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作文迷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88W 次

篇一: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精選10篇)

《陳太丘與友期》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共136字,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積累“期、舍、顧、委”等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方式,有理有據且多角度的評價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誠實守信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詞語,評價人物。

教學難點:如何看“元方入門不顧”。

教學過程:

老師今天這節課要和大家有些約定,我們大家一起讀一遍。

課前約定(PPT出示)

1.回答問題:舉手

2.表達者:面向聽衆,照顧多數,聲音洪亮。

3.傾聽者:學會傾聽,積極迴應,及時評述。

同學們寫了這麼多帶有“期”的詞語,那麼請大家小組交流歸納在這些詞語中“期”有哪些含義。

經過交流,“期”的解釋有時限期限(《陳涉世家》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盼望(期盼),量詞(用於刊物或其它分期的事物)

(進入課堂第一板塊一、知“期”)

(課件展示)

拼音qi

會也。從月其聲。金文從日,其聲。戰國古文從日,丌(qí)聲。日、月都有表時間的意思。本義:約會,約定)

二、讀“期”)

初讀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要求:粗讀,聲音洪亮,讀準字音。

複述大意

藉助註釋獨立疏通

教師巡視指導圈點勾畫

1.小組合作交流疑難

2.全班交流提出疑難

質疑答疑

3.重點字詞強化

(課件出示問題)

(1)兩個分別表示敬與謙的詞語:

(2)兩個同形而意義有區別的詞語:

(3)兩個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詞語:

小組彙報解答結果,評出表現最佳的小組全班掌聲鼓勵。

三、悟“期”

分析人物言行

提問:

1.文中的友人、陳太丘、元方各自有怎樣的言行和表現?你怎樣看待他們的言行和表現?

2.假如你是文中三人中任意一位,你將怎樣做?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無論是文中的哪一位人物,同學們的觀點是都應該遵守約定。

四、說“期”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約定:大至社會、國家,小至學校、班級、家庭,還比如說。這節課的開始我們就有約定,學習生活中有《中學生日常規範》《中學生行爲準則》等約定我們的行爲,那麼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小組內討論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約定。

1.舉生活中的約定:

2.歷史中遵守約定的例子

3.有沒有不守承諾的例子(學生說,教師補充)

2.閱讀

轉:我們的古人留給了我們誠信的範例:《尾生》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樑(橋)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1)簡要說說故事

生:講述故事大意

(2)你的結論只有信守承諾,講究誠信,我們的社會、生活纔會和諧。

4.作業:

(1)蒐集有關“約定”的歷史故事。

(2)整理本課文言詞語,默寫全文。

篇二: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陳太丘與友期》一文被編錄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裏。新課標要求七年級學生聯繫生活及其他學科,生活有多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麼廣闊,即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又提出學生能主動地在實踐中豐富人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作爲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着極大的作用。

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在單元主題上均圍繞着豐富多樣的親情去寫的。作爲人間最真摯而又美好的親情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單元教學的要點:在繼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到作品人物間的濃濃親情,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尤其後者爲下一單元的練習朗讀和默讀奠定了基礎。這一課在本冊文言文教學中也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雖然課文故事性強,內容較爲淺顯易於理解,但一些詞語古今差異很大,繼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是大有必要的;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同樣不可缺少;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作爲文言文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和“誦讀古代詩詞文,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新課改要求。因此在七年級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形成文言文思維意識,將“文言”與“文”同步進行方爲科學的教學。

2.本節主要內容

《陳太丘與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門是因爲:文中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面對父親的友人的無信、無禮,義正辭嚴地加以反駁的故事。既表現了他的聰敏,更寫出了他懂得爲人的道理。“無信”“無禮”二詞爲全篇核心。

3.教學目標

依據三個維度我預設了如下目標。①知識與能力: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善於抓住關鍵詞快速背誦課文。②過程與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讀,及自主學習感悟故事內容;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析人物形象,獲得情感體驗。3、情感與態度:傳承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優良品德。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積累一些常見文言詞語;學習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良好美德。難點:使學生了解《世說新語》“志人”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一些小故事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繼《童趣》、《論語》、《山市》之後接觸的第四篇文言文,儘管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有限,但該文內容淺顯,且故事性強,學生在多讀之中能夠感悟大意,藉助詳細的註解基本上能理解課文內容,所以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美德可作爲教學的重點之一。由於我們面對的是較爲封閉見識淺薄的農村學生,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和知識有必要通過老師的引導、訓練或推薦來完成。至於文言文的快速背誦要有技巧,這一點也需要有老師的指點和幫助。

