞;整體感知課文。

教與學互動步驟: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時,老師在一旁解說: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童年的小夥伴、童年的小祕密、童年的故事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寫下了一篇優美散文,字裏行間蘊含着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伴隨這首優美的樂章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魯迅先生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板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二、瞭解作者及作品: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等專集。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朝”指早晨,這裏指童年;“夕”指晚上,這裏指老年。原來的意思是早晨開的花到晚上凋謝了去拾,這裏指老年回憶童年的事。這部集子裏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對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回憶。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時代的一曲戀歌。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朝花夕拾》包括:《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後記》,其中前文篇是魯迅在北京期間寫的,後五篇是在廈大期間寫的。《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樣,筆法靈活,抒情之中見諷刺,敘述之中顯深意,嚴肅的內蘊常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出之,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三、自讀感知。

1、散文屬於記敘文體,是與小說、詩歌、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散文的重要特徵是“形散神不散”。

2、解題:何謂“三味”?

•宋代李淑《邯鄲書目》有“書三味”的說法:“詩書,味之太羹(gēng),讀史爲折俎(zǔ),讀子爲醯(xī)醢(hǎi)。”

•意思是:讀《詩經》《尚書》等經書如吃未加作料的原肉汁;讀史書如吃大塊的肉;讀諸子百家的書如吃調好味道的肉醬。

•三味書屋柱上有對聯“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可證此說。

3、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桑椹shèn皂莢樹jiá油蛉líng蟋蟀xīshuài斑蝥máo纏絡chán攢cuán珊瑚shānhú豁huō腦髓suǐ陌生mò鑑賞覓食mì竹篩shāi傳授shòu書塾shú淵博yuān蟋蟀shuài宿儒rú蟬蛻chántuì竇dòu厥士jué秕穀bǐ金叵羅pǒ盔甲kuī繡像xiù錫箔xībó

倜儻tìtǎng灑脫,不拘束。拗(ǎo):這裏是用力彎曲的意思。

確鑿(záo):確實。菜畦(qí):菜地。輕捷(jié):輕快。

臃腫(yōng)(zhǒng):這裏形容何首烏塊根的粗大。

相宜:適宜。方正:正派。博學:學問豐富。淵博:(學識)深而且廣。

人跡罕至(hǎn):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斂(liǎn)收攏。

人聲鼎沸(dǐng):形容人聲喧鬧。沸,水開。系(jì)打結。消釋:溶解。

長吟:長聲鳴叫。機關:這裏是祕密的意思。無從:沒有辦法。

4、結合語境理解上面字詞的含義,根據你的理解至少用上上面的四個詞語說一段話。

四、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從文題來看,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有以下的含義:

a)“百草園”“三味書屋”點明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爲兩大部分內容。

b)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閱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爲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爲幾層。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第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第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第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第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第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第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第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第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第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3、結合全文內容,簡述題目所包含的變化。

時間:從______童年____到_______少年_______。

空間:從______家____到_______三味書屋_______。

生活內容:從_____玩_____到________讀書_______。

五、佈置作業,學生活動。

1、閱讀1—8段,以“一個的童年”說一段話或給個這幾段加一個小標題。

2、閱讀10—24段,以“的讀書經歷”說一段話。

篇四: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作家作品;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敘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與交流,探討寫景的妙處;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結合自身實際,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課文的主題。

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魯迅從小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啓發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學重點:

1、領悟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通過複述課文,學習本文選材、組材的技巧。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

1.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

2.有些難解的詞語。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瞭解作家作品;積累生字生詞;整體感知課文。

教與學互動步驟: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時,老師在一旁解說: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童年的小夥伴、童年的小祕密、童年的故事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寫下了一篇優美散文,字裏行間蘊含着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伴隨這首優美的樂章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魯迅先生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板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二、瞭解作者及作品: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朝花夕拾》包括:《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後記》,其中前文篇是魯迅在北京期間寫的,後五篇是在廈大期間寫的。《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樣,筆法靈活,抒情之中見諷刺,敘述之中顯深意,嚴肅的內蘊常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出之,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三、自讀感知,積累生字生詞。

