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秋詞其一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秋詞其一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15W 次

篇一: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秋詞其一教學設計(精選10篇)

劉禹錫《秋詞》

——古詩詞閱讀指導

教學目標:1、理解詩意,品析語句。

2、知人論世,感悟人生

教學重點:掌握閱讀詩詞的方法

教學準備:1、學生課前熟悉理解詩意。

2、蒐集有關秋的詩詞

3、蒐集劉禹錫的有關資料及生活中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極其凝練的語言包蘊極其豐富的情感,傳達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閱讀古詩詞,品味古詩詞呢?今天我們以劉禹錫的《秋詞》爲例來探究一下如何閱讀古詩詞。

二、欣賞悲秋詩詞,感受悲涼心境

教師問題導學:秋,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一個季節?在多數詩詞歌賦中又是怎樣的一種意境?你知道哪些寫秋的詩詞?

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三、誦讀詩詞,理解詩意,品析詩句。

秋,在多數文人眼中是悲涼的,總與離別、悽苦、愁緒、抑鬱有割捨不掉的情緣,但在劉禹錫眼中秋卻與衆不同。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

1、教師朗讀指導:根據意義和音節劃分停頓,讀出節奏和韻味。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教師示範朗讀,學生練讀,齊讀。

2、教師問題導學:(1)這首詩的大意是什麼?

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爲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2)你最欣賞那句詩詞?說說理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這兩句詩人用對比的手法,即將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表現作者樂觀豁達的心境。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抓住秋天“一鶴凌雲”,這一別致的景觀,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漂浮的開闊景象。表達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反映作者高遠豪邁的心情。

教師總結:《秋詞》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於一爐,表現出大詩人劉禹錫的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了非同凡響的秋歌,爲我們後人留下了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那麼劉禹錫爲什麼能寫出與衆不同的秋呢?這就要探究詩人的性格特徵及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四、知人論世,探究《秋詞》豪放風格原因。

教師問題導學:1、根據你搜集的資料,談談詩人的生平經歷。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同時被貶邊遠地區做司馬(這就是有名的“八司馬事件”),從此便長期(約2l年)在政治上受到壓抑,過着像屈原一樣的“逐臣”生活,極爲悽苦。但在種種不幸的遭遇中,在挫折與困頓中,他愈挫愈勇、堅守自我、樂觀生活,形成了他孤高自傲的倔強性格。

2、劉禹錫的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是劉禹錫在和州任通判寫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銘》。可是,你知道他寫下這篇傳世佳作背後的故事嗎?

劉禹錫因革新,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貶爲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的規定,他應住衙門裏三間三廈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縣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他,給他小鞋穿.策知縣先叫劉禹錫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不埋怨,反而高興的撰寫了一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爭思辯”.他的這一舉動氣壞了策知縣,他又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至城北門,住房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而這一間半位於得勝河邊,附近有一排排的楊柳.劉禹錫見了此景,又作了一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仍在此處讀書作文.策知縣氣得肺都要炸了,又和書丞商量,爲劉禹錫在城中尋了一間只能容一牀一桌一椅的小屋.僅半年,連搬三次家.劉禹錫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想作弄我,我偏不買你的賬,你要我愁,我偏樂,於是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並請人刻於石上,立在門前,氣得策知縣一籌莫展,啞口無言.

轉眼千年已過,策知縣早已化作黃土,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代代相傳,流芳百世,成爲一篇膾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3、總結詩人的性格及人生態度

教師問題導學:讀了劉禹錫的詩,瞭解了詩人的人生經歷,你覺得劉禹錫是怎樣的一位詩人呢?

劉禹錫是一個能夠在挫折與困頓中,愈挫愈勇、堅守自我、樂觀生活、胸襟開闊、昂揚向上、孤高自傲、性格倔強的豪放詩人。

五、感悟人生

讀了這首詩,瞭解了詩人的人生經歷,你有何人生感悟呢?

