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6.45W 次

篇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5篇)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攢、拗、確鑿、輕捷、相宜、方正”等詞的讀音,字形及詞義,並學會運用。

2、學習本文寫景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3、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長的足跡,體味童真童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對事物的準確描摹,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寫作思路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瞭解插敘。

2、引導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精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總體思路;重點研討第一部分。體味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無窮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每個人的童年,是一片寬闊的原野,在這上面,你可以任意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飛所有的希望,可以播灑一生的幸福,可以盪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券的,只要有一顆敏銳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記憶都會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們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瞭解魯迅先生有關童年的記憶。

二、作品及背景介紹

本文是一篇寫於1926年9月18日的回憶性散文,當時魯迅被反動派列入通緝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單,魯迅難以公開和反動勢力進行鬥爭,被迫於1926年離開北京。魯迅到廈門大學正值暑假,學生還沒開學,就寫下這篇散文,後來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憶往事,原名《舊事重提》,後改爲《朝花夕拾》。它是一曲少年時代生活的戀歌。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1、範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

2、正音

確鑿(záo)菜畦(qí)斑蝥(wú)攢(zǎn)斂(liǎn)腦髓(suǐ)秕(bǐ)谷蟬蛻(tuì)書塾(shú)宿儒(rú)倜(tì)儻(tǎng)竇(dîu)3、請學生說說初讀後的感受

4、劃分文章層次

討論後歸納全文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來不及走到中間去”)寫百草園的生活。

第二部分(從“出門向東”到完)寫三味書屋情形。

四、研讀第一部分

1、齊讀第一部分

2、探究質疑

(1)第1自然段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句話是否有矛盾呢?

討論後歸納:沒有矛盾,前一句是用大人的眼來看的,“確鑿只有”-斷是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中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地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定獐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2)作者是怎樣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討論後歸納:

A、從句式上看,用“不心說„„也不心說„„單是„„”宕開一筆,爲的是突出下面“單是”的內容。既然“單是”就已趣味無窮,可見園裏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這是以一概全的寫法。

B、從描寫的範圍看:先寫整體,後寫局部。

C、從描寫的對象來看:既有植物,也有動物。

D、從觀察的角度來看:視覺: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聽覺: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在這裏彈琴。

觸覺: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的斑蝥,有可以牽連不斷地拔起來的何乎烏的臃腫的根。

味覺:有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E、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在這裏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F、從遣詞描寫來看,用詞鹽分準確、生動,形容黃蜂用“肥胖、伏”,形容叫天子用“輕捷、直竄”,形容石井欄用“光滑”都十分貼切。

(3)文章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爲兒童樂園的情趣。

(4)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爲什麼要寫手下捕鳥?

討論的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五、小結

寫百草園,作者抓住了一個“樂”字來寫,有樂景、樂聞、樂事。洋溢着生機和活力,情趣盎然。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篇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景。

(2)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多角度描寫的手法。

教學過程

1、簡介作者及創作背景: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爲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其間穿插“美女蛇”的傳說和冬天雪地捕鳥的故事,動靜結合,詳略得當,趣味無窮。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陳腐味,說它是“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兒童在那裏受到規矩的束縛。但作者並末將三味書屋寫得死氣沉沉,而是通過課間學生溜到後園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課堂上入神讀書學生乘機偷樂兩個小故事的敘述,使三味書屋充滿了諧趣,表現了兒童不可壓抑的快樂天性。

詞語註釋:

並:連同。

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1919年,周家將紹興周家新臺門賣給東鄰朱閬仙,故作者戲稱爲“朱文公的子孫”。

