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1篇)作文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1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35W 次

篇一: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插圖入手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後導出第四自然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在第2課時再學習二、三兩段,探究其緣由“葫蘆爲什麼落了”。這篇寓言,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深受孩子們喜愛。我結合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思考:

一、對比插圖,產生疑問。

1.誰能用剛纔讀過的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藉助第一幅圖,回憶一下,這棵葫蘆是什麼樣的?2.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呢?(請看第二幅圖)3.是啊,這麼好的一棵葫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教學資源,結合課文激發學生探究的*。

二、抓住題目,探究原因。

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因爲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他們似乎已經明白:那個人爲什麼得不到葫蘆?但是在後面的學習中,我發現學生心中有一個疑惑——“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爲什麼是葫蘆?”因爲孩子們和那個種葫蘆的人一樣不懂植物的果實和葉子之間的關係,這恰恰激發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科學奧祕的興趣

三、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抓住課文中重要詞句,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朗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情,例如: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以讀悟文,品析詞句。本課學習中學生讀書的興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讀得特別到位,教後我感到非常滿意,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興奮。同時,我還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爲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後文的感情朗讀水到渠成,學生能感悟到的文字間包含着的思想感情,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四、編故事,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結尾通過編故事,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參與性強,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篇二: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爲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閱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閱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閱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爲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閱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啓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纔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既有了依託,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採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篇三: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發展語言,從而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這堂課我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注重學生的語言感受。而語言感受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讀”。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設計和引導下,針對性地多讀是很重要的。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可以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可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實物“葫蘆”讓學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利用課文形象的插圖,讓學生觀察、說話,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聽說能力。從而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抓重點段,引導學生帶着中心問題:“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爲什麼會變黃、落了呢?”質疑,使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慾。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種葫蘆人和鄰居的不同態度,最後,讓學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懂得植物的生長需要各環節的聯繫。

抓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賽讀、範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比較句子中的不同語氣,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利用多媒體投影儀,播放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喜愛之情,朗讀時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爲後文與鄰居的對話情感打好鋪墊。教師範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和技能。

不足之處是:

1.提問多了些,散了些,學生回答的面不夠廣,有些話老師帶學生回答了,以後要在優化提問上下功夫。

2.讓學生用“自言自語”練習說話時,學生只注重說:我自言自語的說,老師並沒有及時訓練學生“他自言自語的說”,這樣的話,就對課文中種葫蘆的人的語氣體會的不是特別的到位。

3.對反問句變陳述句的句子指導的不夠到位,以至於在老師說出的幾個句子時,學生沒能理解其意思,說的也不明白。

在以後的教學中,虛心向他人請教,及時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多多聆聽其他老師的課,以取長補短。

篇四: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寓言、童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讓小朋友初步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並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繫的。這篇課文還有一些好的詞語描寫,可作爲寫話的示範。

一、好句子、好詞語積累。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抓住句子中“細”、“滿”、“綠”、“幾朵”、“雪白”等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爲寫話中加修飾詞語作一個準備。

二、充分發揮學生質疑的能力。

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是弄清兩個問題:1、種葫蘆的很喜歡葫蘆。2、爲什麼種葫蘆的那麼喜歡葫蘆,最後葫蘆還是一個個都落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設計上,我都是讓學生在讀中自己提出來。第一個問題的引出,我讓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提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通過自己閱讀,能自己想到: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我再順勢讓學生找出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他很喜歡葫蘆,再抓住詞語“每天”“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來領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整個過程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啓發的角色,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體會,充分發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然段學完後,導出最後一個自然段“葫蘆都落了。”讓學生談談聽到這個消息,有什麼問題。生提出了“葫蘆爲什麼都落了”等問題,師再引入“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爲什麼他那麼喜歡葫蘆,葫蘆還是一個一個都落了?”通過師生質疑,引出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2、3自然段的學習。

三、讀、畫、說結合

在探究葫蘆落的原因中,我通過讓學生讀,在讀中畫出種葫蘆人怎樣想、怎樣說的句子,分析種葫蘆人的心理,找到葫蘆掉落的原因是因爲種葫蘆的無知與不聽勸告,蚜蟲吃光了葉子,最後葫蘆就落了。以抓重點詞來理解,指導朗讀,如“自言自語”說話就要小聲,在讀這句話時要想象自己這時就在跟自己說,“快”鄰居的勸告很急,“奇怪”種葫蘆的人無知又不聽勸告的語氣等。

教完這節課,我最深的感觸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好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的語言,揣摩文字背後的東西,讓學生產生怦然心跳的感覺,使其意皆若出於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於我之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讀起來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讀得有滋有味。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在指導閱讀時,讀得比較平淡,沒有注重對重點詞的指導讀。

2、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了不同的語氣,但在讀的時候語氣沒表達出來,主要是對重點詞的讀引導還不夠。