學生自由談:無論在怎樣的處境中,都要樂觀積極的生活。

六、總結閱讀古詩詞的方法

1、誦讀,讀出韻律

2、理解詩意,品析語句

3、知人論世,感悟人生

七、課後延伸

課下閱讀劉禹錫的《玄都觀桃花》和《再遊玄都觀》感受作者倔強不屈的精神境界。

八、補充資料:《玄都觀桃花》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詩作。此詩通過人們在玄都觀看花的事,巧妙地諷刺了當時掌管朝廷大權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寫人們去玄都觀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歡馬叫、川流不息的熱鬧場面,看花回來的人們"無人不道"花的豔麗,呈現出心滿意足的神態;第三、四句表面上寫玄都觀裏如此衆多豔麗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長安的時候還根本沒有,離別長安十年後新栽的桃樹長大開花了,實是諷刺那些權貴在他被黜之後得意忘形的小人之態。此篇詩語譏忿,觸怒當權者,作者因此又遭貶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人們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裏賞花會來。玄都觀裏的桃樹有上千株,全都是在我被貶離開京城後栽下的。

《再遊玄都觀》是唐代劉禹錫的詩作。《再遊玄都觀》作於公元826年,是《玄都觀桃花》的續篇。十四年前,劉禹錫因賦玄都觀詩開罪於權相武元衡,被遠竄嶺南。十四年後,劉禹錫復出,這時,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劉禹錫重遊玄都觀,舊事重提,寫下《再遊玄都觀》,表現了他對武元衡等人的嘲笑和鞭撻,和自己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玄都觀的百畝庭院,一多半都長了青苔。桃花一株也沒有了,只有那野菜花兒開。種桃的道士哪去了?前回的劉郎今又來。

篇二: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4.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重點及難點:

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讚美之情,“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紹:(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後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爲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課文分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請同學們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

問題1:詩的前兩句採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淒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爲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

問題2:爲什麼“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白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題3:作者認爲“秋日勝春朝”,我們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容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問題4:本單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淨沙·秋思》作者在寫景的基礎上,發出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

問題5: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雲淡。“一鶴”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隻鶴頑強奮鬥,衝向雲霄,才衝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鬥不息的精神的象徵。“詩情”指豪情,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問題6:比較《山行》與《秋詞》

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緻,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重抒寫感受,以說理爲主。

四、背誦活動:

1、集體背誦本詩

2、接龍背誦本詩

五、堂上練習:

查找一篇描寫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賞。

《秋詞》與《天淨沙秋思》比較閱讀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開頭四句寫景極力渲染冷清淒涼的氣氛,爲下文作鋪墊,景中帶有“悲秋”色彩。以“斷腸人在天涯”點題,表明遊子思鄉之情。

①這兩首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秋詞》的作者劉禹錫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馬致遠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認爲秋天的景緻勝過明豔美麗的春景。

C.《秋詞》中"排雲上"的鶴矯健凌厲、奮發有爲,這一形象衝破了秋天的蕭殺之氣;《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等形象,則寫盡了秋天的蕭殺之氣。

D.這兩首詩同是詠秋之作,所寫之景雖不同,但均沒有擺脫"悲秋"的情調。讀完後,使人悲情頓生。

②②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用具有特點的景物寫秋,描繪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

B.景與情結合,表現了天涯遊子的悲涼感情。

C.“夕陽”、“天涯”交代了時間地點。“斷腸人”今夜宿誰家?在“小橋流水人家”。

D.讀者是隨着秋思滿腹的主人公的腳步、視線、思緒進入這幅畫卷的。

③上面兩首詩同寫秋景,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劉禹錫表達的是(),而馬致遠卻抒發了()。

在表現手法上,《秋詞》是(),《天淨沙•秋思》是()。

參考答案:

①D②C

③豪放熱情,樂觀向上的情懷;悽苦的思想之情。

《秋詞》是議論兼抒情,《天淨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篇三: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知人論世——品讀劉禹錫的真性情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大意,能背誦默寫全詩;

2、通過對詩歌內容的賞析把握本詩情感,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鑑賞古詩詞;

3、學習詩人積極昂揚、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詩歌內容的賞析把握本詩情感,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鑑賞古詩詞。

教學方法

賞析法、小組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秋天是一個詩意的季節,關於秋天的古詩詞數不勝數,你會背哪些?請說出一兩句。

例: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每位詩人的筆下都有一個不盡相同的“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秋詞》,看看他筆下的秋是怎樣的。

二、作者簡介

讓學生填空:

劉禹錫,唐代詩人,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後人稱其爲詩豪。有《竹枝詞》《烏衣巷》《陋室銘》等名篇。

三、誦讀詩歌

1、音讀

讀準字音、讀對節奏,讀出感情。

2、意讀

結合註釋翻譯,瞭解詩歌大意。

譯文: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悲嘆冷清蕭條,我卻認爲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隻仙鶴推開雲層,一飛沖天,引發我的詩興到了碧藍的天空。

3、情讀

初讀詩歌之後,你認爲本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明確:積極、昂揚

四、賞析文本(小組討論)

1、前兩句運用了什麼手法?採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明確:運用了對比手法,即將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表現詩人樂觀豁達的心境。

採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提出了“秋日勝春朝”的觀點。

2、詩人是怎麼證明“秋日勝春朝”這一觀點的?