確鑿(záo):確實。

菜畦(qí):菜地。

皂莢樹:紹興俗稱“肥皂樹,即無患子。無患子科,無患子屬,落葉性喬木。其果皮可代肥皂,根果可入藥。

桑葚:桑樹的果實。

長吟:長聲鳴叫。

輕捷(jié):輕快。

叫天子(雲雀):一種形狀像雀的鳥,飛得很高,叫得很響亮,喜歡捕食小蟲。

雲霄:極高的天空;天際。

油蛉:就是“金鐘兒”,也叫“鈴蟲”,形狀像西瓜子,黑色,晝夜都叫。

斑螫:一種昆蟲,顏色美麗,愛捕食小蟲。這裏說的斑螢是類似癱蝥的“行夜蟲”,欲稱“放屁蟲”。

倘若:如果。

何首烏: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以做藥。

木蓮:一種蔓生的常綠灌木。

纏絡:纏繞在一起。

蓮房:蓮蓬。

臃腫:這裏形容何首烏塊根的粗大。

覆盆子:一種落葉灌木,有刺,開淡紅色花,果實可食,又可入藥。

珊瑚珠:珊瑚製成的珠子。

攢(cuán):湊在一塊兒。

長媽媽:魯迅小時候家裏的女工,常給魯迅講故事。下文的“阿長”也是指她。

納涼:乘涼。納,享受。

機關:計謀;心機。這裏是祕密的意思。

道:說。

高枕而臥:安心睡覺。

斂:收攏。

羅漢:佛教的一種修行得道者。

鑑賞:鑑別、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覓食:尋找食物。覓,尋找。

秕穀:長得不飽滿的穀粒。

張飛鳥:即鶴鴿。鶴鴿科,鵲鴿屬。因頭部圓黑,前額純白,形似舞臺上張飛的臉譜,故名。

叉袋:一種裝糧食的布袋或者麻袋,袋口有叉角,可以打結。

書塾:就是私塾。

無從:沒法。

Ade:德語,再見的意思,相當於AufWiedersehen。

先生:指三味書屋塾師壽懷鑑(1849~1930),字鏡吾,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學者。

方正:正派。

東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東北)人。西漢文學家,性格詼諧幽默,善辭賦。

淵博:知識很廣、很多。

怪哉:傳說的一種奇怪的蟲。據說漢武帝在路上遇見這種蟲,不認識是什麼,就問東方朔,東方朔說,這種蟲是秦朝冤死在牢獄裏的老百姓的化身,是憂愁結成的,放在酒裏就會溶解。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怪哉”的意思是“希奇啊”。

消釋:溶解。

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聽先生)講完新課,(我)將要回到座位上的時候。書塾裏,老師教新課叫“上生書”。上生書的時候,學生走到老師旁邊,站在那裏聽老師講,聽講完畢,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所以說“退下來”。

宿儒(rú):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宿,年老的,長久從事某種工作的意思。儒,指讀書人。

對課:舊時學習詞句和準備做詩的一種練習。例如老師說“雨”,學生對“風”;老師說“柳綠”,學生對“桃紅”。

言:這裏是“字”的意思。

蟬蛻:蟬的幼蟲變爲成蟲時脫下的殼。

同窗:舊時稱同學爲“同窗”,意思是同在窗下唸書的。

戒尺:書塾裏的教師用來責罰學生(打手心)的尺子。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鼎沸:本意是鍋裏的水燒開了,發出響聲。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語見《論語·述而》。《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後來列爲儒家經典之一。學生唸的這一句和下邊幾句,都是古書上的一些話。老師唸的是一篇賦裏的話,語末三個語氣詞是老師讀時加的。

倜儻(tìtǎng):灑脫;不拘束。

拗:這裏是用力彎曲的意思。

盔甲:古代軍人打仗時穿戴的護身的戰衣。頭上戴的叫“盔”,身上穿的叫“甲”。

荊川紙:一種竹紙,薄而略透明。

繡像:明清以來附在通俗小說卷首的書中人物的白描畫像。

影寫:把紙蒙在貼上照着描。

蕩寇志:清朝俞萬春著的誣衊農民起義的小說。

錫箔:把錫碾得很薄,粘在紙片上,叫“錫箔”。舊時迷信的人祭奠死者燒錫箔,說是死者能當錢用。

紳士:指舊時地方上有地位、有勢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職官僚。

整體感知課文。

這是一篇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回憶性散文。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本文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同時對封建教育束縛兒童身心發展做出了批判.