三、教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預設目標,我選用了:激趣導入法、誦讀法、分類整理歸納法、探究討論法。用故事激趣導入新課,渲染氛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尤其針對初一新生讓其採用不同形式的誦讀既可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又能體會人物的情感。分類整理歸納法在於引導學生養成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與習慣,諸如詞語的整理、名句的收集等,使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歸類”意識加強,這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學生練得越早收穫就越大。新課標還很注重學生思考和探究、討論合作能力,希望學生能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學法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爲他們今後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正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的:“凡爲教者必期達到不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學法指導,如:圈點法、朗讀法、自主合作研究法。通過默讀圈點勾畫出需要積累的詞,自己不理解的詞句以及文眼關鍵詞;朗讀法,在於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疏通文意,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背誦課文;合作法,則讓學生交流自己對這篇課文所探究的問題,進而形成開放式的話題

五、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八德教育誓詞。

二、複習與課文有關的文學常識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爲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三、課文學習

1、讀課文,注意停頓;

2、全班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3、感知文意,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4、搶答下列紅體字的意思

1.陳太丘與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捨去

4.去後乃至.5.元方時年七歲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則是無信

10.下車引之11.元方入門不顧

四、拓展思維:

1、課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2、你能解釋一下句子嗎?

(1)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2)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五、問題探究:

1.你怎樣評價元方和友人這兩個人?

2.結尾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六、課堂延伸

學了這則文章,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在人際交往中,它給我們一個什麼啓示?請用幾句話寫出自己的想法。

七、課外延伸:

1、有關誠信的名言與成語的積累

2、講故事比賽

八、作業:

1、查找有關資料,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描寫“聰穎機智”的少年的文章。

2、請你收集10條關於“誠信、禮貌”的名言,抄在剪貼本上。

六、板書設計

篇三: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一、學習目標

1.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2.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二、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陳太丘與友期》處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語文第一冊聯繫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語文素養這一宏觀的全新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爲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着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爲古文閱讀在第一冊語文教學中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文是學生接觸的第四篇古文,由於初一學生接觸文言文比較少,文言知識的積累也不豐富;再加上學生的年齡特點、人生閱歷等方面決定品德情感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教學,促進學生學好本文,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好品質,是老師思考的重點。這篇文言文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很大困難。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思考質疑的習慣非常重要。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以寫名言的形勢加深學生對“守信”的感悟。

教學難點: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四、教學策略

閱讀法:讀時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人物表達情感。探究法:交流讀時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評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人物進行評價。

朗讀法: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熟讀背誦。合作法:交流自己對人物做法的理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複習回顧

(一)背誦課文《詠雪》

(二)《詠雪》練習(滿分15分)(出示幻燈片)(完成時間約8分鐘)

1、填空:(4分)

《世說新語》是的代表作,由組織文人編寫的。在寫法上一般都是,主要記敘的言談、行事,較多的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誕的風氣。

2、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8分)

寒雪日內集()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

二、導入新課:(出示幻燈片)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取水裏。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這篇古文,讓我們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間。共享學習古文的樂趣。

三、課前預習檢查(出示幻燈片)

自由朗讀課文

1、無標點朗讀(出示幻燈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加標點後朗讀(出示幻燈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要求:①讀準字音。②儘量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注意語調。③處理好語句停頓,讀出節奏。

3、學生朗讀課文,然後同學評議朗讀情況。(優缺點。你特別欣賞他讀的哪一句,哪一句沒讀好,該怎麼讀。)

通過評議,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朗讀應該注意的問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重音。

4、全班朗讀。

過渡:要想讀得更好,還要明白課文內容。可能大家在預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字詞句的翻譯還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在課堂上解決