1、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

攢拗確鑿菜畦桑葚蟋蟀臃腫腦髓相宜書塾方正博學蟬蛻人跡罕至人聲鼎沸倜儻

2、結合語境理解上面字詞的含義,根據你的理解至少用上上面的四個詞語說一段話。

四、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從文題來看,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明確:表明了記敘的是作者的一段經歷(從……到……),點明瞭寫作的兩個場景(百草園、三味書屋)

2、學生探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從題目看,文章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那麼他們各自的起止段落爲何,那一段又是過渡段,請探討。

明確:1—8: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

9: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

10—24: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經歷。

五、佈置作業,學生活動。

1、閱讀1—8段,以“一個的童年”說一段話或給個這幾段加一個小標題。

2、閱讀10—24段,以“的讀書經歷”說一段話。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學習本文選材、組材的技巧;初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與學互動步驟:

一、溫故而知新:

上節課我們對魯迅的這篇散文做了整體把握,我們在上節課佈置了兩個作業題,下面我們來探討第一題,請大家踊躍參與。

明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動——雪地捕鳥。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討:

1、作爲散文,要有文眼貫穿其中,你認爲1——8段的文眼是什麼?

明確:“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畫龍點睛,成爲這幾段文字的文眼。

2、學生賞讀第二段,感悟探討這段文字寫景的妙處。

明確:(1)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寫形、聲、色、味,寫春、夏、秋景的相關內容)

(2)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分析寫景的順序)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再由高到低寫動物(鳴蟬—黃蜂—叫天子);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菜畦、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

(3)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讓學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辭手法)

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引導學生揣摩詞、句,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說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至於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

(5)善於運用聯想。作者由何首烏根聯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從而表現了百草園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動活潑。

拓展延伸: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這個句式有什麼好處呢?能否模仿課文,用這個句式來寫一寫我們美麗的校園呢?

教師示例:(體現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說明亮整潔的教室,乾淨舒適的食堂,環境宜人的寢室,也不必說優美動聽的音樂鈴聲,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單是文化長廊一帶就有無限風光。)

3、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後,又寫了美女蛇的故事。下面先請一位同學簡要複述和評論這個故事。其餘的同學思考文章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由赤練蛇而寫到美女蛇,這是什麼表現手法?能否從學過的文章中再舉出一兩個使用這種手法的地方?

明確: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爲兒童樂園的情趣。這是運用聯想的表現手法;《天上的街市》也運用了聯想,由地上的街燈聯想到了天上的明星,再到天上的街燈和街市。

4、作者寫冬天的百草園,着重描寫了捕鳥,那麼作者是怎樣描寫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爲什麼要寫捕鳥?

明確: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拓展延伸:作者用一連串的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請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動詞來介紹你曾參與的一項活動。(如溜冰、跳馬、騎自行車、釣魚等)

5、總結: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這麼有聲、有色、有趣、有味,實際上百草園其實很普通,而且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是荒園”。既然這只是一個只有野草的荒園,爲什麼作者把它看作是“樂園”,而且寫得這麼有趣?

點撥:作者很懷念在百草園的生活,這是一段無憂無慮的生活回憶是美好的。可見童年的魯迅是一個熱愛大自然、好奇、天真幼稚的孩子。

6、學生品讀過渡段,探討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明確:應用疑問、猜測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讀出魯迅告別百草園時內心的震盪、依戀、無奈,從而表現他對百草園的眷戀惜別之情。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重點理解寫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探討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在文中的關係;討論文章的主題。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百草園給魯迅無限的樂趣,魯迅也在一天天的長大,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嬰兒他就告別了百草園,開始了他的三味書屋的生活。這節課我們首先看看他在這裏怎樣生活。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討:

1、學生活動,默讀10——24段,思考下列問題:

(1)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你能用平面圖畫出來嗎?爲什麼中年的魯迅還記得這樣清楚?

(2)文中還寫到了作者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你認爲他是一味怎樣的人,你喜歡他嗎?作者對他態度如何?

(3)爲使人物形象生動,文章對這位老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

(4)作者在這裏讀書快樂嗎?我們第一節課提出的第二替你應怎樣說?