作品鑑賞。

百草園,顧名思義,是個荒涼的地方,如作品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草園”變成“樂園”,其間就充滿了童趣,作品即以這爲中心進行構圖。兒童最大的心理特徵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態,自然的情調,自然的聲音,必然萌發起他們的興趣,勾起無窮的聯想,那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都是孩子們對昆蟲語言的好奇想像。魯迅在百草園裏描繪的就是兒童在自然環境裏的極樂世界。在作者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裏,也氤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故事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鬼影幢幢,妖氣重重,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有人認爲這像是閒筆,其實這看似信筆插話,卻是極具匠心,衆所周知,這是一個民間的古老傳說,魯迅藉助它饒有興趣地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從結構角度看,這個故事是從園裏草叢中相傳“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引發出來的,文氣貫通,毫無遊離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挖掘了潛存於他們心靈深處的奧祕。可以想像得出,孩子們對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歡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這一插話是轉敘事爲描寫,別開生面地爲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一滲入人情,就更其魅人了,這實是一記妙着。

百草園的另一景觀是冬天,作者集中筆力只寫雪天捕鳥,怎樣張設機關,鳥雀如何入彀,閏土父親如何傳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雖然着墨不多,但卻相當傳神,是一幅充滿了兒童樂趣的動畫,從這裏頭看到了孩子們歡蹦亂跳的情景,聽到了快樂的歡語笑聲。寫夏天,用濃墨重彩,寫冬天則輕描淡寫,這一筆路的轉換,也很巧妙。把這兩大斷片連綴起來,構成了百草園的大全景,它所表現的就是“無限的趣味”,那是一個沒有煩惱,沒有憂愁,可以無拘無束地盡情歡笑的兒童樂園。

三味書屋的況味就完全不同了,三味書屋是個私塾,如作品所說,“是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它的樣子就很古老,所謂“三味”,實是經、史、子三類書籍,“三味書屋”這一名稱就鮮明地表現了這所私塾的辦學宗旨和教育內容。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結構上形成鮮明的對比,書屋雖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但作者魯迅立意並不在於批判。這篇散文題目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點出了創作的本意和內容,即敘寫自己從有“無限樂趣”的“樂園”到全城“稱爲最嚴厲的書塾”的過程和心程。

藝術手法

狀物寫景,繪聲繪色。作者調動了各種感覺器官,使景物描寫有聲有色,鮮活生動。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高大”“肥胖”“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角度寫。嗚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角度寫。覆盆子“又酸又甜”是味覺描寫。這便是繪聲繪色、有滋有味。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滲透在景物描寫之中。

語言簡練,生動傳神。如寫春、夏、秋三季百草園的景物,只有寥寥數筆,但卻把事物的情狀描繪得非常生動。寫冬天雪地捕鳥,連用“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等動詞,準確生動而又富有層次地描繪出了捕鳥的全過程,這彰顯了作者遣詞造句之功力。寫學生讀書的場面,先生讀書的神態、動作,都傳神、逼真

課後作業:

二、你喜歡“百草園”還是“三味書屋”?爲什麼?

三、以“我心中的‘百草園’”爲題完成一篇作文

篇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3.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

教學方法:嘗試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二、題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爲《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範圍。

三、查預習。

1、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後釋詞。

確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攢cuán,

珊瑚shānhú,豁huō,斂liǎn,腦髓suǐ,人跡罕至hǎn,覓食mì,竹篩shāi,秕穀bǐ,系jì,傳授shòu,書塾shú,

四、整體把握

通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

1.本文題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2.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五、細讀課文

問: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爲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爲合理。)

教師總結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讓學生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學生的思維,表現在對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讓學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範圍。學生有一個相對寬裕自由空間。

作業

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遊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篇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地寫景狀物的寫作方法,學習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2、理解並學習本文按空間順序記敘事件;

3、理解課文運用對比的寫法,表達了對兩種不同生活的熱愛留戀與厭惡;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認識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3

難點:目標1、3,本文的第2自然段

三、教學用時:3課時

四、課型:講讀課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簡介作者和作品

魯迅(1881~1936)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魯迅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也是勤奮工作的一生。

從1907~1936年他所寫的小說、雜文、散文、詩歌以及翻譯、日記、書信等共800多萬字,是我國現代文學中一筆巨大的寶貴的財富,也是極其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於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這篇文章最早發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爲《舊事重提之六》。後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子中。

2.掃除文字障礙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提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引導學生注字音,解釋課本未註釋的詞)

纏絡chán相互纏繞在一起豁huò此處狀聲

覓食mì找食淵博yuān學識深廣

確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攢cuán斑蝥máo珊瑚shān蟋蟀shuài斂liǎn腦髓suǐ陌mò人跡罕至hǎn竹篩Shāi秕穀bǐ系jì傳授shòu書塾shǔ宿儒rú蟬蛻tuì人聲鼎沸dǐng竇dòu厥士jué拗ǎo倜儻tìtǎng金叵羅pǒ盔甲kuī繡像xiù錫箔xībó

3.指定學生朗讀全文。

4.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文章的題目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請同學考慮文章從第幾段到第幾段寫的是“百草園”的生活?第幾段到第幾段寫的是“三味書屋”的生活?