四、譯後再讀,合作學習。

1、小組交流,疏通大意

要求:①根據課下注釋,試着翻譯文章大意。②不明確的字詞或句子,小組內部交流。如重點詞語:“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先在小組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推舉一箇中心發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2、展示重點字詞,讓學生翻譯,(見幻燈片)

期:約定至:到去:離開行:走舍:放棄

乃:才委:丟下捨棄則:就,便,那麼引:拉顧:回頭看

3、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同?五、內容探究(見幻燈片)1.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不失禮(客人得知太丘已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爲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禮,因爲是“友”失禮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禮(因爲“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不應不尊重長輩。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間的事)

課文告訴我們:(見幻燈片)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我們要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信、禮、恕)

七、課外拓展

課外閱讀《小時了了》,明白其中蘊含道理。

小時了了

孔文舉①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②有盛名,爲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③。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④。”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⑤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⑥,是僕與君奕世爲通好⑦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⑧,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⑨。(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1993年上海古籍版)

[註釋]

①孔融字文舉,東漢末魯人,孔子二十世孫。“建安七子”之一,對曹操多非議,爲其所殺。②李膺字元禮,東漢末清議領袖之一。③俊才:才智出衆的人。清稱: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與姑母、舅母子女之間的親戚關係。通:通報,傳達。④府君:漢代人稱太守爲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禮。⑤君:您,表尊稱。僕:我,表謙稱。

篇四: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一、導入

1.講述《元方善對》的故事

陳元方(紀)十一歲時,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你賢良的父親任太丘長,遠近的人都稱讚他,他到底做了些什麼?”元方說:“家父在太丘,對強者用德行去安撫;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讓人們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令尊學我,還是我學令尊?”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時代,雖然相隔遙遠,但他們的所作所爲卻是那麼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提問: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學生爭相回答)

既不得罪袁公,又維護了自己的父親,年僅十一歲的元方就表現得如此機智,聰穎。事實上他的才智在此之前就早已顯露。現在就讓我們再次走近元方,深入領會他的過人之處。

2.明確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品析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二、熟讀課文,疏通文意。(聚焦目標一)

(一)誦讀課文

1.抽查學生朗讀課文,強調朗讀的字音、節奏。

易讀錯的字如:"尊君在不”中的“不”的讀音應該是

節奏示例:“陳太丘/與友/期行”體會到:根據讀準節奏。

朗讀時需注意的句子節奏劃分:元方/時年/七歲待君久/不至

2.學生齊聲朗讀課文。要求:注意朗讀的字音、停頓、語調、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3.以小組爲單位分角色朗讀展示,師生共同評價。

(二)疏通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自主翻譯課文,解決不了的在小組內討論。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

“留”,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及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

“刪”,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

“補”,變單音詞爲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

“調”,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

2.強調重點內容。

(1)“君”“尊君”“家君”這三個稱謂各表示什麼意思?

君:對別人的敬稱,猶今之“您”。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古人稱呼上的原則:稱人時尊重對方,

對外人稱呼自己人時謙遜有禮。

(2)在文中補充省略成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注意文中出現的省略句,翻譯時應補充完整。

(三)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⑴故事的起因是什麼?

⑵友人聽說太丘已走後,有什麼反應?

⑶當元方聽完友人的話後,生不生氣(生氣)他是如何應答的?

⑷聽了元方的這番話,友人知錯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

三、課堂探究

(一)自主學習(聚焦目標二)

1.從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陳太丘的朋友是一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言辭地指出了父親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無信-------“期日中,過中不至”

無禮-------“對子罵父”

暴躁易怒----“友人便怒”

粗魯-------“非人哉!”

知錯能改------“友人慚,下車引之”

總結:言而無信,不懂禮貌,但有知錯勇改的精神。

2.從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懂禮識義,性格直率,正直不阿,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學法指導:要通過分析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神態、心理描寫等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二)合作研討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呢?你是怎麼看的?