提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應該去前文找還是後文?後文

結合以下兩個問題賞析“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問題一:“鶴”這一意象有何特點?

“鶴”的象徵意義:①長壽(鶴鳴人長壽);

②具有高尚品德的賢士(鶴性情雅緻,步行規矩,情篤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用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慣用鶴翔或鶴鳴來喻人生大志的,所謂“鶴鳴九皋”“沖天一鶴”。

③隱士(閒雲野鶴、梅妻鶴子)。

此處是第二種。

問題二:“晴空一鶴排雲上”的“排”字有何妙處?

明確:“排”字意爲推開、衝破,寫出了孤鶴搏擊長空的形態,抒發了詩人奮發進取的豪情。

3、詩人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們學過的哪些詩句可以印證?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

文人歷來傷春悲秋,寫秋天多選擇蕭瑟的秋風,凋零的草木,淒冷的秋霜等意象。劉禹錫爲何一反常態說出:“秋日勝春朝”,選擇“晴空”“鶴”等明麗的意象來寫?

詩歌意象的選取與哪些因素有關?

明確: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詩人自身的生平經歷等(一切景語皆由心生)。

例如:馬致遠是飄泊天涯的遊子,所以他選擇的意象就是“枯藤”“老樹”“昏鴉”;

曹操是志向遠大的英雄,所以他選擇的意象就是“滄海”“洪波”“日月”“星漢”。

而劉禹錫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有怎樣的人生經歷呢?

五、知人論世

劉禹錫是晚唐詩人,唐王朝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劉禹錫參加了唐順宗永貞年間的一次改革——永貞革新,改革以失敗告終,劉禹錫被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其間寫下了秋詞二首,這是第一首。

所以詩人寫“鶴”是以鶴自喻,寫明麗的秋景是展現自己積極奮發的精神,表明自己雖遭貶謫卻絕不會意志消沉,向困難低頭。

六、總結全詩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詩人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讚頌了秋天的美好,並藉助孤鶴直衝雲霄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七、拓展閱讀

秋詞(二)

唐:劉禹錫

山明/水淨/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譯文:秋天來了,山明水淨,夜晚已經有霜;樹葉由綠轉爲焦黃色,其中卻有幾棵樹葉成紅色,在淺黃色中格外顯眼;登上高樓,四望清秋入骨;纔不會像春色那樣使人發狂了。

八、感悟收穫

學完本課你有什麼收穫?

(提示:可從寫作、詩歌鑑賞等方面來談。)

篇四: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4、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重點::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難點::領悟蘊涵在詩詞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1、反覆誦讀吟詠,要求當堂背誦這首詩。

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結合運用比較法(換詞、移位等)理解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讚美之情,“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作家作品簡介:(請同學們把蒐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後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爲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爲詩友,並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自學感知

1、指名試讀課文,教師指點:前一句可讀得低沉,後三句應一句比一句高昂。學生再讀。

2、學生對照註釋初步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3、學生質疑,掃清詞語障礙。

春朝(zhāo):春日,春天,與“秋日”相對應。引:引發。

四、研讀課文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請大家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

1、詩的前兩句採用了什麼手法?

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淒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爲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

2、爲什麼“我言秋日勝春朝”?詩人表現“秋日勝春朝”,不寫秋天如何秋高氣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寫萬里晴空孤單的一鶴排雲沖霄的景象,這與“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晴空一鶴白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使學生領悟:萬里晴空展現出一幅開闊景象,更顯出“一鶴”矯健凌厲、奮發向上的氣勢。顯然,這隻鶴是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使人精神爲之抖擻。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詩情到碧霄”。

3、作者認爲“秋日勝春朝”,本單元中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容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本單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淨沙•秋思》。作者在寫景的基礎上,發出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

5、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雲淡。“一鶴”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隻鶴頑強奮鬥,衝向雲霄,才衝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鬥不息的精神的象徵。“詩情”指豪情,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