小結:課文第1至第9段寫的是作者兒時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第10至第22段寫的是作者兒時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5.佈置作業

①生字生詞在作業本上抄寫三遍。

②熟讀全文三遍,並反覆朗讀課文第2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百草園的景物描寫,諸多樂趣,戀戀不會百草園的感情。

1.由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導入新課。

提問:作者對百草園的生活與三味書屋中的生活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明確:作者認爲在百草園中有無窮的樂趣;三昧書屋的生活則是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後寫了兩種生活,第一部分(1至9段)寫的是“我”在百草園中的無窮樂趣。第二部分(10至24段)寫的是“我”在三味書屋中枯燥的讀書生活。這就是本文的大體結構。

2.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⑴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第1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提問:課文的第1段寫出百草園的什麼情況?這在文中起着什麼作用?

明確:寫出百草園曾是“我”的樂園,點出了憶寫百草園的緣由。

②理解:“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這句話是“夕拾”,是從成人的眼光看當年的百草園。“確鑿只有”,斷定百草園沒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是對上面斷定內容的猶豫與躊躇。這一方面表明由於“時間的流駛”,一些景緻是否能夠清楚的記得,不敢妄下結論;另一方面,也是爲下文甩出一個“線頭”——“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課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層,寫出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引起下文回憶描寫百草園。

⑵請學生朗讀第2段,引導學生迸行分析。

①提問:作者寫了百草園中的多少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什麼?

明確:寫了十四種動植物,它們分別是:皂莢樹、桑椹、菜花、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叢、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問:作者寫了百草園中什麼景物呢?

明確:萊畦,石井欄。

③提問:作者在寫這些景物、動物、植物的時候,用了哪些詞語把它們寫得更加生動、美好呢?作者爲什麼把這些景物寫得那麼具體、生動、真切?百草園爲什麼是“我那時的樂園”?

明確: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園,卻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觀賞、玩耍並探索大自然的奧祕。這當然是“我”的樂園了。這裏的草木蟲鳥曾吸引着兒時的魯迅先生去觀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至今,這些景物還歷歷如在魯迅先生的眼前,魯迅先生就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把它們描寫出來,表現兒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④提問:作者怎樣描寫出百草園的可人?

明確:魯迅先生用色彩絢爛的語言,生動的文筆描繪了百草園的可人。碧綠的菜畦,紫紅的桑棋,寫的是春季;鳴蟬,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寫的是夏季;油嶺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寫的是秋季。

這樣寫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園,而且還寫了那麼多、那麼生動、形象的動、植物,錯綜交織,而又井井有條,描寫出了百草園的可人。

⑤提問:本段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描寫百草園的事物?表現出了事物的什麼持點?

明確: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

擬人句:“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蟋們在這裏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悅耳。

⑥提問:作者爲什麼能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祥精彩?

明確:作者曾對百草園的景物進行過細緻地觀察,並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還在描寫之中傾注了自己對百草園——這個兒童樂園的熱愛之情。因而把百草園的事物寫得這樣精彩。

小結: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層,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這段文字中處處表現了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徵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讓學生輕聲齊讀第2段,加深體會,加強記憶。

⑶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3至3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提問: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起過渡(或承上啓下)的作用。從對百草園的景物的描寫,過渡到關於百草園中有關傳說的敘述上去。

②提問:這裏寫了一件什麼事?

明確:這裏寫了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帶有神怪色彩,結局是邪不壓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這個故事與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什麼聯繫呢?

明確:其一,故事的內容符合兒童好奇、愛驚險的心理。這也是兒時的一種樂趣;其二,聽長媽媽的故事後,“長草”是不去的,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園中活動的範圍,極想得到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在百草園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這也符合兒童的探險獵奇、戰勝邪惡的心理。這就爲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祕的紗,誘導着兒童去涉足認識、瞭解它。其三,百草園豐富的生活內容和赤鏈蛇的傳說,對兒時的作者有着極大的吸引力,所以這個傳說,增加了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因素。

⑷讓學生齊讀課丈第7、8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這兩段寫了什麼?