認爲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爲有識之人。既然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的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確實有失禮儀。

認爲元方並非無禮的理由:

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況且客人失信於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三)展示講解

(四)學習本文,你受到了什麼啓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以誠爲本,以禮待人。

(五)教師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元方確實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孩子,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信與禮的重要性,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併發揚這一光榮傳統,讓我們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篇五: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一、學情分析

《陳太丘與友期》主要描寫了陳元方和來客的對話,說明了“信”與“禮”的重要性。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讓學生對文本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信”與“禮”觀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結合註釋、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熟讀能誦;學會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故人懂禮知義的優秀品格;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積累常見的文言文詞語;

2、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學難點:針對文章的內容,談自己的理解與體會。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才華橫溢的謝道韞,並且請同學們回去找了一些有關聰慧少年的故事,哪位同學願意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學生回答)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再來結識另外一位聰明、機智的少年——陳元方。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快讀課文,掌握生字詞字音義;

2、慢讀;教師範讀,學生跟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解讀;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期”、“捨去”、“乃”、“顧”等。

2、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回答以下問題,並複述故事內容。

(1)本文描寫了幾個人物?重點描寫的是誰?

陳太丘、友人、元芳;重點描寫友人、元芳。

(2)文章是通過哪些方法來描寫人物的?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3、分角色朗讀,請男女各兩組學生分別扮演元方和友人,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四)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稱謂?

“君”是對別人的敬稱,“尊君”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家君”是對別人稱自己父親的謙詞。

2、元芳與友人分別是怎樣的人?從文中哪裏可以看出來?

元芳:懂禮、聰明、識義、個性率真。

友人:無信、無禮、不知自省、知錯就改。

3、你認爲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不失禮,因爲友人無信無禮在先,這種人,不值得與他交談,表現了元芳的個性率真。

失禮,友人已經感到慚愧,知錯就改,應該原諒他,而且他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

4、請同學們說一說學習本文之後有什麼收穫和啓示?

誠實守信、以禮待人;知錯就改;學會聰明機智的應對他人。

(五)小結

同學們,古語說“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學習古文的其中一個目的就在於此,從古人的身上找優點加以學習,從古人的身上找缺點,引以爲戒或加以改正,讓我們一起做一個誠實守信、以禮待人的人吧!

(六)、課外作業:

1、翻譯並背誦《陳太丘與友期》

2、請你收集10條關於“誠信、禮貌”的名言,抄在摘抄本上。

3、如果有一天,友人與陳太丘又碰面了,發揮你的想象,想一想,他們之間會說些什麼呢?寫一篇小短文。

(七)、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劉義慶

元芳:懂禮、聰明、識義、個性率真。

友人:無信、無禮、不知自省、知錯就改。

篇六: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世說新語>兩則》中的第二則,是一篇精讀課文。雖然課文故事性強,內容較爲淺顯易於理解,但一些詞語古今差異很大,繼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是大有必要的;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同樣不可缺少;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作爲文言文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和“誦讀古代詩詞文,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新課改要求。因此在七年級培養學生文言語感,形成文言文思維意識,將“文言”與“文”同步進行方爲科學的教學。

學情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着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儘管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有限,但該文內容淺顯,且故事性強,學生在多讀之中能夠感悟大意,藉助詳細的註解基本上能理解課文內容,所以培養學生懂禮守信的美德可作爲教學的重點之一。由於我們面對的是較爲封閉的農村學生,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和知識有必要通過老師的引導、訓練或推薦來完成。

教學目標

1、積累重要文言字詞,掌握淺易文言文翻譯技巧。

2、品味人物語言,分析人物形象。

3、培養學生守信、重禮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感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的故事至今流傳,成爲美談,你們知道哪些關於機智少年兒童的故事呢?

(學生回答)

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位聰明的孩子,請打開書,我們一起學習《陳太丘與友期》。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我們現在聽範讀,大家聽讀時注意節奏停頓和語氣,必要的地方做好閱讀標記。

2、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課文。

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對讀。

三、抓住重點詞,感知課文

1、請大家利用你們手中的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先自行疏通文意,並完成大屏幕出示的題目。

(學生活動:同桌之間合作翻譯,合力找出以下四組詞,並加以解釋)

(1)兩個意思比較難以理解的字:

(2)兩個分別表示敬和謙的美字:

(3)兩個同形而意義有區別的字:

(4)兩個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

2、請大家運用文中的知識解釋下列詞語:

四捨五入去世不期而遇瞻前顧後穿針引線(多媒體出示)