古人云: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就會奮鬥不息,便不會感到寂寥。

“一鶴排雲上”所體現的奮鬥之志與詩人的情志已融爲一體,畫意與詩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讓人覺得其詩情好像與鶴一起直衝雲霄。此可謂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

6、比較《山行》與《秋詞》。

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

異:《山行》全篇表現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緻,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重抒寫感受,以說理爲主。

五、總結全文

《秋詞》原有二首,此爲第一首。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悲秋的傳統,大多數詩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嘆寂寥和淒涼,而劉禹錫這首詩卻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筆調,抒寫了一種對秋天的全新的體驗。

篇五: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默寫《秋詞》。

2.瞭解作者概況和理解詩的大意。

3.領悟作者的情感。

重難點:

重點:瞭解作者概況和理解詩的大意。

難點:領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二、自主學習——讀詩文

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感知作者,把握節奏。

1.讀作者

劉禹錫,字_______,_______代詩人。有_______之稱。劉禹錫和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合成“劉白”。

2.讀字音

寂寥_______春朝_______碧霄_______

3.讀節奏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三、合作探究——思詩意

1.獨立完成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自古逢秋悲寂寥:

(2)我言秋日勝春朝:

(3)晴空一鶴排雲上:

(4)便引詩情到碧霄:

2.小組合作說詩意

3.深入探究

(1)一二句運用了什麼手法?

(2)“我言秋日勝春朝”表現在哪裏?用原文回答。

4.學生展示,師生互動

四、遷移閱讀——賞詩情

1.劉禹錫的《秋詞》中描繪了___________景,表達了______感情。

2.馬致遠的《秋思》中描繪了___________景,表達了______感情。

3.馬致遠的《秋思》沒有一字寫悲,爲什麼讀來卻悲傷寂寥?

五、課堂檢測——背詩歌

1.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課後積累關於秋天的詩句。

篇六: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一、導入

通過之前的梳理,我們瞭解了這首詩主要抒寫秋天的獨特感受,其實在他之前,有很多人寫秋,且都是寫秋高手,請看——(屏顯)

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悲秋成爲傳統情調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借秋表達遲暮之悲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以秋襯托難捨的離情

二、品讀、探討

悲情之祖宋玉在《九辯》中感嘆“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自此,悲秋便成了我國古代詩文中一個傳統情調;杜甫有“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借秋表達遲暮之悲,雖爲一時登臨所起,卻寫盡一生悲哀;柳永《雨霖鈴》中“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更是以冷清的秋景來抒寫難捨的離情。古往今來,詩人們通常借秋的肅殺,來抒發家國之恨,或感嘆別離之苦。

1.在這首《秋詞》中,劉禹錫又是怎樣寫秋的呢?請大家交流討論。

明確:這個同學你來說,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位同學不僅找得好,而且還總結了一個很專業的表現手法,對比襯托,非常好!在這一句中,一個“悲”字寫盡歷代詩人逢秋的心境。

2.爲什麼逢秋就會悲寂寥呢?

明確:你來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面對無邊落葉蕭蕭下的情景,怎不讓人悲從中來。說的真好,大氣。

你來補充,古人看到片片掉落的樹葉,就會想到自己的生命也會像落葉那樣短暫,便會有韶華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好個物是人非,你真是個有靈性的孩子。

而在這裏劉禹錫卻非常高調,熱情讚美秋天,說秋天比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一籌,賦予秋天積極明朗的格調和飄逸脫俗的意趣。其中“我言”一詞更是道出了詩人的自信與豪情。

3.你還從什麼地方讀到了?

你來說,嗯,後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師剛剛還注意到,你讀這一句時,重讀了“排”字?“排”字何解,對,形象地寫出了仙鶴要衝破白雲的阻隔,一飛沖天的豪氣。

你有話說,你來,你覺得這是一隻孤單的,獨特的鶴,他敢於衝破秋的肅殺,追求更高更遠的天空。不錯!

古詩中借鶴表明心跡的作品有很多,<詩經>中有”鶴鳴於皋,聲聞於野”,抒寫鶴聲之悅耳;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古人喜愛鶴不僅因爲鶴有美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鶴代表的超然脫俗的君子品質。

這兩句是整首詩的精華所在。在對秋的描繪中,詩人沒有選取衰敗的枯草和淒涼的秋風,而是獨闢蹊徑,用一隻晴空之上、凌雲飛起、承載着詩人的情思和壯志的鶴,用鶴舞翔空壯志凌雲的姿態打破秋天的蕭索,展示坦蕩的胸懷。

4.知人論世,背景補充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讓作者寫出如此積極豁達的文字?