明確:寫了雪天捕鳥,是百草園冬天的樂趣。

②讓學生默讀課文第7段,同時找出寫捕鳥方法的動詞,分析使用這些動詞的表現力量。

明確:作者用“掃、支、撒、系、牽、看、拉”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③第8段寫出了一位什麼樣的人物?這和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有什麼關係?

明確:第8段寫出了一位善良、沉靜、有豐富捕鳥經驗的農民——閏土的父親。字裏行間洋溢着對勞動人民智慧、經驗的欽佩之情。這層中,沒有明寫“百草園是‘我’的樂園”,但樂在其中了,捕鳥時的新奇、興奮,對閏土父親的欽佩,這些都是百草園生活中的組成部分,這樣就把“樂園”寫得實在、具體。

⑸指定學生朗讀第9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三個“也許是因爲……”的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意思?

明確:這三個分句構成一組排比句,其內容都是在百草園中一些不“規範”的行爲,以此來推測離開百草園的原因。表現了兒童覺得被送進書塾是遭到了懲罰的心理。

②這一段字裏行間流露了一種什麼感情?

明確:這一段用猜測、疑問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達了童年的魯迅告別百草園時既無奈又戀戀不捨的感情。

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這裏能夠自由地觀賞自然景物;這裏能夠聽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這種獵奇的心理驅使,想在百草園中尋得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裏還可以學到捕鳥這種本領;這裏還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決不能做的把戲——毀牆根、投磚頭、跳欄杆……這裏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潑的、帶有探險意味的,這怎能不是兒童的樂園呢?離開它又怎能不戀戀不捨呢?

這就是課文的第一部分,表現了作者兒時在百草園中的種種樂趣。

⑹佈置作業

①背誦默寫課文第2自然段。

②完成課後練習題二、三

③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三味書屋的單調陳設、枯燥生活、失敗教育;和百草圖中情景構成的鮮明對比。

1.檢查背誦、默寫第2段。

2.進行新課。

⑴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11、12兩段,邊讀過考慮:

①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字裏行間流露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②“我”對三味書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

明確:三味書屋的陳設單調、沉悶。三味書屋給作者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黑油的竹門”,多麼沉重、壓抑的顏色,它與百草園中的“碧綠”“紫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屋裏的陳設就更單調了,只有匾和畫兒,不象百草園中的生機勃勃。魯迅先生對這裏極爲熟悉。寥寥幾筆,三味書屋的環境、陳設,使讀者有如目睹。

“我”對三味書屋的主人——壽鏡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⑵由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讀“我”的語言,一個讀先生的語言,一人讀敘述部分)

教師提示:對19段,要注意引號裏的句子句逗應該是這樣的:“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潛龍,勿用。”“厥土,下、上錯;厥貢,苞茅、橘柚。”朗讀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①魯迅先生兒時在三味書屋學習七年,在此文中寫出了幾個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

(學生討論,回答。)

明確:寫出了五個方面的學習生活情況:問“怪哉”蟲——這是不可以的;單調的學習生活,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去被先生批評;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課上的意外收穫——畫的成績卻不少了。

②在這五個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第一個是問“怪哉”是怎麼回事。先生說“不知道”,而且臉上有些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他)決不至於不知道……乃是不願意說。”——這是對壓制學生求知慾的十分不滿。進了三味書屋就要非禮勿言、非禮勿視,要一心只讀聖賢書。可是少年魯迅卻問了讀經以外的“怪哉蟲”,這在老師的眼裏簡直是左道旁門,所以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第二個是讀書的內容和形式。老師“大聲道。‘讀書!’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這書讀得多沒勁呀,是在老師的壓力或命令下讀的。讀的又是什麼內容呢?有的宣傳“仁”這個虛僞的封建道德。有的低級趣昧地取笑別人;有的宣傳迷信風水;有的拼湊起講古代稅法的話;這些令人難懂而又無用的書,讀不成句,讀錯了也沒有人糾正,只有死記硬背。學生怎能感興趣呢?這和百草園中生動活潑的生活真是大相徑庭!