四、複述故事,理清思路。

大家知道這篇課文講了哪個機智的孩子嗎?他的機智是通過什麼事情體現出來的呢?請同學們給我們講講這個故事。

(明確:複述故事應該敘述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從文中找出對應的信息,並加以整理。

五、品味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師指導閱讀:抓住“怒”字,讀出憤怒之感,聲調高昂,注意“非人哉”。

重讀。

追問:面對這種情況,元方是怎樣處理的呢?從文中找出來,並讀一讀。

教師指導閱讀:聲調不高,但義正言辭。

追問:元方這樣回答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友人有何反應?從文中找出來,並讀一讀,試分析友人態度變化。

提問:你是如何看待元方和友人的?

學生活動:同桌之間討論,全班展示討論成果。

討論:元方面對友人的示好,卻入門不顧的行爲,你是怎樣看的?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選出代表,全班展示成果。

六、再讀課文,走進情節。

1、假如你是陳元方,你會怎麼做?

2、假如你是友人,你會怎麼對待這件事?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機智的元方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明理重信的故事,老師也希望在今後的生活中,大家也能做一個明理重信之人。

八、板書設計:

篇七: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完整地翻譯課文。

2、過程與方法:利用不同的方式朗讀課文,感悟故事內容;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與態度:傳承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優良品德。

學情分析: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本文是學生繼《詠雪》後的另一篇文言文,儘管他們對文言文詞語的積累有限,但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基本能理解課文內容的,把握人物形象,從而讓學生明白懂禮守信的可貴。但個別重點詞彙的意思,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教學內容分析:

《陳太丘與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一篇,文中講的是漢末名仕陳元方七歲時,面對父親的有人的無力無信,義正言辭地加以反駁的故事,“無信”“無禮”二詞爲全文的核心。

教學環節與活動:

一、導入:

1、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美德,至今流傳。相信同學們也知道這樣的故事,下面就請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

如《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孔融讓梨》等。

2、今天我們再來認識這樣一位小朋友,請大家翻課文《陳太丘與友期》

(板書課題:陳太丘與友期)

二、走進課文

1、聽老師範讀課文一篇,注意字詞讀音。

2、同桌分角色對讀課文,全班齊讀。

3、請一位同學來複述故事情節。

4、疏通文意:先自己對照課文的註釋,用加字法或換字法翻譯課文,並將難以理解的字、句、勾畫出來,然後在小組上討論解決。最後將難詞、難句整理出來,全班一起交流解決。

5、比一比,看誰譯得快。

(將課文中重難點的字詞標上紅色,讓學生舉手搶答)

6、合作探究

A、火車接軌:每人一句翻譯課文

B、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C、小組討論:客人和陳元方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何以見得?結合課文分析。

板書設計:

客人:無信、無禮

對話讚揚元方懂禮識儀、正直不阿

元方:斥客

結果:客認錯,元方入門不顧

7、各抒己見: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說說你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A、並不失禮------以禮待客(稱父親友人“君”可以看出),客人竟然無信、無禮,對待這樣的人就應當“入門不顧”,同時它這一行爲也體現了元方“剛強正直”的品質。(學生說,教師引導總結,並在黑板上板書:剛強正直)

B、失禮--------客人感到“慚”,並“下車引之”說明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想求得別人的諒解,那我們就應當原諒他,諒解他。元方的行爲實際上是“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8、歸結:俗話說“人無完人,誰能無過”,而元方當年僅有七歲,我們更不能用成人的要求來要苛刻地要求一個孩子,但他那種“剛強正直”的品質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對於父親的友人,他知錯能改,我們應當用寬容的胸懷來對待他,更何況寬容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

三、拓展延伸:摘錄《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中一則故事,請學生邊讀邊翻譯文段,說說從中得到什麼啓示?