明確:805年,劉禹錫因參加王叔文的改革被貶朗州(湖南常德),正值三十四歲如花的年齡被趕出朝廷,這首《秋詞》,我們分明看到了他心中燃燒着的熊熊烈火;

任和州通判,他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他身居陋室,艱苦的日子在他昂揚的筆下,被勾勒成一道道清麗的詩行;

被貶朗州十餘年,奉詔還京,"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得罪權貴,被貶連州刺史十四年;

826年,被召回長安,他勸好友白居易,“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還有滿天晚霞,足可有一段時間的輝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他將貫穿終生的豁達樂觀注入詩篇,筆下的每個字都跳動着蓬勃生機。即使被貶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依然豪氣沖天;

5.課堂小結。

千百年來,於逆境處安然處之者不勝枚舉,他所生活的唐朝,就有王維,隱居終南山,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盡顯悠然;還有李白、賜金放還之時,一聲長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還有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一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也許正是這大唐文化的廓達大度,潛移默化,正是這大唐沃土的豪邁氣象,滋養了這些才華橫溢的詩人,從而成就了那個時代豁達的詩人,曠達的詩風。

千載之後,劉禹錫寫下的那首《秋詞》溫暖了後世的每個秋天。請同學們記住劉禹錫帶給我們的點滴感動,讓我們用最豪邁的聲音,齊讀《秋詞》!

篇七: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學年:七年

教學時間:1課時

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以詩悟美,理解古代詩歌不同的美感。

2、以讀促寫,領會借景抒情的寫法。

3、以文知人,感知時代背景下的詩人情懷。

教學環境:

電腦教室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藉助一組秋天的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由談看過圖片的感悟。

二、知其人讀其詩

1、知其時:通過網絡,瞭解時代背景。

2、識其人:通過網絡,瞭解詩人經歷。

3、解其意:

試讀、教師範讀、學生練讀、指名朗讀、齊讀(教師指導)

結合註釋理解詩意(自主思考、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4、悟其情:結合詩人經歷,說說詩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5、怎樣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

三、知識拓展

1、通過網絡資源,自行選擇一首關於秋天的課外詩詞。(學生選好後上報教師,教師給予內容把關)

2、小組學習:

按照知其時、識其人、解其意、悟其情的過程學習詩歌。

3、思辨:

如何理解古人的借景抒情寫法?

四、隨堂練習

寫上幾句小詩,要求使用借景抒情的寫法。

五、課後作業

完善自己的小詩,發表在班級微信羣裏。

篇八: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一、教材、學情分析

《秋詞》是統編初中語文初一上冊的一首課外詩歌,作者劉禹錫。這首詩是詩人被貶郎州司馬時所作。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可貴的是,詩人在遭受嚴重打擊後,並沒有消沉下去。《秋詞》就是被貶郎州時寫的,從詩中可以看到,劉禹錫並沒有悲觀失望,而是一反常態,讚美秋天,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信心。這與他多次被貶,多次抗爭的性格是一致的。由於學生生活閱歷尚淺,知識水平有限,可能很難把握作者所所寫之景(意象)及其所抒發的深沉而複雜的情感。這不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亦是難點,教師在這個方面應加以點撥與引導。

二、教學目標

1.感情讀文,瞭解情景交融的寫法。

2.領悟蘊含在詩中的人生哲理。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讚美之情,“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瞭解作者作品:(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後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爲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爲詩友,並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自主探究:

一讀:讀準字音,讀清節奏

要求學生標出疑難字音並藉助工具書自行解決

要求學生在詩歌中劃出節奏

二讀:結合註釋,讀明詩意

要求學生結合課下注釋或工具書瞭解詩意

遇有疑難問題可以在組內交換看法

三讀:品析意象,讀出情感

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所寫之景物有哪些,思考這些景都帶有什麼色彩

(四)展示評價

一讀:

在學生自讀展示2-3遍後的基礎上泛讀

明確聽讀要求

指名學生或小組朗讀

二讀:

出示幻燈片檢驗學生掌握字詞情況

三讀:

出示“意象”釋義幻燈片。

引導學生通過意象體悟作者情感。

適時出示本詩創作背景,引導學生知人論世。

要求學生帶感情朗讀。

播放視頻錄音兩遍。

(五)達標檢測

一、基礎題

字音,重點字義,作者簡況(見幻燈片)

二.達標題

1.作者爲什麼要寫古人對秋的感受?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色勝春朝。”採用了什麼手法?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

3.借景抒情的句子是哪一句?詩人在詩中借沖天而上的“鶴”,抒發了什麼感情?