③作者寫三味書屋的生活,也寫了老先生壽鏡吾,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他是什麼態度?(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當魯迅提出“怪哉蟲”的問題時,老先生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當孩子們到三味書屋後的小園中去玩而被老先生髮現時,只不過是“瞪幾限”,大聲道:“讀書!”當學生惹他生氣時,他有戒尺,但不常用;他可以讓學生罰跪,但他也不常用。當他自己讀書讀到得意處時,他就微笑起來,將頭仰起,“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這些都可以看出來,壽鏡吾老先生秉性慈祥,酷愛讀書,魯迅先生是尊敬的。可是他不自覺地爲舊制度效勞,是舊教育制度的忠實執行者。他不懂得少年兒童的心理,他沒有象長媽媽那樣能夠抓住兒童的心,飽也沒有象閏土的父親那樣耐心誠懇地回答兒童提出的問題,而是不看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拒絕學生的提問,泯滅他們的求知慾,這些都是錯誤的教學態度與教學方法。

儘管如此,他在塾師中是比較好的,對學生還“和藹”,不常用戒尺與罰規,也正囚爲他是比較慈祥的。他尚且如此嚴格遵守封建教育制度,更何況其他人了!所以魯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時,也給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與否定,以此來否定三味書屋的生活,否定舊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④三味書屋的教育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結論是肯定的,三味書屋的教育是失敗的。首先學生不喜歡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再有“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還有“後來,因爲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土地位了”——從同學的角度否定了三味書屋式的教育,它培養出來的人,正是這種逐利趨勢之徒,舊制度的維護者與社會基礎。這樣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⑤第二部分表現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什麼特點?和百草園中的情趣盎然構成了什麼關係?

(學生回答)

小結:第二部分表現出三味書屋學習生括的枯燥無味,和百草園中的情趣盎然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六、引導學生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總結)

提問: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園和枯燥無味的三昧書屋對比着寫,表達了什麼祥的中心意思?(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作者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無味的生活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也表現了兒童對知識的追求,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七、作業佈置

1、完成兩本練習,本課生字詞抄寫兩遍;

2、預習《最後一課》,先完成課後練習一、二。

篇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童年時魯迅愛美麗的自然景物,愛動人的民間傳說,愛讀書學習,恭敬學識淵博的人,愛繪畫,愛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魯迅在永別故鄉和流離顛沛中,追憶童年生活時的一種惆悵的失落感。明白魯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強烈的愛憎感情。

3、學習本文依照時間、空間順序有層次的記敘,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體會記敘的感情色彩。

4、能夠記敘自己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內容充實,增進記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魯迅圖片,解題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誰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魯迅?

(投影)魯迅簡介(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當時我國正處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高潮時期。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順利北伐,衝擊着北洋軍閥的統治。另一方面,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勢力加緊迫害革命力量,鬥爭很尖銳。魯迅先生始終堅定地站在愛國青年學生一邊,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與反動勢力進行了毫不妥協的戰鬥。因而被誣陷,被通緝。爲了安全起見,魯迅先生於1926年9月初到達廈門,經林語堂推薦,在廈門大學國文系任教。在廈大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裏,魯迅一方面爲革命風暴在南方的興起而歡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魯迅不久就發現,廈門也骨子裏和北京沒有什麼兩樣,“沉沉如死”。廈大校長兼國學院院長林文慶,是個頑固守舊分子,他使廈大彌散着尊孔復古的空氣,令人窒息。林文慶與跟蹤魯迅而來的“現代評論派”分子串通起來,以種種卑劣手段排擠魯迅。魯迅此時又陷入渴望戰鬥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與苦悶之中,於是,對於往事的回憶便開始在他心中醞釀了,“朝花”,即清晨帶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鮮花,指魯迅青少年時的事;“夕拾”,是說直到中年以後纔在回憶中把它們寫出來,藉以慰藉“夕時”“離奇和蕪雜”的心情。魯迅在廈大期間寫的後五篇回憶性散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此前在北京期間寫的前五篇回憶性散文有:《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樣,筆法靈活,抒情之中見諷刺,敘述之中顯深意,嚴肅的內蘊常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出之,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從文章題目可看出它有二個部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魯迅用“從……到……”的標題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帶有比照意味。那麼二部分的過渡段在哪裏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二、快速閱讀,感受情感

1、快速閱讀課文,回想課文內容,限時7分鐘(大約3500字)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⑵文中傳遞了魯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怎樣的情感?