(啓示:做事要注意觀察,認真思索。)

四、簡介《世說新語》的資料。(學生根據預習到的資料介紹,教師補充)

五、看圖片,讓學生讀一讀課文,看誰背得快。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及翻譯。

2、蒐集有關“誠信”的名句。

教學資源:

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評價:

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小組討論熱烈,能把課文中的一些詞語準確的翻譯出來。對於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較準確,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對於課外的拓展延伸,學生的文言文翻譯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這節課能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篇十八::

篇八: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識別並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2.能用現代文翻譯全文。

3.通過朗讀、討論等說出文中兒童所具有的品質。

4.學習古代少年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1.用現代文翻譯全文。

2.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他們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難點:

能準確識別並翻譯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請一位學生講故事)

這個故事中的孔融留給我們最深的印象就是很懂事,四歲的他就已經知道人與人交往要學會謙讓,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課本翻開至《陳太丘與友期》。

二、整體感知

1.範讀:注意字詞的讀音和語句的停頓。

2.請學生自己找出本文應注意的字詞:舍(she)不(fou)

3.學生自由朗讀

4.齊讀

三、疏通文意

1.剛纔同學們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進行了朗讀,但是對於有的語句的停頓,可能同學們還有疑問,爲什麼在這裏要斷句呢?這就需要對文意有比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給大家幾分鐘時間,小組內的同學藉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2.質疑(關於字詞句)

明確:期日中:約定;太丘捨去:離開(區分古今異義);過中不至:到;去後乃至:才;相委而去:丟下、捨棄;下車引之:拉;

君、家君、尊君

3.文言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比較簡潔,正因爲如此,有的內容因爲與上文重複,作者就會將其省略,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文言文初學者,像我們各位同學,帶來一些閱讀困難,所以我們要學會在翻譯之前將省略的部分補充出來。我們試着將下面這個句子補充完整: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友)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太丘)去後(友)乃至。

4.這句話只是一個例子,文中還有幾處省略的地方,請同學們拿起筆,將本文中你認爲是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屏幕顯示答案)

5.關於文章字、詞、句的難點我們大體已經梳理了一遍,有沒有同學可以給我們把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來。

6.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學們的朗讀肯定會有所進步,我們再把文章齊讀一遍。

四、討論探究:

1.在前面,同學們就文章的語句理解提出了許多問題,現在,我們文章已經理解了,現在同學們有沒有什麼新的疑問呢?比方說,在人物刻畫、語言處理、主題思想、材料安排上有沒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呢?

2.那麼,我這裏有幾個問題,希望大家動動腦筋。文章一共提到幾個人?(3個)主要人物有幾個?(2個)陳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麼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不能,是起因)

3.對文章的兩個主要人物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來描寫的?(語言、神態)

同學們應該知道人物語言是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我們一起把這段對話朗讀一遍,看看誰最先把這段話背下來。

(讀背這段對話)

4.通過這段描寫,你認爲友人和元方各是什麼樣的人(你的看法)?

友人:“無信”“無禮”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孝順;伸張正義;落落大方;

5.主題歸納(多角度思考)

通過文章對這兩個人的描寫,以及對這兩人之間發生的事情的記敘,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

元方:明事理、懂禮儀;

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禮貌

知錯能改

事情本身:啓示我們做人就要有有誠信,講禮儀。

五、小結

希望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努力的學做一個講誠信的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培養自己的誠信觀念。

六、作業

1、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背誦全文

篇九: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並熟練背誦文章。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有理有據地評價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思辨中感悟“禮信”,在評論中學會正確的待人處事,培養創造性閱讀的思維品質。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合作探究法,能有理有據的分析人物形象。

3、延伸感悟法。通過延伸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並能熟讀成誦。

2、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確評價人物。

教學難點:

1、多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2、反思自身日常行爲,感悟守信、有禮等美德的現實意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導學案。

學生:預習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和作品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動漫激趣,導入新課。

二、預習展示,落實基礎。

1、小組內交流,討論預習成果。

2、全班分享學習成果,代表作答。(課件展示習題)

三、自主學習,整體把握。

1、聽讀,注意讀音,節奏,語氣。

2、學生自由朗讀。

要求:放開聲音,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有情有味。

3、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4、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

5、活動激趣:爲動漫配音,文白皆可。

四、合作探究,品析形象。

要求:以小組形式,質疑、討論、解疑,做好筆記,以備發言。

1、你覺得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及理由。

3、如果你是文中的(元方、友人、太丘),你會怎麼做?