爲完成上述四題,八人小組展開討論。

明確:(1)學生根據第10段的敘述來畫。他記得這樣清楚,可見他對這段生活的深情。

(2)他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和藹、對學生嚴而不厲的先生。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魯迅對先生的態度是: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爲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3)魯迅對他進行了A神態描寫:如“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B動作描寫:如“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C.語言描寫:如“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

強調:刻畫人物。我們要根據中心的需要注意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

(4)學生認爲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是枯燥無味的,或者認爲這裏的生活也讓人難忘也有歡樂的,只要緊扣文章內容來談,言之有理都可,應給於肯定。如,認爲枯燥無味,可從繁瑣的禮儀、教學方式的單調、不允許學生提問、不準做與教學無關的事、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等方面來談。認爲歡樂,可從老師較爲開明、老師知識淵博、有機會便跑出去玩、老師讀書入神可在座位上做遊戲畫畫等角度來談。

2、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①兩部分是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

②兩部分是襯托關係,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

③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學生合作探究,大膽發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細讀課文,邊讀邊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

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爲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爲合理。

三、拓展延伸

1、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們在一天天的長大,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見解和思想。你有自己的煩惱嗎?把它說出來,讓我們來給你化解化解。

2、從現在的觀點來看,你認爲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試談談你的看法。

三、課外延伸:媒體展示:

下邊是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三個故事:

他曾製作一張書籤,中間豎寫“讀書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個字,夾在書頁裏。讀書時,讀一遍書,自上而下蓋書籤上一個字。這個辦法同學們很讚賞,大家都仿效起來。

有的同學整天只想玩,常常揹着老師拉別人一起玩。魯迅爲防止同學影響自己的學習,就在書桌的左上角貼了一張三寸長二寸闊的紅紙條,紙條上寫着

“君子自重”4個字。

魯迅讀書時,還要幫助家裏做些事,特別是爲父親的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務,讀書遲到了,受到老師的責備,他就在書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個“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後,他就再沒有遲到一次。

把這些情況和課文作個比照,思考下邊幾個問題。

1、魯迅少年時這樣用功,爲什麼還對他的三味書屋生活流露出不滿的情緒呢?

2、少年魯迅視百草園爲樂園,又是一位用功讀書的學生,兩者有矛盾嗎?

3、你從少年魯迅在書桌的右下角刻個“早”字聯想到什麼?

篇五: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瞭解魯迅及《朝花夕拾》。

2、學習本文寫景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層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寫法;體會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3、學習熱愛大自然,追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對百草園景物的描寫;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

3、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圍繞教學重難點,採用自主研讀與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質疑,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搜尋寫作素材,把所學的方法用到實踐中來,讓學生學會寫作。

課時安排:

三課時

課前準備:

分析教材,準備PPT課件;學生查閱資料,瞭解作家作品,藉助工具書,疏通生字、詞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童年是一首歌,節湊活潑歡快;童年是一幅畫,色彩絢麗多姿;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它一去就再也不復返。請你談談你對美好童年生活的記憶吧(學生活動)。現在,讓我們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世界,去體味他的童真與童趣。

板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走近作者與作品。

1.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1918年5月,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等。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爲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

2.關於《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四十多歲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即回憶往事。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

3.寫作背景:這篇回憶性散文寫於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慘案以後,魯迅被反動當局列入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魯迅難以公開和反動勢力進行鬥爭,被迫於1926年應廈門大學的邀請離開北京。魯迅到廈大正值暑期,學生還沒有開學,他回憶起少年時的往事,寫下了這篇散文。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注意字詞,認準字音,辨清字形,明確詞義。

(1)字音字形。

竄覓跪拗確鑿輕捷雲霄倘若鑑賞啄食和藹恭敬質樸博學淵博倜儻淋漓盔甲紳士人跡罕至人聲鼎沸菜畦斑蝥纏絡珊瑚收斂腦髓竹篩秕穀繫繩書塾

(2)解釋詞語。

倘若:如果、假使。

和藹:指人性情溫和,態度可親,讓人心裏感到溫暖。

恭敬:指嚴肅、端莊有禮貌。

方正:指人行爲、品性正直無邪。

質樸:形容一個人的天真自然,心無旁念。

博學:學識淵博,知識豐富,見多識廣。

淋漓:比喻盡情,酣暢。

(3)比較“鑑賞”與“欣賞”:

同:都是動詞,都有“享受美好事物,領略其中趣味”的意思。

異:“鑑賞”指鑑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鑑賞”一般針對物而不針對人。“欣賞”是懷着喜歡與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認爲美好的東西,“欣賞”的對象不僅包括人,也包括物。

例:①她對雕塑有敏銳的鑑賞力和很強的理解力。

②但很長時間,我卻沒有機緣看日出,而只能從書本上去欣賞。

(4)詞語運用: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

例:就在這些人跡罕至的崖壁上,爬滿了青苔。

“人跡罕至”意謂“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滿青苔的崖壁,是沒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跡罕至”來修飾。

2.從課文的題目看,課文的材料是按什麼順序安排的?主要寫了哪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

以空間轉換爲順序。主要寫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

3.請用一句話簡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主要寫了作者回憶童年時候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

第二課時

一、深入探究,理清思路

1、根據“從……到……”的句式將文章分爲哪兩部分?

第一部分(1—8):百草園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三味書屋的生活。

2、第9段也涉及一點百草園的事情,爲何會被劃入第二部分?

第9段是過渡段。

過渡段的作用:承上啓下。

過渡段劃分原則:劃下不劃上。

二、研讀課文,感受兩種生活

1、快速默讀1—8段,讀後請以“的百草園”給這幾段加一個小標題。

2、散文要有“文眼”貫穿其中,請找出1—8段的文眼。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畫龍點睛,是這幾段文字的文眼。

3、小結。

樂園:多彩的景物;神祕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活動:雪地捕鳥。

4、賞讀第2段,找出你認爲最精彩的句子或詞語,並說說理由。

(1)見《金榜學案》P58第5題(1)。

(2)這一段景物描寫,形、聲、色、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填表。

本段採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由靜到動、先春夏後秋天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做了由層次的描述。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這個句式中,突出強調的是“單是……就……”

5、這一部分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後,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爲兒童樂園的情趣。

6、作者寫冬天的百草園着重寫了什麼事件?爲什麼要着重寫這一部分內容?

着重寫了捕鳥,對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及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都做了描寫。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孩子帶來的無窮樂趣。

7、品讀第9段,說說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

應該用疑問、猜測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讀出魯迅告別百草園時內心的震盪、依戀和無奈,從而表現出他對百草園的眷戀、惜別之情。

小結:

通過描寫百草園是一個絢麗明快、充滿生機的樂園,充分表達了“我”對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好奇、求知的性格特點。

8、默讀10—24段,說說你對作者筆下的三味書屋的看法。可用“的三味書屋”的形式說出來。

陳舊、呆板、冷清、單調……

9、作者寫三味書屋的生活選取了哪幾個片段?

①提問“怪哉”;②小園玩耍(折臘梅花、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③師生共讀;④上課偷玩(做戲、畫畫兒)。

10、你認爲文中的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結合內容進行分析。

文中的先生一個方正、質樸、博學、和藹可親、教學認真、嚴而可敬的人,在當時算是比較開明的私塾先生。

爲使人物形象生動,文章對這位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

神態、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了一個迂腐、方正、質樸、博學、和藹、嚴而可敬的先生形象。作者是懷着敬意在回憶他的老師的。

小結:

孩子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在荒廢的百草園離,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快樂;在枯燥的書塾裏,孩子也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快樂。

第三課時

一、歸納主旨

本文寫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①兩部分是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

②兩部分是襯托關係,用自由快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

③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正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二、品讀課文,賞析語言

1.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因爲距最末次的相見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所以用“似乎”表示不確定;然而童年生活歷歷在目,所以用“確鑿”。

2.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

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先寫冬天百草園的“無味”,用來襯托後文下雪帶來的樂趣。

3.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連用九個動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突出百草園給愛玩的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的確是兒童的樂園。

4.也許是因爲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爲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爲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

連用三個“也許”構成排比,表示疑問、猜測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現了“我”對百草園依依不捨的心情。

5.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爲讀到這裏,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運用神態和動作描寫,準確生動地寫出了先生讀書入境、自我陶醉的情景。

6.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油蛉、蟋蟀的叫聲悅耳動聽,表現出百草園給兒時的“我”無限的樂趣。

三、拓展延伸。

請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句式寫一段話。

篇六: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地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2.理解並學習本文按空間順序記敘事件。