3、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4、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篇五: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並能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抓住詞句,注重積累

這篇課文比較短,但是好詞好句還是挺多的。如“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細長”“長滿””、“綠”“幾朵”“雪白”“掛”等詞語,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象,體會加上這些詞語把葫蘆藤的形狀、葉子的茂盛、花的顏色、大小都描繪了出來,爲日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二、以讀品文,加深理解

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己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閱讀。是爲着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最佳途徑。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3、依託文本,啓發想象

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巧妙地創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本課教學中,爲了讓孩子們進入人物的內心,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創設了幾個情景:在教學“那個人看見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的情景時,心裏會想什麼?”這一環節時,我給學生設計用“那個人看見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可能會()地說:“()”這樣的句式來說。當然充分地讀也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文字,從而內化爲自己的語言。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語言拓展訓練:“第二年春天,那個年輕人又種了一棵葫蘆,_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續編故事,學生依託文本,發揮想象,都能有話說,語言表達能力也進一步得到了鍛鍊。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篇六: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從整個教學流程看,自己的設計是比較完整的,但是從孩子們的課堂表現看,我的教學還是不夠紮實,還充在許多問題,俗話說:“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方可使自己有所進步,下面是自己的教後反思:

1.首先抓題眼,質疑問難是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選擇解決方案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權,體現課堂的民主.在導入環節,孩子們的問題是很有價值的,爲我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2.在識字環節,孩子們能運用自己已有的識字方法小組進行合作交流識字記憶字形,教師省了很多的字形分析和講解,只是在擴詞訓練上沒有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進行說話訓練.

3.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他們會讀書的目的.在《我要的是葫蘆》的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分組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如能將課文內容排成課本劇讓孩子們來演一演,孩子們的個性會得到張揚,學習氛圍會更濃,對文本所蘊涵的道里理解會更深刻.

總之,我又得到了一次鍛鍊和學習的機會.我深感上好一堂課是多麼得不易,不僅要深專教材,緊扣目標,還要根據學情因材施教.從這幾天的講課情況看,我校的教學水平在穩步提升,我發現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應迎頭趕上,努力專研教材,認真備課,關注每一個孩子,虛心向別人請教,多看有意的書籍,多進行課後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篇七: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二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愛發言愛表現,課堂上如果能有30分鐘能專心致志關注老師,已實屬不易。爲此,我特別設計了以下亮點來教授《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以求達到我的教育理念:愉快學習。

一、課程導入環節中,特別選用了葫蘆絲吹奏和手語相結合版本的歌曲:《聽我說謝謝你》,由葫蘆絲柔弱纖秀,飄逸輕柔的聲音,引出本節課的主人公:葫蘆。孩子們在唱中玩,歡笑聲中進入本節課題,極大調動了她們的學習熱情。

二、整節課讓閱讀占主導地位,讀中悟,悟中讀。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二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並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1.整個課堂環節都離不開讀:聽情境朗讀、自由朗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勸別人時怎樣讀、“自言自語”時怎樣讀?特別是在“誇誇小葫蘆”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大膽表揚,發自內心的讚美,甚至加上身體語言動作,讀出小葫蘆可愛的語句,感受感嘆句的魅力。

2.感受反問句強烈語氣,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第一次接觸反問句和陳述句之間的自由切換,可把孩子們難住了,也變成了讓我頭疼的問題。學生的一個錯誤回答,讓我突然靈光一閃,很輕鬆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麼重的東西,我怎麼拎得動?怎麼把它變成肯定的語氣來說呢?”教室裏舉手的孩子寥寥無幾,一個孩子畏畏縮縮地舉起手來:“這麼重的東西,我拎得動嗎?”,其他孩子馬上配合的回答他:“拎不動。”

正是這個無心的錯誤回答,讓我意識到一種快捷簡單的變換方法:把這個問題中明顯的答案“拎不動”,再加入到這個反問句中去。經過我的提示,孩子們馬上就能反應過來了:”這麼重的東西,我拎不動。”

《禮記·學記》中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感謝我的學生們的積極思考,大膽回答,啓發我找到了教學中的一種新的方法,使我不斷教學,不斷進步,亦師亦友,教學相長!