板書設計:

秋詞

劉禹錫

頌秋激越向上

感懷充滿活力

(設計意圖:力求簡潔、直觀,易於學生把握文章的重點,突出板書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學反思:

篇九: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讀體會詩人獨特的“喜秋”情懷,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

教學重難點:

領悟蘊涵在詩詞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反覆誦讀吟詠,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教學時間: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讚美之情,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你能回憶有關秋的詩句嗎?引入新課學習。

二、初讀

1.朗讀

明確:朗讀節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明意

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大意。

二、品讀

1.《秋詞》中你最欣賞那一句?好在哪裏?(小組交流)

詩的前兩句:

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淒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爲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

詩的後兩句:

通過對晴空“鶴排”雲天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獨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圖,詩人也許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視“鶴”爲不屈的化身。借“鶴”表現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高潔情操,再次體現出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整個詩無不表現出詩人豪邁的大度。

鏈接——創作背景: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公元805年(永貞元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鎮、官僚勢力的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

2.作者認爲“秋日勝春朝”,前面時我們學過的還有哪首詩的內容也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示例:《觀滄海》(秋初)“樹木衆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蕭瑟的秋風沒有引發詩人對歲月流逝的感嘆,反而使他得以展現自己寬闊的胸懷。

三、比讀

《秋詞》(二)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時發出的聲音。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秋天,但各有側重,請從思想內容上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

2.這兩首詩都提到了春天,那麼,作者對“春”的感情評價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爲什麼?

明確:1.前詩側重描寫了秋天的天氣和活力,從而鼓舞人們要振奮精神,頑強奮鬥;後詩詠歎秋天令人敬肅的色彩,從而喚醒人們要情操清白,意志堅定。

2.不一致。前詩並沒有否定春的生氣和活力,並且用來正襯秋的生氣和活力;後詩否定了繁華濃豔、教人輕浮若狂的春色,詩中用來反襯秋色的清淨高雅。

四、作業

根據你對詩意的理解,展開豐富的想象把《秋詞》(選擇其中一首)改寫成一篇散文。

板書秋詞

劉禹錫

古人悲秋——(對比/反襯)——自己頌秋

借詠秋景——樂觀豪邁/意志堅定

篇十:秋詞其一教學設計

秋詞(其一)

劉禹錫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4.背誦默寫全詩。

教學重點及難點:

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教學時間: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自古以來,文壇諸多人物每每見秋,或聊發讚美之情,“霜葉紅於二月花”就是其真實的寫照;或悲嘆蕭涼悲傷之感,“斷腸人在天涯”印證了他們的心跡,等等。今天我們再次領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作者作品介紹:(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後總結)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貞元七年中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後,被貶官。後又入朝爲官,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爲詩友,並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後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

三、朗讀課文

1.指名試讀課文

其他學生評價,師加以指導。前一句可讀得低沉,後三句應一句比一句高昂。學生再讀。

2.教師範讀。

3.學生自由讀.

4.指名朗讀。

四、理解詩意

1.學生對照註釋初步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2.學生質疑,掃清詞語障礙。

五、課文賞析

小組討論:

1.《秋詞》中哪一句詩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抒發自己遠大志向?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2.作者認爲“秋日勝春朝”的原因是什麼?

3.作者認爲“秋日勝春朝”,本單元中學過的課文還有哪首詩中的內容表現了相同的觀點?

4.本單元中學過的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

差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總結

教師明確:

1.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句詩是這首詩的名句,是最有哲理性的。它通過對晴空“鶴排”雲天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獨特而富有活力的秋景圖,詩人也許是以“鶴”自喻,也許是視“鶴”爲不屈的化身。借“鶴”表現詩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高潔情操,再次體現出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整個詩無不表現出詩人豪邁的大度。

2.“晴空一鶴白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天充滿生機,讓人振奮,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

3.《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天淨沙·秋思》:作者在寫景的基礎上,發出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感嘆.

六、背誦活動:

當堂背誦本詩

七、作業:

1.默寫本詩

2.每人查找一篇描寫秋天之景的文章,相互交流欣賞。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6132.html

  • 標籤: 秋詞 精選 教學 觀察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秋詞其一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秋詞其一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