百草園:依戀,留戀;三味書屋:害怕

⑶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對自然的觀察,而是自己動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嘗……覺得更加好玩。增長許多知識)

三、合作探究,揣摩樂趣

1、提供話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並請文中找出你以爲作者最爲留戀的內容。(朗讀、分析)

2、班級交流。爲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爲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因爲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四、品讀賞析,景物描寫

1、百草園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個怎樣的句式把它們連綴起來呢?(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

“不必說”之後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的共性是什麼?(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碧綠、光滑、高大、紫紅。它們的共性都是靜物。)

“也不必說”之後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麼行爲,它們的共性是什麼?(鳴蟬、叫天子、黃蜂。----長吟、伏在菜花上、直竄向雲霄裏去。寫的都是動物。)

2、品味詞語

A、()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

鳴蟬()、()叫天子()向雲霄裏去、()黃蜂()在菜花上

B、()一塊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些秕穀,棒上()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着,()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便()住了。

朗讀第二段,劃出能準確表達事物特點的詞語並分析,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描寫景物。

1)抓住事物特點,符合兒童心理

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後才叫,與後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思極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4)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用“單是就”突出後者

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

1、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卻由此生髮聯想。對於爲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說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說表現百草園裏存在着惡毒的事物。

2、寫百草園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六、課文小結,鞏固延伸

1、請同學們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組句子,並說說這個句式有什麼特點。(參考答案:“不必說數學12道題要做,也不必說英語20個單詞得默,單是語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您想,我得什麼時候睡覺呀!”此句是說學生的家庭作業太多。由此看出這個句式的特點是形容某種事物非常之多。)

2、同學們小的時候,都捕捉過小昆蟲或玩過各種遊戲。請你模仿魯迅描寫冬天捕鳥使用一系列動詞,也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你親自做過的一種活動。(教師可找幾位同學看誰說得好;也可以做爲書面作業。還可以邊說邊表演。)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圖片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全文內容,領略了作者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歷,

這節課讓我們同作者一起走進三味書屋。

二、快速閱讀,感知“三味”

少年魯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否滿意?

不滿意?(①拘束人的禮節:拜鹿——拜孔子,拜先生;②問“怪哉蟲”老師不予回答;③讀的內容大多不懂。)

三、研讀賞析,讀書生活

1、課文兩部分內容是怎樣銜接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第九段巧妙地過渡的,這一段起承上啓下的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暗示對三味書屋讀書的不情願、不滿意。

2、第二部分是從哪些方面寫三味書屋的?

學習三味書屋的生活

1)學習環境:呆板(黑油竹門,匾,畫)

2)學習生活:單調枯燥:{(正面描寫)教學內容單調難明,只讀書,習字,對課,古書難明

{教學方法死板,發問遭禁止,要打戒尺,罰跪

{(側面描寫)折花、尋蟬蛻,做戲,畫畫兒,喂螞蟻。

教書先生:方正、質樸、博學、嚴格中有和藹、開明的一面

——好學、追求探索知識,封建教育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

寫人:客觀、帶有感情。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討論明確: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爲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4、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爲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爲合理。)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襯托關係,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爲,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對本文結構的不同理解,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四、互動釋疑,拓展延伸

(一)互動釋疑:“似乎”和“確鑿”矛盾嗎?

——“教參”答案:這句話是用成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

——“似乎”表示“從表面看是這樣,而實際上不是”。這一句的意思是:從表面看確實只有一些野草,沒有什麼動人之處,但實際上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是“我的樂園”。所以不但不矛盾,還表現了魯迅的語言藝術。

(二)拓展延伸:

1、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2、你怎樣認識百草園的趣味和三味書屋的無味?(①兒童少年與大自然接觸,不僅增長知識,而且無拘無束;②三味書屋生活被封建禮教束縛,學的東西似懂非懂,枯燥無味。)

3、你怎樣看待壽鏡吾老師?