3.理解課文運用對比的寫法,表達了對兩種不同生活的熱愛留戀;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本文的第一部分,寫百草園裏的生活情景,描寫生動、具體、形象,應引導學生通過對留點詞語的揣摩而理解、掌握。本文後一部分寫三味書屋的生活,對封建教育的批評否定是融匯在這種學習生活的描述中的,應通過分析具體的詞、句幫助學生理解、體會。

2.本文是學生進入中學所接觸的魯迅先生的第一篇作品。文章篇幅又較長,詞彙豐富,需用一課時來簡介作者和作品,正字音,釋詞義。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注字音、釋詞義,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爲《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爲《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有以下的含義:

a)“百草園”“三味書屋”點名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爲兩大部分內容。

b)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二、作品簡介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雜文集:《華蓋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

三、掃除文字障礙。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提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引導學生注字音,解釋課本未註釋的詞。

確鑿zuo菜畦qi桑椹shen油蛉ling

斑蝥mao纏絡chan相互纏繞在一起攢cuan

珊瑚shan蟋蟀shuai豁huo此處狀聲斂lian不同的感受?

腦髓sui陌mo人跡罕至han竹篩Shai

覓食mi找食秕穀bi系ji傳授shou書塾shu

淵博yuan學識深廣宿儒ru蟬蛻tui人聲鼎

沸ding竇dou厥士jue拗ao倜儻titang

金叵羅po盔甲kui繡像xiu錫箔Xibo

3.指定學生朗讀全文。

4.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文章的題目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請同學考慮文章從第幾段到第幾段寫的是“百草園”的生活?第幾段到第幾段寫的是“三味書屋”的生活?

教師小結:課文第1至第9段寫的是作者兒時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第10至第24段寫的是作者兒時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四、佈置作業

1.生字生詞在作業本上抄寫三遍。

2.解詞要再理解鞏固。

3、復朗讀課文三遍。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景物人物描寫,諸多樂趣,戀戀不捨百草園三味書屋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由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導入新課。

這是上節課給課文劃分的兩部分

第一部分(1-10)敘述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

第二部分(11-24)敘述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二、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百草園生活透析

引導:百里草園裏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1]有趣的動植物(2)

[2]神奇的傳說(3-6)

[3]雪地捕鳥(7-8)

1、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是對這斷定內容的猶豫與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課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層,寫出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引起下文回憶描寫百草園。

2、作者寫了百草園中的多少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了十四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皂莢樹、桑椹、菜花、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叢、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3、作者寫了百草園中什麼景物呢?

討論並歸納:萊畦,石井欄。

4、作者在寫這些景物、動物、植物的時候,用了哪些詞語把它們寫得更加生動、美好呢?作者爲什麼把這些景物寫得那麼具體、生動、真切?百草園爲什麼是“我那時的樂園”?(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描寫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板書)。石井欄之所以“光滑”,是因爲井經過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爲童年的魯迅多次好奇地摸過它。說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叫天子忽然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也不單寫出這種鳥兒的機靈輕捷,還表現出兒童的羨意。至於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園,卻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觀賞、玩耍並探索大自然的奧祕。這當然是“我”的樂園了。這裏的草木蟲鳥曾吸引着兒時的魯迅先生去觀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至今,這些景物還歷歷如在魯迅先生的眼前,魯迅先生就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把它們描寫出來,表現兒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5、作者怎樣描寫出百草園的可愛?

魯迅先生用色彩絢爛的語言,生動的文筆描繪了百草園的可愛。2.多角度寫景,色形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板書)。(找出色、形、聲、味及春、夏、秋景的詞語)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上寫;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上寫;覆盆子“又酸又甜”寫的是味覺:這真叫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裏實際上包括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這與下文寫到的冬天的百草園合起來成爲完整的四季圖,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巧。

6、作者用什麼方法來把這百草園的可愛之景描繪得生動活潑而不顯得雜亂無章呢?

7、作者爲什麼能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板書)。作者曾對百草園的景物進行過細緻地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還在描寫之中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兒童樂園的熱愛之情。因而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8、本段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描寫百草園的事物?表現出了事物的什麼持點?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

擬人句:“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蟋們在這裏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悅耳。

[小結]: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層,是寫景的精彩之處。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字中處處表現了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那麼我要強調一點就是請同學們注意學習作者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9、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起過渡(或承上啓下)的作用。從對百草園的景物的描寫,過渡到關於百草園中有關傳說的敘述上去。

①這裏寫了一件什麼事?