4、讀了文章之後,你有哪些收穫或啓示?說給大家聽一聽。

5、全班交流探究成果,小組代表發言。

五、拓展延伸,感悟思想。

在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失信、失禮的人,或者是自己有過失信,失禮的時候,與同學談談這樣的經歷或當時的感受。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爲如何處理會更好呢?

六、指導鞏固,當堂檢測

1、嘗試背誦

2、全班競背

篇十: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

《陳太丘與友期》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共136字。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2.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內容。

3.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閱讀、自主合作及探究的方式,有理有據且多角度的評價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守信。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通過朗讀訓練,掌握文意,引導學生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訓練,掌握文意,引導學生懂得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教學方法:

教師啓發誘導,巧加點撥,讓學生了解人物的特點。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的插圖,誰知道講的什麼故事?誰來講講?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會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等,今天我在向大家介紹一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和他交個朋友。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到《陳太丘與友期》這一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看看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讀懂它。

二、明確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2.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守信。

3.背誦課文

三、介紹作者作品

四、析題:

陳太丘其實叫陳寔,因爲做過太丘長,所以人稱陳太丘。就好比大詩人韓愈是昌黎人,就稱韓昌黎,柳宗元是河東人,就稱柳河東。用地名來稱呼名人,是古人的一種習慣,也是當時的一種文化特徵。

五、聽讀欣賞——正音、把握句子的節奏和語氣。

學習文言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讀,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層次:正音、把握句子的節奏和語氣。

1、首先聽老師範讀,請同學們和自己預讀的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準確把握句子的字音、節奏和朗讀的語氣。

2、學生朗讀。

要求:

1、自讀,注意字音、節奏、感情

2、指名學生朗讀。

3、齊讀感知課文。

六、譯讀理解——質疑釋疑,通譯全文。

1、合作學習,理解文意。

邊朗讀,邊口譯全文。要求:先自由讀,易於品味、揣摩

(1)聯繫學過的文言文知識,藉助下面註釋,運用手頭的古漢語字典,可運用加字法、換字法;同時,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補充上去,理解字詞,疏通文意。

(2)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疑難句子下畫線,重點問題寫上評註。

自己無法解決的,前後桌可以相互探討。

(3)小組合作解決疑難

還是無法解決的,圈出來,等會兒集體交流、探討。

2.疑難字詞交流。補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麼不同?

3.請一生口譯全文。其他同學仔細聽,用鉛筆畫出自己認爲有問題的地方,等會兒交流討論。

4.自由朗讀全文,看是否還有詞句上的疑問。同時根據對句意的理解處理朗讀節奏。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集體朗讀。

6.分角色朗讀。(注意二人前後語氣的變化)

七、品讀——探究文理

文意我們已理解,這就需要第二層次品讀——探究文理。分析人物的感情,

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無對文章進行評論?

既然作者未進行任何評價,那我們就文中的人物進行討論。

1.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的行爲——陳太丘,友人和元方?請從文中找出依據。

陳太丘:太丘捨去——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友人:去後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

——無信無禮,缺乏修養,然知錯能改

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入門不顧(對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後果)

——守信識禮,(聰明機靈)

可提示,如:“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元方如何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錯誤?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2.《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夙惠(天資聰慧)、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你認爲應選自哪一門?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爲人正派,品行方正)——三個人物的言行都圍繞信、禮展開。雖也表現了元方的聰敏,但主要寫他懂得爲人的道理。“無信”“無禮”是核心。可見是借元方責客語,從反面來說明“信”“禮”重要性。

——可見,本文給我們的啓示是:做人要誠實守信,重視禮儀,也即文章的主旨

積累有關誠信的成語、名句、故事。

八、輕鬆練筆

爭做一名誠信的中學生,應該這樣做…

請你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實際,從生活小事說起!

九、課堂小結

自由朗讀,力爭當堂成誦。

十、以誠信的名義宣誓。

十一、佈置作業: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道德準則,結合今天所講,圍繞“禮”或“信”,寫一篇作文

本文地址:https://www.mgzwm.com/czzw/zhongkao/1285700.html

  • 標籤: 陳太丘 教案 精選 友期行 與朋友同行作文8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陳太丘與友期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咪咕作文迷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