(①方正、質樸、博學;②在當時比較開明,不打罵學生;③對學生既和藹又嚴格。但在封建社會裏,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是守舊的。)

4、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是否存在對比

三味書屋並不像人們分析的那麼壞,那麼可怕,作者對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無意持批判態度,因此,文章的前後兩部分也就不存在什麼對比的問題。

A、可從六個細節看:

1.據壽先生之子壽洙鄰在《我也談談魯迅的故事》一文中寫道:“三味書屋坐東朝西,前臨小河,架石橋以渡,後有竹園,修竹千竿,門前有小院,簇種花草,後有‘自怡’亭一間,前後還有高大的古木,名貴的花草。可見三味書屋的環境十分幽靜,是一個讀書的好所在。屋內正中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這說明陳設並不算古舊,氣氛也談不上沉悶。至於說學生要兩次行禮,這也完全正常,如今學生上學不也要向國旗行禮,向老師行禮嗎?何況“第二次行禮,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這是必要的禮貌教育,談不上禮儀陳腐。

2.先生不回答“怪哉”是怎麼回事也無可挑剔。

3.關於戒尺和罰跪的問題,文中說得很清楚:“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周作人曾經指出,壽先生“不打人,不罵人”,“罰跪我就沒有見過”。很明確,先生雖然嚴厲,然而不失開明。

4.至於鼎沸的讀書聲,讀的盡是一些艱澀難懂的內容,魯迅對此也只是一種繪聲繪色的回憶,並無批判之意。當時沒有白話文,只能讀那些古書。我們要歷史地看待和分析問題,不能苛求於古人。

5.關於壽先生讀書的聲調、姿態,那是進入了文章氛圍、激起內心視象的非常投入的一種好的朗讀,真可謂是聲情並茂。

6.最後談談學生在讀書時的小動作問題,小動作過去的學生有,當今的學生也不少。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是非常用功的。壽洙鄰說魯迅“風度矜貴,從不違犯學規”,“雖不注意正課,但未嘗欠課,一見了了,不勞記誦,間出餘技,爲同學捉刀”。魯迅寫這個細節,並不是爲了說明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單調乏味”,像“牢籠”,他只不過認爲有趣,活靈活現地描寫出來罷了。

B、還可以從“百草園”的描寫不全是好的、樂的,也有陰暗的,可怕的一面看;“三味書屋”的描寫不僅不壞,還有特別值得津津樂道、特別值得自豪、得意的事情:

如對百草園裏的赤練蛇的描寫,有恐怖色彩,說明“樂園”也有“不樂”(只是有趣)。

再如在三味書屋,“我”能夠看到上學前請長媽媽都難得找到的各種小說,並描摹了成本成本的《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後來還賣了錢,這對於少年魯迅來說,不知道是如何得意,如何自豪的美事,由此說來,三味書屋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個值得“我”回味一生的好地方。從這兩個細節可以看出,魯迅原本就沒有把前後兩部分對比起來寫的意思。

五、總結存儲,作業延伸

1、用形象化的兒童語言寫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風趣的語言描寫某位老師上課的神態、語言、動作,讓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寫的是哪位老師。

第三課時

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學習生活的認識。

⑴你喜歡怎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⑵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⑶你認爲遊戲與學習之間是矛盾的嗎?你是怎樣認識的?

⑷魯迅寫三味書屋是爲了批判封建教育嗎?

從新的視角來研究作者的意圖:

如果我們認爲魯迅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合起來寫是爲了達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實際上這種評判已經忽視了作家的某些本意。從根本上說,這篇文章傳達的是一種作者感受到的人生況味,是人生不是社會,是況味而不是思想,用“時代感”去硬套,或用“深刻”去度量,都不盡其然。只有那些能體味到作者人生況味的研究者、讀者,纔會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內在氣韻。而魯迅正是通過對人生經驗通感的把握,找到了一條通往讀者心靈的最佳通道。而我們僅僅把它理解爲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即使不是曲解,也是對作品審美意義的削弱。

2、蒐集資料,交流認識,走近魯迅。

在我們學過的《風箏》一課中,在我們看到的魯迅的照片中,他卻是一個很嚴肅的,甚至有點不近人情的感覺。那麼魯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作業就是蒐集關於魯迅的文章、作品與資料,然後寫一篇《我眼中的魯迅》,時間是兩週。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6146.html

  • 標籤: 教學 三味書屋 精選 百草園 小學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