這裏寫了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帶有神怪色彩,結局是邪不壓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②寫百草園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

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10、①課文第7、8段這兩段寫了什麼?

寫了雪天捕鳥,是百草園冬天的樂趣。

②課文第7段,同時找出寫捕鳥方法的動詞,分析使用這些動詞的表現力量。

作者用“掃、支、撒、系、牽、看、拉”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③第8段寫出了一位什麼樣的人物?這和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什麼關係?

第8段寫出了一位善良、沉靜、有豐富捕鳥經驗的農民——閏土的父親。字裏行間洋溢着對勞動人民智慧、經驗的欽佩之情。這層中,沒有明寫“百草園是„我‟的樂園”,但樂在其中了,捕鳥時的新奇、興奮,對閏土父親的欽佩,這些都是百草園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這樣就把“樂園”寫得實在、具體。

[小結]: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這裏能夠自由地觀賞自然景物;這裏能夠聽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這種獵奇的心理驅使,想在百草園中尋得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裏還可以學到捕鳥這種本領;這裏還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決不能做的把戲——毀牆根、投磚頭、跳欄杆……這裏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潑的、帶有探險意味的,這怎能不是兒童的樂園呢?離開它又怎能不戀戀不捨呢?

這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表現了作者兒時在百草園中的種種樂趣。

本文寫景的精彩段落,你能說出這些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方法嗎?

1)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後才叫,與後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思極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4)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用“單是就”突出後者

①課文“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三個“也許是因爲……”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意思?

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儘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這三個分句構成一組排比句,其內容都是在百草園中一些不“規範”的行爲,以此來推測離開百草園的原因。表現了兒童覺得被送進書塾是遭到了懲罰的心理。

②這一段字裏行間流露了一種什麼感情?

這一段用猜測、疑問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達了童年的魯迅告別百草園時既無奈又戀戀不捨的感情。

③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麼心理?

(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④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起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

研討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第11、12兩段)

1、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字裏行間流露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三味書屋的學習環境:“一扇黑油的竹門”,書房中間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下面有“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板書紅色的字)。作者描寫剛到書屋時對裏頭的陳設佈置首先就充滿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門”,“三味書屋”的大匾,“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畫幅,那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儀式,對未脫孩提稚氣的魯迅,充滿着一種不同於百草園戲耍的新鮮感。假如說,百草園是令人留戀的,那麼進了三味書屋,則又使他的好奇心進入了一個新的天地。

2、“我”對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主要是敬慕先生,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爲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3、魯迅先生兒時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描寫了讀書生活中的哪些樂趣?

寫出了五個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問“怪哉”蟲——充滿好奇心;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玩耍;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上課時偷偷在下面玩紙盔甲,畫畫兒。

4、怎麼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5、“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6、作者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寫了老先生壽鏡吾,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他是什麼態度?

先生則以他的品行“方正、質樸、博學”以及對學生的寬容獲得了少年魯迅的崇敬。文章是這樣描寫先生的:,他對學生和藹,在開始嚴厲,後來就好起來,不失開明,如沒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儀式。學生溜出花園去玩,並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於回答“何曰怪哉”之類的怪題也無可挑剔,從不輕易體罰學生,在學生不聽話時,戒尺和罰跪“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他有點舊書生的迂腐,他在念書時,“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非常投入的一種聲情並茂好的朗讀習慣,這並沒有給學生帶來一點惡感,更沒有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恐懼的陰影。

7、第二部分表現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什麼特點?和百草園中的情趣盎然構成了什麼關係?

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

縱觀全篇

1.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

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襯托關係,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

2.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爲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4.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全篇總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傳統的、經典的文章,可以說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偉大的魯迅先生用飽蘸了快樂甜蜜和惆悵憂傷的筆觸回憶了自己童年時期的一段生活,文中有優美的寫景,有詳盡的敘事,充滿了童真童趣,也有着淡淡的失落和悵惘。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5985.html

  • 標籤: 教案 七年級 百草園 三味書屋 語文 三年級語文作文教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