篇八: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爲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篇九: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插圖入手學習第一自然段,然後導出第四自然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再學習二、三兩段,探究其緣由“葫蘆爲什麼落了”。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抓住描寫葫蘆前後變化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識字方式多樣化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多種識字竅門,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是提高識字效率的前提。對於識字教學,有的生字可以跟學習課文相結合。如在學習“葫”“蘆”“藤”時通過圖片來指認“葫蘆”和“藤”,讓學生先認識一下“葫蘆”和“藤”是什麼,然後通過觀察瞭解到“葫蘆”和“藤”都與植物有關,所以是草字頭。認識“鄰”時,我說:“瞧,這三個小葫蘆,你挨我我擠你,真是三個好鄰居。”生字教學環節比較有新意。

2、重視朗讀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讀的層次,讀通——讀懂——讀透。讀通就是要求學生能把課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讀懂就是能帶着問題有目的去讀,並能邊讀邊思考,讀透就是在讀懂的基礎上選擇重點片段讀,加深課文理解,體會語言文字優美之處,並且讀的形式多樣。另外,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3、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課文比較短,但是好詞好句還是挺多的。如“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在教學中,我只是訓練學生通過朗讀感受葫蘆長勢旺盛以及小葫蘆的可愛,如果能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細”“滿””、“綠”“幾朵”“雪白”等詞語,訓練學生積累好詞好句,爲以後的寫作打下基礎,這樣就更紮實一些了。總之,很多不足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逐漸改正與完善,也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

篇十: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爲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在第二課時我主要把以讀促悟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蘊含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了三個訓練重點:(1)朗讀的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人物的對話進行朗讀指導,體會種葫蘆的人一心只要葫蘆和鄰居着急的心情。(2)句式的訓練。通過朗讀比較兩組句子不同的語氣並體會每組的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並通過練習鞏固。(3)補白策略的訓練。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續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顆葫蘆……(用上我們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首先是複習導入。溫習字詞,加深對字詞的記憶。

第二個教學環節圖文結合,學習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先讓孩子們觀察課文兩幅插圖有什麼不同,導入對課文的學習。我是以課文第一幅插圖來引入課文第一段的學習的,讓學生觀察圖中的小葫蘆是怎麼樣子的,讓學生先觀察圖,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棵葫蘆長得怎麼樣,引導學生描述葫蘆樣子,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找出書中描寫葫蘆可愛的句子,用——畫出來。課件出示並引導學生說說課文的句子,抓住“細長”、“長滿”、“雪白”等詞語感悟語句優美,體會出小葫蘆的可愛,有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直到讀出小葫蘆的可愛爲止。併合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從書上找出葫蘆變黃掉落的原因。

第三個教學環節學習二、三自然段。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長得這麼好的葫蘆,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了?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來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第二、三段,找小葫蘆落的原因。接着老師指名學生彙報,並結合回答板書。結合板書提問: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去不治,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學生找出句子後,老師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讓學生觀察這兩句話,說說發現了什麼。告訴學生這兩個句子意思一樣,但是表達的語氣不同,感嘆句表達的較爲強烈。並通過範讀讓學生體會這兩句話語氣的不同,然後讓學生試讀,直到讀出兩句話的不同語氣爲止。然後通過學習第三段中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體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知道這兩個句子一個是反問句,一個是肯定句,他們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達的語氣也不同,並通過句子練習讓孩子學會體會反問句和感嘆句的表達。

第四個環節是引導學生找出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藉助植物生長圖讓孩子們理解學生說出葉子與葫蘆生長密切相關,種葫蘆認錯在了哪裏?再引導他們感受出: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聯繫的,應該聽別人的勸告。

最後一個環節,創編故事,既考查了孩子對課文優美詞語的理解運用及語言表達能力,又考查了孩子們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孩子們在這一環節完成的比較好。

本節課不足之處:

1、課堂提問問題設計不夠精煉,學生回答的面不夠廣,以後要在優化提問上下功夫。

2、教師自己說的太多,學生讀得不夠深入,最後道理的引出,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多說多想。

3、教師的評價語太過單調。

篇十一: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

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採用變序的方式學習一、四兩自然段,瞭解現象及結果,準備第二課時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引導學生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設計上我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以趣識字學習“葫蘆”兩個字時,讓學生先猜謎,相機出示圖片,學生通過直觀看圖認識“葫蘆”是什麼,再通過觀察字形瞭解到葫蘆與植物有關,所以是草字頭。學習“藤”時,出示圖片“黃瓜藤”、“苦瓜藤”……讓學生記住這種彎彎曲曲地纏繞在一起的就是藤。學習“盯”時,做盯的動作理解要用眼睛“盯”,所以是目字旁的,同時“盯”是一動不動很專心地看,理解字義。還通過比較“掛、哇”識記生字,給“哇”找朋友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孩子們學習新知的同時,不忘鞏固舊知。

二、以題導文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那什麼是我可以不要的呢?”啓發學生通過默讀找到第一自然段中描寫的葫蘆藤、葫蘆花、葫蘆葉。在說說它們長得怎麼樣,模仿“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這個句式誇誇葫蘆藤、葫蘆花、葫蘆葉時,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以讀品文閱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6336.html

  • 標籤: 我要 教學 葫蘆 精選 反思 我學葫蘆絲作文四百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1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1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